陳中琳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物質文明進步的同時也更加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對于初中生而言,初中政治則是建設中學生精神文明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思維能力,可見,初中政治在初中教學中占據(jù)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初中政治教學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目前在實際教學過程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我們應該抓住新課改的契機,進行初中政治教學改革,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措施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從目前初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制定切實有效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以供大家參考。
一、初中政治教學的現(xiàn)狀
在新課改的帶動下,初中政治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有所改變,較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所提升,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但是從全方位、多角度來分析目前初中政治教學的現(xiàn)狀,我們仍會發(fā)現(xiàn)存在很多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下面筆者將簡要分析目前初中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1.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雖然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很多學校已經(jīng)認識到初中政治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和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認為政治是“副科”,對學生的升學沒有任何幫助,可以不用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老師和家長這種錯誤的思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他們也不會從內心重視政治的學習,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另外,很多老師由于不重視政治教學,在課堂上采取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知識點或者時事政治,長期下去學生對政治就失去了學習興趣,產生厭倦的心理,不僅不能提高分數(shù),也無法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只有老師和學生都重視起政治這門學科,才能共同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教學思想存在誤區(qū)。目前初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很多老師在教學思想上存在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部分老師只關注教材上內容的講解,產生讓學生“背書”的錯誤思想,進行填鴨式的教育,學生沒有理解知識點就開始被動的記憶,在老師的主導下進行機械的重復,這樣的教學思想完全違背了新課改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學思想封閉落后。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發(fā)展,初中政治教學的教學體系和教學重點都發(fā)生了重大變革,但是很多老師不注意更新自身教學理念,還繼續(xù)用過去的教學思想來開展教學活動,完全忽略了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水平的提高,他們的思想和思維能力也發(fā)生了改變,封閉落后的教學思想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進而影響了課堂學習效果。
3.沒有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雖然很多老師在新課改的帶動下開始了教學改革,但是卻沒有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這主要是由于在教學理念上存在著偏差和在實踐中沒有經(jīng)驗導致的。比如,新課改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部分老師就想當然的認為減少老師的講課時間就可以了,這樣會導致學生因缺少老師的講解而不能掌握課堂教學中重難點,盲目的開始學習,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又如,為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很多老師在課堂上引入了很多課外的案例,這些案例固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如果選擇不好題材,則有可能偏離正常的教學方向,適得其反。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
針對目前初中政治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老師應該結合實際的課堂教學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生之所以覺得政治學習是枯燥乏味的,一方面是因為政治這門學科特點就是理論性比較強,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學生缺少對政治學習的興趣,在平時也很少積極主動的學習政治知識。興趣是學生進行任何一門學科學習最好的老師,對政治產生了興趣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所以,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教材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再多加入一些時事新聞,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具體舉例:比如九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做守法公民”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可以為學生選擇來源于生活中的案例,像司機在行駛過程中要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這樣的情景,可以讓學生以小品的形式來展示生活中的守法行為,分角色進行扮演,這樣不僅增添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能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2.優(yōu)化師生間的關系,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在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往往引領了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都是被動的聽從老師的安排,師生之間沒有建立和諧的關系,學生也往往不敢發(fā)表自己的真實想法和觀點。但是經(jīng)過大量的實踐證明,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能夠讓學生與老師更好的進行溝通和交流,學生才能融入到課堂學習中。這就需要老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對學生提出的一些觀點和想法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對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同學也要耐心的進行指導,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具體舉例:比如八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科教興國”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討論如何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為科教興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鼓勵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一名科學家可以進行哪些科學發(fā)明?老師對學生的每個想法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勵學生應該一步步去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學生和學生之間通過討論的形式能交流想法,老師和學生之間也建立了和諧的溝通交流,這樣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政治知識。
綜上所述,初中政治在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對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老師應該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教學模式,認真剖析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張喜榮.中學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