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彬 鄭偉
摘 要:本文分析了采納Moodle作為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的源起,介紹了最初的需求分析和設計實現(xiàn),分析了需求的幾個常用模塊及其功能。介紹了LM系使用平臺的現(xiàn)狀,以及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對平臺的使用反饋,最后分析了平臺的前景和意義,提出了推廣應用平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法 網絡平臺教學 Moodle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10-0063-02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技術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為教育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如何利用互聯(lián)網搭建更好的學習平臺。全球范圍內的教育機構為此做了廣泛的嘗試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成果。2009年夏,筆者為所在的LM系(文科)搭建基于Moodle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它為教師的資料上傳、學生的作品展示與練習以及教師和學生的溝通等提供平臺。為順利實現(xiàn)該平臺的運用,LM系成立了專門的開發(fā)小組對平臺進行二次開發(fā)和維護。迄今為止,LM系使用該平臺已經有九個學期,700多門課程的相關資料已經上傳至平臺,4000多名學生在平臺上展示了自己的風采,實現(xiàn)了當初設計平臺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平臺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以使其更加符合高校教育的特點。
1 基于Moodle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設計
1.1 背景
1.1.1 信息化時代的要求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正強勁而深刻地引領著政治、經濟、文化和各個領域的深刻變革。相應地,信息化潮流也必然會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帶動教育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精細化,這已經成為全球高校教育的共識,也已經成為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1.1.2 互動交流的要求
平臺具有跨時空、跨地域、信息含量大、覆蓋面廣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平臺具有雙向傳播的特點,所以教師和學生能打破時間的限制,其交流時間也將不再限于課堂上的45分鐘,溝通將從課堂之上延伸到課堂之外。另外,師生雙方都能夠及時迅速地對信息進行實時更新,最大限度地拓寬教師的教學平臺和學生的展示平臺。
1.1.3 技術文科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
平臺的目的是力求在超越傳統(tǒng)的基礎上,從技術保障角度,培養(yǎng)“具有深厚人文底蘊、以寫作能力為主要手段、以網絡技術為主要輔助手段,具有辦事、辦文、辦會能力的泛媒體時代的應用型人才”。這也是LM系自建系以來孜孜以求不停探索的創(chuàng)新之路,平臺的建立,對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1.2 平臺的結構
目前LM系的平臺可以分為教師資源上傳平臺和學生展示平臺,其中教師資源上傳平臺包括課件等資料的上傳、在線作業(yè)的布置、探討平臺的搭建等;學生展示平臺又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其中包括學生個人作品展示(Wordpress),優(yōu)秀作品展示(http://lm.scujcc.com.cn),學生個人成長記錄(E-portfolio)。
平臺的技術部分是在Moodle的基礎上進行的二次開發(fā)。
1.3 平臺的主要模塊
平臺的主要模塊包括:課件管理模塊、作業(yè)模塊、資源模塊、測驗模塊、互動評價模塊、聊天模塊、論壇模塊等。
2 平臺的現(xiàn)狀
2.1 課程情況
2009年第一學期LM系平臺開課20余門,2009年第二學期開課達到了100余門,增長態(tài)勢良好,2010年第一學期開課已經達到300余門,截止2014年第一學期開課總數(shù)達到700余門。
2.2 學生情況
2009年第一學期有了第一位學生用戶,此后隨著課程的不斷增加,用戶數(shù)量也急劇增長,2010年第一學期LM系的所有學生都是平臺的用戶,從1個到1400余人,LM系僅用了三個學期的時間,其爆發(fā)性的增長速度再次證明平臺對高校文科教育的輔助作用,截止2014年第一學期平臺的總用戶量為4000余人。
