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對紀錄片解說配音的認識

      2014-06-05 22:59:06劉穎
      今傳媒 2014年5期
      關鍵詞:影視藝術

      收稿日期:2014-02-21

      作者簡介:劉穎,女,河南電視臺一級播音員,主要從事播音主持工作。

      摘 要:在影視作品中,解說通常是指以旁白的形式對于影視作品所表現內容進行講解和說明的表達方式。從創(chuàng)作上來看,解說的創(chuàng)作是在電影、電視的文本和影像創(chuàng)作之后,并長期處于第三度創(chuàng)作和“畫外之音”的從屬地位,但是解說仍然是影視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特別是對于紀錄片來說,解說在紀錄片的影片表現力方面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先分別從紀錄片的定義、歷史以及紀錄片影視藝術特點的角度分析了解說是紀錄片表現力重要組成部分的原因,然后對近年來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的新發(fā)展和變化進行了分析,并指出這些創(chuàng)作中變化對紀錄片解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以及未來紀錄片中解說地位變化的趨勢。

      關鍵詞:解說配音;紀錄片歷史;紀錄片創(chuàng)作;影視藝術;紀錄片氛圍營造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5-0130-04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將“解說”一詞為解釋說明之意,而在影視作品中,解說通常是指以旁白的形式對于影視作品所表現內容進行講解和說明的表達方式。這種解說的創(chuàng)作過程通常就是按照影視作品的解說稿件,為作品進行配音的過程。在張頌教授的《朗讀學》中曾經把朗讀的概念定義為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作活動,按照這一概念的定義,對于解說配音來說,究其實質,就是把解說文稿轉變成有聲語言的活動,因此配音解說是一種朗讀,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活動,但是這種朗讀和創(chuàng)作是基于一種特殊的文稿——為影視作品撰寫的解說詞,而且是伴隨著電影、電視的發(fā)明而出現的一種特殊語言創(chuàng)作。

      所以解說既是指旁白形式的說明方式,同時也是指為創(chuàng)作這種旁白形式的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作。而這種創(chuàng)作對于影視作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于紀錄片來說,解說的創(chuàng)作對于影片的表現力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一、從紀錄片的歷史看,解說與紀錄片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解說能夠對于紀錄片表現力產生重要的影響。首先在于這種解說在紀錄片中具有較為重要地位。在影視的聲響構成中,按照聲音來源的不同,可以把聲音分為人聲語言、音樂、音響這三大類的近十五種小類。其中,雖然解說只是人聲語言中的一種,與對白、獨白、旁白等一起構成了影視聲音中的人聲語言部分,但是,對于紀錄片來說,配音解說在影片中有著更加重要的地位。在阿里洪的《電影語言的語法》一書中,把新聞電影的形態(tài)描述為是“一系列不連貫的鏡頭,它們紀錄的是整個事件的局部,而在銀幕上放映時則是一片混亂。”同時,阿里洪還認為解說員的解說能使這樣的鏡頭在一定程度上連貫起來。這段描述雖然是從鏡頭剪輯的角度對于新聞電影形態(tài)的一種描述,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段描述中恰恰突出體現了解說在新聞電影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而熟悉電影發(fā)展史的人都知道,所謂的新聞電影,實際上是紀錄片的一種,也可以看成是紀錄片的早期形態(tài),因為在電影誕生的早期,幾乎所有的影片都是對于實際景物、事件的拍攝,因此當時的影片都是帶有新聞和記錄性質的影片,其中時效性強一些的紀實性影片就是新聞電影。所以,阿里洪的這段文字,也可以說是對于配音解說與新聞電影和紀錄片鏡頭關系的一種解釋。而如果回顧早期電影的發(fā)展史,可以看出,解說對于紀錄片的重要作為,自紀錄片誕生之初就已經體現了出來。在任遠老師的《世界紀錄片史略》中曾經講了這樣一件事,在電影剛剛發(fā)明不久的1898年,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杜勃列埃的攝影師在拍攝“德雷弗斯”案件的影片時,為了掩飾自己沒有拍攝到相關影像的過失,這位攝影師把很多與該案件并不相關的影像(包括軍隊檢閱、巴黎街景等鏡頭)組接在一起,形成鏡頭序列,并配以詳細的解說,從而形成了一部為人們講述了關于德雷弗斯上尉故事的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當時有聲電影尚未發(fā)明,所有這種解說應該是采用聘請人員進行現場解說的形式進行的,而這這種解說的形式也成為后來紀錄片解說的雛形。同時,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即使是在電影剛剛被發(fā)明之初,解說在串聯(lián)起整個影片的過程中,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可以說,從紀錄片這一影片形式誕生起,解說就和紀錄片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了。也正是因為解說在紀錄片中的重要,所以在美國有一種對于紀錄片定義就認為,紀錄片是直接取材于現實,并用剪輯和聲音增進主題思想的非虛構性影片。在這種定義中,強調了聲音能夠對于紀錄片在主題思想表達方面起到促進作用,雖然定義中并沒特意強調,但是這里指的聲音應該主要是指解說以及烘托氣氛的音樂而言,而這一定義可以反映出人們對于紀錄片中聲音、解說重要性的認識。

