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杰
摘要:本文對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發(fā)展歷程進行了簡要說明,并對當前制度框架與地方實踐思路進行了探索,旨在實現(xiàn)我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不斷向前發(fā)展。
關鍵詞:財政績效 制度框架 地方實踐
近年來,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不斷深入,此時政府對財政支出的經(jīng)濟效益有了足夠的重視。目前階段由于公共財政框架的構建以及政府部門“科學理財、依法理財、民主理財”思想的建立,我國對財政效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所以各級財政組織對財政支出效益的評價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并且出臺了一系列的財政支出效益評價規(guī)范性文件。
一、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框架
在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fā)展之后,我國目前階段確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框架為:各省市在工作過程中圍繞《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財預〔2011〕285號)的規(guī)定,立足于自身實際,制定出符合自身具體情況的管理辦法以及相關規(guī)章制度。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省市由于其自身具體情況的不同,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進度也不相同。通過查閱資料可知,目前已經(jīng)根據(jù)2011年4月2日頒布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制定出了符合本地特色的績效評價政策的地區(qū)有北京、天津、重慶、上海、廣西以及新疆等地區(qū)。其他省份在工作進行過程中依然依靠的是《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財預〔2009〕76號),還未完成本省份法律條文的制定。
目前適用的法律應當是《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財預〔2011〕285號),所以下文將對其中存在的幾個重點問題進行探討,并在下文中簡稱《財政暫行辦法》。首先,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最終目的在《財政暫行辦法》中并沒有明確的說明,其中僅僅只提到了該辦法之所以會出臺是因為需要加強政府對財政支出的管控力度,強調(diào)財政支出責任,達到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目的。第二,《財政暫行辦法》中明確提出,在進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時,評價的主體是政府財政部以及政府預算主管部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兩者雖然均為主體,但是起到的作用卻不太一樣,財政部門在其中占主導地位。各地區(qū)的具體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由各級財政部門負責,并且其還能對預算部門對財政支出績效的評價進行檢查,甚至使預算部門修改預算支出管理意見。而預算部門則負責在掌握上述情況后向同級別的財政部門進行匯報、接受財政部門提出的整改意見等。第三,《財政暫行辦法》中對自身的評價對象有明確的說明,其績效評價對象有兩類,第一類是部門預算支出,第二類是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zhuǎn)移支付支出。其規(guī)定的項目包括了第一類中的基本支出、項目支出和部門整體支出,以及第二類中的一般性轉(zhuǎn)移支出和專項轉(zhuǎn)移支出。與《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財預〔2009〕76號)對比可知,當前我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與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第四,《財政暫行辦法》中規(guī)定,進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可以委托第三方單位進行,即開展績效評價工作時,可以委托相關機構或者相關專家進行,財政部門在此時起到的作用就是規(guī)范第三方的行為,使其正確的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并且對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流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包括評價對象確立的標準、評價的內(nèi)容等。最后,《財政暫行辦法》中要求提交的報告為兩份,一份為績效報告,另一份為績效評價報告,并且需要資金的使用者提交第一份,評價部門提交第二份。
二、當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地方實踐思路探索
(一)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主體
目前《財政暫行辦法》中提出的評價主體依然是財政部門以及預算部門。但是在北京市目前的實踐過程中,已經(jīng)開始讓人大代表以及政協(xié)委員參與到此項工作中,并且在人大代表以及政協(xié)委員參與之后,可以提交自己的意見。在未來實踐過程中可以吸取此種經(jīng)驗,雖然這種方式中依然是財政部門起主導作用,但是由于人大代表以及政協(xié)委員的參與,使績效評價工作進行的更民主、更科學。
(二)明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對象
在《財政暫行辦法》中對績效管理評價的對象有所規(guī)定,主要是針對利用財政資金開展的各個項目進行績效評價。但是在四川、浙江等一些省份的實踐過程中,將對象的范圍擴大化。一些省份計劃在未來將將農(nóng)業(yè)科研單位的績效評價更全面的收納其中,這些省份的這一嘗試為日后將要開展的大范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留下了十分寶貴的實踐經(jīng)驗。
(三)規(guī)范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方法
目前被大量使用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方法就是當項目完工后根據(jù)其具體資金支出以及其支出后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進行評價,并未對事前以及事中評價有所要求。而北京市早在2011年就開始對各個財政支出項目進行由第三方經(jīng)手的事前評價。即當項目撥款請求傳達后,組織第三方機構對該項目的重要性進行一定的考量,在考量完成后對其績效進行預估,作為該項目能夠被批準的依據(jù)。
(四)評估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結果
目前對財政支出績效進行評價后結果只用于預算資金的分配以及結果公開等各方面。廣東省則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財政資金管理辦法,即對財政資金實施競爭申請。設立一項專門的財政資金,其數(shù)目是固定的,然后由各想要申請財政資金的部門拿出項目進行競爭,通過對各項目進行評估,選出幾個收效高的項目予以實施。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在未來更好的進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需要做到的是:1、邀請社會專業(yè)人士對績效評價過程進行監(jiān)督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2、不斷擴大評價對象的規(guī)模,例如農(nóng)業(yè)部可以對下屬的各農(nóng)業(yè)科研單位的財政支出績效進行評價。3、完善第三方評價機構,加強對其的管理力度,促進該產(chǎn)業(yè)的良性發(fā)展。4、擴大評價結果的公開范圍,捍衛(wèi)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并逐步進行管理體系的構建,設立獎懲制度。
(責任編輯:羅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