2.3 教師情況
現(xiàn)階段LM系教師對平臺的使用狀況良好,通過展開教師評比活動有利于提高教師對平臺使用的積極性,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提高辦公效率,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教學。教師能夠積極地在網上和學生進行交流并對學生進行輔導,能夠實現(xiàn)與學生的“零距離”接觸。
2.4 主要應用
平臺的主要應用包括期中檢測、作業(yè)批閱、作品互評、論壇交流、學期總結等。
3 平臺的使用效果
平臺的使用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和體驗,通過收集相關的反饋信息,我們可以進行更好的調整。
3.1 教師的反饋
3.1.1平臺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和平時成績掛鉤的辦法來調動學生使用的積極性?!薄捌脚_和平時成績直接掛鉤,也讓平時成績有理有據(jù)?!薄捌綍r成績有了平臺可以做到公平、公開、公正?!?/p>
3.1.2 平臺能節(jié)約課堂時間
“方便了學生使用網上資源,上課的時候讓他們騰出了時間、手、大腦,專心聽課,不僅節(jié)約了寶貴的課堂時間,而且事半功倍?!?/p>
“關鍵還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平臺的使用要與平時成績掛鉤?!?/p>
3.1.3 開設論壇,學生自由討論
“我設置了‘曬讀書心得的話題,不僅學生們爭相發(fā)言,我也參與其中點評和回帖,該話題點擊次數(shù)上千次,學生在曬書的同時也激發(fā)了讀書的興趣,在班級掀起一股讀書的熱潮?!?/p>
“很多學生比較害羞,害怕回答問題。而平臺給了這部分學生發(fā)言的機會。”
3.1.4 教師可有效控制課程進度
“教師可以有效控制課程進度,課前、課中、課后工作井然有序?!?/p>
3.1.5 平臺的使用能杜絕抄襲
“學生公開發(fā)表作品,上傳作業(yè),杜絕抄襲,為畢業(yè)論文寫作打下良好基礎”
3.1.6 平臺的使用方便期中檢查
“期中任務檢查,平時成績統(tǒng)計一目了然,杜絕均衡給分?!?/p>
“為精品課準備材料,奠定良好的基礎。”
3.1.7 師生互動評價
“我設置了教學效果反饋,很多學生對我的教學給出了認真的評價和意見,由此可以了解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各種反映和意見。”
“師生互動頻繁,課外延伸,有利于教學關系的改善和教學效果的提升?!?/p>
3.2 學生的反饋
3.2.1 教師布置作業(yè)形式改變
“老師布置話題改變了教師上完課就走和以期末考試決定學生成績的模式。真正形成參與式教學。”
3.2.2 教師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參與度
“數(shù)字平臺的使用當然還有教師的人格魅力的影響。學生參與度高,也是教師人格魅力的作用?!?/p>
3.2.3 教師通過平臺可以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
“方便老師了解學生情況,通過網絡互動、討論、共享、作業(yè)等使得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更深入地掌握。”
4 平臺的意義
4.1 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的課件和資料管理方面的效率可以得到相應提高,另外也能提高教師對作業(yè)管理的效率,同時還方便學校管理者對學生成績的統(tǒng)計。
4.2 保證教師教學質量
平臺由于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因此,相關的教學督查部門可以通過平臺監(jiān)督師生教學情況以達到教學質量的提升。
4.3 延展教學空間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僅僅局限于課堂,高校師生的交流僅限于教室空間,而平臺則將有形的教學空間延伸到了無形的網絡空間。平臺利用網絡的交互性和便利性,不受“線”的控制,使教學方式更加靈活。
(1.瓊州學院,三亞 海南 572022 2.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成都 四川 611731)
參考文獻:
[1]劉平.MOODEL應用與開發(fā)[D].江蘇:江南大學,2009.
[2]陳恒法,羅兵.基于Moodle教學輔助系統(tǒng)的應用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02).
[3]陳越.建構主義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綜述 [A].上海:上海市第六十中學.
[4]李濤,張波,張曉鵬,鐘倬榮,黃志宏.課程管理系統(tǒng)Moodle簡介與架設管理[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07(6).
[5]王凱英,廖明軍,孟憲強.基于Moodle的結構設計原理課程[J].高等建筑教育(中文),200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