      而在現代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對于解說在紀錄片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在希拉柯倫伯納德《紀錄片也要講故事》一書中就明確提出,解說能夠起到引導和帶領觀眾進入故事和貫穿故事,是推動故事發(fā)展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上述這些都說明了解說在紀錄片中具有著重要的地位,而這種重要地位決定了解說能夠對于紀錄片表現力起到重要的影響。

      二、紀錄片的藝術特點決定了解說在紀錄片中的重要地位

      解說能夠對紀錄片的表現力方面產生重要影響是由影視這一藝術形式的特點所決定。眾所周知,聲畫并茂是影視藝術所特有的特點,正是這個特點使得電影、電視能夠對于客觀現實進行一種再現,而如果影視中沒有聲音,影視的真實感會大大降低,前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在談到20世紀初觀看無聲電影的感受時,曾經有這樣的評價:“那不是生活,只是生活的影子;那不是運動,只是運動和無聲的幽靈”,這一評價恰如其分地說明了聲音對于影視作品的重要性。同時,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正是畫面和聲音的這種綜合性,使得影視有別于報紙和廣播等其他信息媒介,成為了一種綜合性的信息傳遞媒介,而且這種聲與畫的結合,并非是簡單的功能相加,而是攜帶了更多的信息的疊加,并讓影視成為了具有強烈臨場感的藝術形式。

      影視作品正是通過這種聲音與影像的組合,能夠讓觀眾在觀看時,能夠產生強烈的臨場感,并可以從思想感情上進入影片所營造的氛圍之中。影視藝術的這種特點,決定了在紀錄片中,解說承擔著介紹信息、強調細節(jié)、銜接畫面、渲染氣氛、抒發(fā)感情這五方面的作用。

      因為在紀錄片中,圖像具有復雜性和多重含義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解說的引導,不同的人對于相同的影像所讀解的含義以及關注的興趣點可能完全不同,這就需要利用解說對于畫面的信息進行引導和補充。因此,紀錄片的解說具有介紹信息、提示細節(jié)以及銜接畫面的功能。同時,對于紀錄片而言,電視圖像雖然在表達具體物象信息、個體信息方面具有優(yōu)勢,但是卻無法表達抽象性概念,所以仍然需要由解說來完成影片的主題思想等抽象概念的表達。因此,表達情感和渲染影片氣氛也是紀錄片解說所承擔的兩個重要功能。

      對于一些歷史或人文類紀錄片來說,解說所承擔著表達情緒、營造氛圍的功能更加突出。因為在歷史或人文類紀錄片中,由于歷史的久遠或在講述歷史或已經發(fā)生過的事件的時候,所采用的影像或許是歷史的遺跡,或許與事件并無直接關系。

