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明
靶控輸注是以藥代動力學為基礎,以血漿或效應室的藥物濃度為指標,由計算機根據(jù)藥代動力學模型自動計算并控制輸注速率,從而達到所需的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深度的麻醉技術。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均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藥理學特性,很適于靶控靜脈輸注。因而靶控輸注較常規(guī)泵注更具可控性和操作簡便性,目前在臨床中已得到廣泛的認可[1]。本研究通過靜脈靶控輸與常規(guī)泵注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兩種全靜脈麻醉方法,分析研究二者麻醉過程的平穩(wěn)性及麻醉后恢復情況。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湖南省湘潭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擇期進行全身麻醉下手術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29~71歲,平均(43.3±9.4)歲;體重44~79kg,平均(61.5±3.5)kg;患者手術時間130~162min,平均(138.2±9.4)min。所有患者經(jīng)術前檢查排除有高血壓、糖尿病、藥物過敏史、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等疾病,同時無煙酒等不良嗜好。手術前根據(jù)患者自愿將其分為實驗組,即靶控輸注麻醉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43.7±7.2)歲;對照組(常規(guī)泵注麻醉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42.5±6.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常規(guī)監(jiān)測血壓、心率、氧飽和度、心電圖和呼末CO2等,開放靜脈通道。按0.05mg/kg咪達唑侖進行麻醉誘導[2]。實驗組患者給予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麻醉:所有麻醉藥品的注入均由計算機程序控制,預先在計算機設定異丙酚和瑞芬太尼的血漿靶濃度分別為3.0μg/ml和6.0μg/ml?;颊咭庾R消失后按0.1mg/kg劑量靜脈推注維庫溴銨,肌松滿意后完成氣管插管,插管后接麻醉機行機械通氣,氧流量2L/min,設定潮氣量(VT)8~10ml/kg,呼吸頻率(RR)10~12 次/min,吸呼比1∶2,保持PETCO2在30~40mmHg。根據(jù)循環(huán)狀況、麻醉深度和手術操作強度調(diào)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血漿靶濃度分別在2.5~3.5μg/ml和4~6μg/ml間調(diào)整,間斷靜注維庫溴銨0.05mg/kg維持適當?shù)穆樽砩疃?。手術結束前30min停止輸入瑞芬太尼,手術結束后及時停止輸入異丙酚;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泵注靜脈麻醉:所有麻醉藥品的注入用傳統(tǒng)方法泵注,異丙酚和瑞芬太尼的給藥劑量分別為2.0mg/(kg·h)和5μg/(kg·h),手術結束前30min停止輸入瑞芬太尼,手術中間斷輸注維庫溴銨0.05mg/kg以維持肌松,手術結束后及時停止異丙酚的輸注。
1.3 觀察指標 監(jiān)測兩組患者的血壓、心率、氧飽和度和心電圖等,記錄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后睜眼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和拔管時間等情況,同時對兩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和治療滿意度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比較兩種麻醉方法麻醉過程的平穩(wěn)性及麻醉后恢復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來表示,組間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麻醉過程MAP、HR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手術過程的麻醉狀態(tài)穩(wěn)定,血壓、心率、心電圖、氧飽和度值等均平穩(wěn),兩組不同時點MAP、HR組內(nèi)與麻醉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過程MAP、HR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麻醉過程MAP、HR情況比較(±s)
指標 組別 例數(shù) 麻醉前 氣管插管時手術切皮時切皮后60min 拔管時MAP 實驗組 30 65±10 68±8 67±9 67±11 70±12(mmHg) 對照組 30 68±9 70±10 69±8 67±9 71±11 HR 實驗組 30 73±11 77±8 76±10 76±7 78±12(次/min) 對照組 30 76±10 75±6 78±7 77±9 80±11
2.2 兩組患者麻醉恢復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手術后睜眼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和拔管時間等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和治療滿意度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后不良反應率較低且患者滿意度較高,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恢復情況比較(±s,min)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恢復情況比較(±s,min)
注:與對照組相比,t=4.56,7.88,5.00,6.86,10.36,aP<0.01
組別 例數(shù) 睜眼時間 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 拔管時間 出恢復室時間實驗組 30 3.8±1.5a 3.2±1.1a 5.6±2.9a 7.8±3.3a 18.2±6.2a對照組 30 6.3±2.6 7.0±2.4 9.1±2.5 14.2±3.9 36.6±7.5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和治療滿意度情況比較(n)
一種好的麻醉方法應保證患者在麻醉前和麻醉過程中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等指標平穩(wěn)[3]。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靜脈麻醉方式符合上述要求,其以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為理論基礎,同時利用計算機軟件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差異計算麻醉藥物的半衰期,從而精確控制藥物的輸注速度和用量,保證目標藥物的血漿濃度平穩(wěn)維持在理想狀態(tài)[4-5]。有效的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同時使麻醉的調(diào)控操作更加精準和簡便。相比常規(guī)泵注靜脈麻醉,其可明顯縮短患者麻醉的蘇醒時間,同時也使麻醉的不良反應保持在較低水平[6]。本研究結果也表明,應用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靜脈麻醉方式的實驗組患者手術后睜眼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和拔管時間等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同時兩組患者手術后不良反應率較低且患者滿意度較高,但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這主要是由于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通過靶控輸注使患者血液中藥物濃度維持在較為理想的水平,從而達到較好的麻醉深度,有效地抑制了氣管插管、手術損傷等導致的不良應激反應。當手術結束停止輸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后,血藥濃度快速下降,故患者很快睜眼并拔管,且蘇醒完全,無蘇醒延遲病例發(fā)生。
異丙酚是一種超短效靜脈麻醉藥物,目前在臨床麻醉上已被廣泛應用[7]。瑞芬太尼作為一種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其在手術中可維持一個較好穩(wěn)定的麻醉深度,具有起效快、藥效強、作用時間短、劑量容易掌控、易被組織酯酶所分解、不損害肝腎功能等特點,其應用也越來越普遍[8]。但瑞芬太尼時-量相關半衰期易隨著輸注時間的增加而延長,因此需在手術結束前30min前停止用藥,以避免麻醉蘇醒時間的延長。
綜上所述,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靜脈麻醉,麻醉過程平穩(wěn),避免了調(diào)節(jié)藥量時藥物濃度波動引起的不良反應,同時縮短麻醉蘇醒時間,更加有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所以,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靜脈靶控輸注是一種較理想的全身麻醉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蘭曉文,史會芹,何健超,等.異丙酚復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靜脈麻醉與靜吸復合麻醉的效果對比[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18):2682-2685.
[2]梁安偉.異丙酚復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靜脈麻醉與傳統(tǒng)靜脈復合麻醉的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87-88,90.
[3]崔卓越,魏海濱.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靜脈麻醉用于胸外科手術的臨床觀察[J].海南醫(yī)學,2008,19(5):84-85.
[4]陳君,梁禹.靶控輸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靜脈麻醉用于神經(jīng)外科手術的比較[J].天津醫(yī)藥,2008,36(12):939-941.
[5]李洪,吳悅維,黃河,等.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靶控輸注在幼兒癲癇手術麻醉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醫(yī)學,2008,37(17):1922-1924.
[6]黃中華,包延麗,梁寧,等.靶控輸注異丙酚瑞芬太尼對腹腔鏡手術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廣西醫(yī)學,2009,31(2):194-196.
[7]李釗,趙硯麗.靶控輸注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在靜脈麻醉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09,15(6):52-55,58.
[8]呂嚴明.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對異丙酚靜脈麻醉的作用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5):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