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在當前的社會思品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解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比較弱,特別是面對材料分析題,很多同學都束手無策,沒有好的學習方法。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評互判,可以幫助學生反思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照科學的學習方法,吸收他人的長處,思考解決學習過程中不足的辦法。這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一種可參考的模式,也是滲透新課改理念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自評;互判;課堂教學;解題
在溫州之行中,聽了幾節(jié)課和幾個講座,讓我印象最深刻,感觸最深的是27號上午的第二節(jié)課“自評互判:探尋解題的“獨門絕招””,是一堂通過自評互判,提高學生解讀設問能力,掌握歷史文字材料題的一般審題技巧的課堂教改實驗課。這節(jié)課巧妙地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自我檢測—完成學案。第二環(huán)節(jié):自評互判—找出不足,首先是自評:根據評價標準,為自己的答案打分;然后再互判:同桌互換答案,根據評價標準,為同伴的答案打分。第三環(huán)節(jié):反饋校正—反思原因,對照評價標準,反思自己得分和失分的原因。第四環(huán)節(jié):反饋校正—借鑒良法、反饋校正—改進方法。針對我的失分原因,吸收借鑒剛才同學和老師提出的方法,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
在當前我們的社會思品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解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比較弱,特別是面對材料分析題,很多同學都束手無策,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也不懂得去鉆研學習方法,這也是很多同學考試失分的原因?!白栽u互判”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找出錯誤—明確不足;分析原因—發(fā)現(xiàn)障礙;借鑒良法—彌補缺陷,從而不斷形成和完善自己的學習和解題方法,這也是我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值得借鑒的良法。“自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的意識和能力,反思自己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照科學的學習方法,思考解決這些自身學習過程中不足的辦法?!盎ピu”可以培養(yǎng)學生關注他人陳述的意識和評判他人答案的能力。通過評判他人,強化自己的方法提高自身能力,并吸收他人的長處。這樣的教學形式讓我頗有啟發(fā),對于今后的教學提供了一種可參考的模式。
我們社會思品學科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評互判,也是滲透新課改理念的重要舉措。自評即學生個體對課堂學習狀況的自我評價,互判即學生之間就課堂學習狀況的相互評價。在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今天,新課程課堂中出現(xiàn)了自主學習、合作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突現(xiàn),但在課堂中學生開展自評互判的卻很少,不少教師往往認為這是不必要做的,或者根本就沒有想到要做的;或者因為開展自評互判缺乏理論上的指導及實踐上經驗的借鑒,開展起來難度較大也難以做好。當前也有一些老師在課堂上嘗試著開展自評互判,但主要表現(xiàn)為:單一采用口頭評價;只以好與不好為主要標準;只為評出優(yōu)秀學生而進行等等,不能真正起到效果。以下是我對于引導學生自評互判,建構自主互動課堂的幾點思考:
一、引導學生自評,建構自主課堂
自評從具體自評內容上看可分為知識與技能自我評價、過程與方法自我評價、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自我評價及課堂表現(xiàn)自我評價。從評價性質上看可分為自我肯定性評價、自我反思性評價和自我全面性評價。自評的目的是:全面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優(yōu)點、鼓起信心、認識不足、反饋調節(jié)。自評主要有自我激勵功能、反饋調節(jié)功能與經驗分享功能。
引導學生自評,建構自主課堂,教師應構建一個獨立的、可操作的“自評課”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自學(閱讀)課文后談談或寫出自己收獲、感受??梢允强陬^敘述,也可以采用文字記述的方法。
二、引導學生互判,建構互動課堂
互判也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如果從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上劃分,有同桌互判、小組評判、對組評判、對班評判等評價形式。從互判性質上可分為促進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相互評價的目的:發(fā)現(xiàn)同學中的閃光點,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鑒別、判斷能力,通過學習活動發(fā)現(xiàn)伙伴的優(yōu)點,以此相互認識、相互激勵、相互提高。
引導學生互判,建構互動課堂,教師應構建一個獨立的、可操作的“互評課”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先學習后互動評價,或邊學習邊互相評價。相互評價的形式:主要可采取個體互評法及項目互判法等。
三、課堂開展自評互判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自評互判過程中,學生始終是評判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評判。教師應引導學生重視個人的內在評價、肯定性評價,學生在掌握自評互判的方法并開展自評互判的過程中,引發(fā)、提高、維持學習及評判的欲望。自評互判既要使學生重視對課程基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要讓學生評價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形成了應有的態(tài)度、能力、價值觀和行為。在自評互判的過程中,教師應學會傾聽,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發(fā)言,并能抓住學生發(fā)言中的精彩片段加以點撥深入,或啟發(fā)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歸納出一些充滿哲理的言論,發(fā)人深省,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升華教學主題,使課堂余味無窮。
引導學生自評互判,建構自主互動課堂,課堂就能成為學生不斷反思、相互學習的大舞臺;引導學生自評互判,建構自主互動課堂,課堂就是一片充滿智慧、灑滿愉悅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周輝兵.浙江教學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
[2]尹建秋.對學生自評與互評的有效評價策略[J].體育師友,2008(3).
[3]王健榮.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生互評與自評的評價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09(33).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王壇鎮(zhèn)中學)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