      在這種情況下,就要依靠解說的聲音來完成影片情節(jié)和主題的表達。這個過程中,解說所帶有的情緒成為了紀錄片所要表現情緒和想要表現的影片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由河南電視臺和中央新影集團聯(lián)合攝制的紀錄電影《杜甫》就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作為一部反映我國古代詩人生平的紀錄片,該片介紹了一千三百多年前唐代詩人杜甫曲折坎坷的一生,同時還融入了杜甫一生中各個時期所創(chuàng)作的著名詩篇,以展現出這位現實主義詩人生活的遭遇和創(chuàng)作心理變化的過程。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特點在于在解說中運用杜甫的詩歌的誦讀,通過對于朗誦詩歌時的情緒處理,并配以杜甫曾經游歷過的地點的景物,為觀眾營造了詩人在創(chuàng)作詩歌時的環(huán)境氛圍,并藉此讓觀眾感受和領悟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在這其中,解說對于情緒的表達和氛圍的營造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例如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一段解說中,先抑后揚、先緩后急的解說配合著畫面,塑造出了一個在凄冷連綿的秋雨中,困居于破屋中的老邁詩人,卻懷著一顆憂國憂民的熱心奮筆疾書的形象,同時讓觀眾對于杜甫創(chuàng)作這首詩歌時的心理狀態(tài)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除了這首詩之外,影片在對于《兵車行》、《石壕吏》、《春夜喜雨》、《春望》等膾炙人口的詩篇進行詮釋和解讀時,解說對于氛圍的營造和詩人心理的刻畫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影片《杜甫》的解說大大加強了影片的表現力,為我們展現出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的內心世界。

      除了這部影片以外,利用解說來增強影片表現力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由中央電視臺新科動漫頻道與嵩山市聯(lián)合制作的紀錄片《嵩山秘笈》的解說處理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夺陨矫伢拧肥且徊康赜蛏蕵O強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圍繞著嵩山分別以山之大、石之大等六個主題展開,全面地介紹了有關于嵩山的歷史傳說、名勝古跡。在這部紀錄片的解說的特別之處在于,在解說中添加了方言、評書、地方戲曲腔調等語言元素,使得影片表現出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體現出了強烈的地方文化色彩。

      同時,這部紀錄片采用了男女聲搭配的解說方式,其中,男聲部分主要負責歷史傳說部分的內容,并帶有明顯的口語化風格,女聲部分主要負責人文歷史信息的介紹,在語言方面也更加書面化。這兩種不同風格的解說,一種活潑,一種沉穩(wěn),兩者的結合,使得這部影片呈現出一種輕快而不失莊重的氛圍。這樣的解說風格,在影片不失對于地域文化的表現力度的同時,使得影片成為一部帶有較強娛樂色彩以及濃郁地方特色的人文紀錄片。

      通過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解說對于紀錄片是表現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對于人文紀錄片和地域色彩濃厚的紀錄片來說,精心的處理好解說,有利于影片情感的表達,并能夠更好的營造影片的氛圍,極大地增強影片表現力。

      三、現代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加重了解說對表現力的影響

      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使得配音解說對于增強紀錄片表現力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在方法和觀念上有了極大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一方面是在紀錄片的題材上不斷拓寬,另一方面是紀錄片表現手段不斷創(chuàng)新。

      (一)紀錄片題材的高概念化增強了解說的敘事作用

      現代紀錄片在題材方面的變化主要在于,紀錄片選題視野更加廣闊。從億萬年前的遠古時代生物到千萬年后的地球環(huán)境,從神話傳說到歷史現實,都已經成為紀錄片表現的對象和題材。其中,出現了很多預言性質和遠古探秘性質的紀錄片。

      在這些記錄片中,題材體現出高度概念化的特點,并且缺乏現場影像。而在這樣的紀錄片中,由于采用大量非現場影像,使得單純依靠影像的表現力和說服力有所下降,而解說作為貫穿紀錄片主線的功能大大加強。其中比較典型的是美國《人類消失之后》和《諸神之戰(zhàn)》這兩部紀錄片,在這兩部紀錄片中。一部是研究希臘、北歐神話傳說的起源和流傳演變過程的影片;另外一部則主要是研究人類文明的物質基礎,包括建筑、各類設備和設施等在無人干涉的純自然條件下,所能夠保存的極限時間。

      應該說這是兩個缺乏可視化元素的題材,神話傳說作為一種從古代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故事,本身就極度缺乏歷史存在證據。而研究人類生存后時代的地球則幾乎于是預測式的研究,這兩個題材都是高度概念化的,而且?guī)缀鯖]有任何直接的現場影像。因此在這兩部紀錄片中,影像的作用變成為了配合解說而進行的表現。解說對于影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影片中承擔了故事敘述、信息介紹等功能,成為串聯(lián)起整個影片的重要線索。

