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建中
王筆有好久沒有參加這種全國性的重點小說作家筆會了。
王筆寫小說很早,是我國新時期較早從事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作家,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就創(chuàng)作了幾部轟動的大部頭并屢獲全國大獎,引起了很多讀者關(guān)注,從此確定了他在文壇上較高的地位。他經(jīng)常以重點作家的身份出席各種小說筆會。后來或許是王筆頭腦靈活,人緣好,工作又賣勁,逐步被提拔為局長了。于是他整天忙于行政事務(wù),作品自然少了很多,但他從沒放棄創(chuàng)作,他清楚做官是暫時的,而創(chuàng)作卻是永恒的。他一直在擠時間寫,但過去那種曾引起文壇轟動的輝煌作品早已離他而去,他開始在政界上被人重視,而在文壇上漸漸被人忘記。
他這次參加筆會是一個全國長篇小說30年成就回顧總結(jié)會,他是以我國長篇小說發(fā)展歷程中其中一個階段性重要人物的身份來參加的。談到那個階段的文學(xué)輝煌怎么也繞不過他,他的小說成了一個時代的里程碑,吸引了一批讀者群。
他到會后,除了認識幾個與自己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老同仁外,一批年輕的后起之秀青年作者都是新面孔。大部分人都不認識他,更沒有人找他交流。會前、會中休息和就餐前后大家都同任何一次筆會一樣,圍在一起分發(fā)名片,互相問好寒喧,爭相拉著不同的人組合拍照留影,唯獨沒有人叫他照相。每次吃飯時大家相約一桌一桌的,唯獨沒人叫他,他只有見縫插針,哪個桌上有空位子他就填空似的坐在那里。飯桌上大家相互介紹,就是沒有一個人介紹他。他似乎被人拋在角落,象一個不存在的人。
他真正感到了文壇對他的遺忘,他心里常常憤憤不平,當年我獲獎時你們這幫年輕的不要說一個字都沒發(fā)表,有的還在穿開檔褲,甚至還在娘肚子里。當年開筆會,大家都是以我為中心,圍著我轉(zhuǎn),男女老少誰不跟著我。開會有人幫著倒水,飯桌有人搶著盛飯,參觀游覽有人輪流提包,多威風(fēng)!
筆會的第三天,大家發(fā)現(xiàn)王筆的身邊多了一位美女,她是王筆局長的辦公室秘書叫李美麗。女秘書來這坐城市辦事,順便來看王筆,等到散會后一塊回單位。
李美麗盡管剛過三十歲,但風(fēng)韻猶存,那楚楚動人的身姿與她的“美麗”名字十分相配。
本來參加筆會的女作家不多,一下子,大家把注意力從鳳毛麟角的女作家身上都轉(zhuǎn)移到了李美麗身上。大家開始靠近王筆,開會、吃飯、參觀都搶先圍在王筆身邊,這樣才有機會接近李美麗。
李美麗的長相本來就給人清高,加上她又裝清高,一般不同別人搭訕,很少回答別人的問話,她只是寸步不離地跟隨著王筆局長,讓人感覺王筆有這樣天仙般的美女同事沒有白活。于是作家們都羨慕起王筆來,向一起來參會的老作家們打聽起王筆來。當大家知曉王筆曾在文壇上的輝煌創(chuàng)作成果時,大家一下子仰視著王筆,另眼相看了。
于是,大家以王筆為中心。開會時有人幫他倒水,吃飯時爭著坐他身邊,向他敬酒,參觀時大家輪流搶著提包。
王筆似乎又感受到了當年發(fā)表長篇小說引起文壇轟動的那種久違的滿足。他為自己剛完成了生活中的一篇得意作品而十分興奮。
筆會結(jié)束,大家記住了李美麗,更記住了王筆。
在回程的路上,李美麗問局長為什么大老遠的叫我坐飛機來接你,王筆回答,你已經(jīng)出色地完成了你的工作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