      類似這樣紀錄片在近年來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并不少見,與之類似的還有英國紀錄片《恐龍星球》、《宇宙》等等。在國內則有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的紀錄片《西安2020》、北京科影出品的紀錄片《環(huán)球同此涼熱》等等。這些紀錄片的出現標志著諸如對于人類早期歷史、神話的研究、對于史前生物的研究以及對人類未來預測等領域的高度概念化題材將是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一個趨勢。而這類紀錄片中,由于影像缺乏充分的表現力,解說將成為組織影片結構的骨架和線索依據,并成為影片表現力的重要成為部分。

      (二)敘事方式的變化影響了解說能進行的情感表達

      現代紀錄片敘事角度的個體化使得解說在影片情感表現方面的所其到作用有所增強。在紀錄片表現手法上,現代紀錄片的敘事角度更加趨于個體化,表述方式更加個性化,特別是更加注重個性化情感的表現,而這種個性化體現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解說的變化。

      在這方面比較突出的例子是2007年的美國紀錄片《南京》和2010年周兵的紀錄片《外灘佚事》?!赌暇纷鳛橐徊糠从?937年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紀錄片,在解說方面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太多的全景式描述,而是用大量的個性化的講述完成了對整個事件的敘述。影片解說詞的內容選自當時滯留南京并經歷了這場大屠殺的十幾位西方人以及一些參與了屠殺的日軍士兵的日記、書信、電報、回憶錄以及當時的新聞影片等材料。影片還為每一位當時人聘請了一位演員來宣讀他們所記錄下的文字。這種解說的形式使得影片的解說聽起來像是每個人在講述自己在這次屠殺中的所見所聞,并通過解說,表達了當事人的個人情感。而這些出自不同手筆的文字,恰恰成為在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對南京大屠殺的見證。而影片則利用這樣的個人經歷化的解說對于大歷史事件進行了以小見大式的講述。這樣的解說巧妙地拉近了與觀眾在情感上的距離,使得南京大屠殺的慘案仿佛就發(fā)生在觀眾身邊,讓觀眾感受到每一位經歷過這場屠殺的見證者心中無以名狀的痛。

      《外灘佚事》作為一部反映上海城市從誕生到繁榮的影片,解說的特點在于對外灘進行了擬人化處理,并少有地采用了第一人稱自述式的話語方式,這樣的解說感覺仿佛外灘是一位耄耋老人,在講述他自己所經歷的一段段往事。

      這兩部影片一個是對重大歷史事件采用了個體化視角的描述,另一個則是對于事物歷史的擬人化處理,這些個性化的處理方式使得兩部影片的解說更具有表現力,并在情感上形成了區(qū)別于以往的同類題材紀錄片感染力。從這兩部影片的解說處理可以看出,隨著紀錄片表述更趨于個性化,解說的方式和情感表達也將更加個性化,并將會在紀錄片的整體情感表達上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表現手法的藝術化使得解說在紀錄片中具有更重要的表意功能

      現代紀錄片在表現手法上的一個重大變化在于表現手段更加的表現化,這種變化表現在動畫和再現手法成為了現代紀錄片的重要影像手段,并在紀錄片影像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

      同時,這種變化也使得解說對于紀錄片變得更加重要。其中,再現作為一種重要的紀錄片視覺表現手段,雖然早已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應用,但是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紀錄片中,再現部分的比例大大增加,再現的形式也層出不窮。

      例如,去年美國的紀錄片《刺殺林肯》就是一部完全由演員扮演,再現林肯遇刺事件全過程的影片。而國內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紀錄片中,也有很多影片中運用了大量的再現,例如金鐵木導演的《大明宮》、周兵導演的《玄奘大師》、《外灘佚事》中均運用了大量的再現,2013年年底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紀錄片《案藏玄機》則是國內首部純粹使用再現手法的紀錄片,這些都說明再現已經成為國內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一個影像表現趨勢。在動畫方面,雖然示意性動畫是紀錄片的傳統(tǒng)表現手段之一,但是動畫一直在紀錄片視覺表現中處于輔助的地位。然而,隨著近二十年來電腦技術的發(fā)展,電腦動畫逐步成為了紀錄片在影像方面的重要表現手法之一,并在紀錄片中大量使用。特別是在2008年,以色列紀錄片《和巴什爾跳華爾茲》成為世界上第一部全動畫化的紀錄長片之后,動畫成為了紀錄片可以使用的主要手法之一,而國內也先后出現了《大唐西游記》、《決戰(zhàn)野狐嶺》等一批全動畫化的紀錄片,同時在《環(huán)球同此涼熱》、《圓明園》等大型紀錄片中也開始大量采用動畫作為表現手段。與真實記錄的影像有所不同的是,再現和動畫這兩種手段獲得的影像雖然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和示范性說服力,但是并不具備真實現場記錄所具有的史料價值和高度真實性說服力。

      因此再現和動畫在紀錄片中的大量使用,使得紀錄片的影像性質有所改變。同時,從影視藝術的角度來看,由于再現和動畫具有更好的藝術觀賞性和藝術表現形式,因此對于紀錄片來說,使用再現和動畫的影像可以彌補因為缺乏真實現場影像資料所帶來的缺憾和不足,而更多的是出于在視覺上的藝術化表現的考慮。大量使用動畫和再現,使得解說成為紀錄片表達信息的主要方式,并承擔著貫穿影片,勾連各種視覺表現元素和表現段落的作用,和與再現、動畫影像一起共同營造氛圍,實現影片所希望的表現效果的重要功能。

      從這一點上來說,大量使用動畫、再現的方式,使得紀錄片更加需要借助解說的方式來架構影片、提供信息等功能,這也使得在現代紀錄片普遍運用再現、動畫作為影像表現的趨勢下,解說在紀錄片中變得更加重要。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紀錄片歷史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影視藝術特點和紀錄片發(fā)展趨勢的角度來看,解說都是紀錄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雖然從創(chuàng)作方面上來看,解說的創(chuàng)作是在電影、電視的文本和影像創(chuàng)作之后,并長期處于第三度創(chuàng)作和“畫外之音”的從屬地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解說在紀錄片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解說對于紀錄片的表現力有著重要的影響。

      隨著在現代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中,表述更趨于個性化、影像更趨于表現化、題材上趨于概念化的趨勢,以及動畫、再現等影像手段在紀錄片中的大量運用的趨勢,解說在紀錄片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對于影片表現力的影響,將變得更加重要。

      參考文獻:

      1 張頌.朗讀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2 張頌.中國播音學(修訂版)[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

      3 羅莉,付程.實用播音教程:電視播音與主持[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

      4 任遠,彭國利.世界紀錄片史略[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

      5 宋佳玲,宋素麗.影視藝術心理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6 (美)希拉柯倫伯納德著.孫紅云譯.紀錄片也要講故事[M].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

      7 王明軍,閻亮.影視配音藝術[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8 (法)馬塞爾馬丹著.何振淦譯.電影語言[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

      9 (烏)丹尼艾爾阿里洪著.陳國鐸,黎錫電.影語言的語法[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

      10 王宜文.世界電影發(fā)展史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11 高峰.對電視解說詞的解說[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影視藝術
      論植入式廣告與影視作品的藝術融合
      戲劇之家(2017年3期)2017-03-06 09:04:00
      影視藝術中的文化隱喻探討
      今傳媒(2017年1期)2017-02-27 21:29:56
      中國網絡劇的編劇、拍攝與制作
      藝術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 19:44:31
      “互聯(lián)網+”時代下的影視藝術教學研究
      藝海(2016年12期)2017-01-13 08:00:56
      試論影視藝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合的意義
      從電影《大魚》看影視藝術中的文化隱喻
      淺談影視藝術課程在高職教學中的連貫性
      科技視界(2016年1期)2016-03-30 20:06:59
      《戰(zhàn)馬》之馬
      戲劇之家(2016年2期)2016-03-03 12:54:27
      影視藝術傳播視野中的內容與形式
      商(2016年1期)2016-03-03 12:49:17
      閩西影視藝術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展望
      戲劇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3:17:30
      浙江省| 威海市| 堆龙德庆县| 南召县| 革吉县| 泰来县| 赞皇县| 大城县| 花垣县| 福海县| 衡水市| 安新县| 红河县| 吉木萨尔县| 淅川县| 池州市| 衡南县| 淮阳县| 禹州市| 吉水县| 阳新县| 洞头县| 枣庄市| 吉林省| 沙洋县| 武穴市| 集安市| 拉孜县| 东阳市| 兰溪市| 肃宁县| 青川县| 大城县| 台湾省| 仁寿县| 胶州市| 霸州市| 清流县| 库尔勒市| 阿坝县|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