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感受音樂和欣賞音樂的能力。欣賞教學能使學生接觸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遺產和建國以來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初步了解我國音樂的發(fā)展史以及著名的音樂家,豐富學生的感知力,擴大音樂視野,最終達到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目的。
一、以聆聽為欣賞手段,以審美為目標
在欣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投入欣賞活動,引導他們用心聆聽。在欣賞《月亮月光光》一課時,我不對學生做任何欣賞前的情境和音樂特點的講解,而是直接把學生帶入到完美的音樂世界,讓這首音樂作品的旋律直接流淌在學生的心里,讓他們體會到這種靜謐的美,讓他們的想象飛躍極致,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聆聽在整個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教師應讓聆聽過程發(fā)揮作用,讓學生可以記憶旋律,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通過聆聽,讓學生辨析各種樂器,了解其音色,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如在欣賞《星空》時,鋼琴的獨特音色,高低音的特點,是學生過耳不忘的,甚至在某個再出現的有鋼琴演奏的音樂作品中,學生一下子就能分辨出來,這就是在欣賞中讓學生注意聆聽所收到的良好效果。
二、以豐富教學形式為欣賞手段,以增強樂感為目標
在音樂欣賞課中,教師要恰當利用音樂欣賞手段,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音樂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讓他們強烈地感受到音樂的存在,從而達到預期效果。
1.記憶旋律。記憶音樂是一個感受音樂的過程。我在和學生們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時,注重的就是記住這首歌曲的旋律,了解其故事梗概,熟悉其歌詞,然后通過初聽、復聽,讓學生可以跟唱,最后達到齊唱的效果。在欣賞無歌詞的樂曲時,我又采用了另一種記憶音樂的方式,讓學生在每一節(jié)欣賞課都可以盡情感受音樂。如欣賞管弦樂合奏《糖果仙子舞曲》時,我采用的是讓學生自己填詞,讓學生可以用啦、啊、嗯等襯詞哼唱。在曲子的典型旋律處完整記憶,使學生在日后再次聽到這首曲子時,可以在其典型旋律處辨析它,讓每一節(jié)欣賞課都有收獲,讓音樂扎根于學生的心中。
2.律動教學。在聆聽音樂時引導學生通過肢體運動表達音樂情感。這種訓練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節(jié)奏韻律的直覺本能,以及對音樂情緒的表現感覺,訓練成具有節(jié)奏的心理。在欣賞的過程中,人體變成一個能夠接受音樂訊號、表達音樂的樂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覺。欣賞中的律動就是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jié)奏運動喚起人的音樂本能,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進而獲得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如在欣賞《杵歌》這一課時,讓學生根據音樂即興創(chuàng)造表演,身隨樂動,學生可以用各種動作配上節(jié)拍手舞足蹈,無論動作怎樣多樣自由,節(jié)奏卻準確無誤。學生在快樂的律動中了解樂曲的節(jié)奏,感受到音樂的美妙與神奇。
3.創(chuàng)設情境表演。當欣賞音樂時,創(chuàng)設情境也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具體可聯想的音樂環(huán)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在上《雷鳴電閃波爾卡》時,讓學生用玻璃瓶、報紙和樹葉等材料表現大自然中的風、雷、雨、電的音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感受音樂,表達音樂。整節(jié)課中每個學生都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表現、去聆聽、去感受,最終了解欣賞曲目真正要表達的是什么。
小學生的思維多數處在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音樂教材中的可表現因素,精心設計,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了解音樂作品,感受音樂,并得到美的熏陶。
三、以師生互動為欣賞手段,以啟迪智慧為目標
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教育人和培養(yǎng)人。通過音樂教育,著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并為其它方面的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應該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師生平等參與的課堂。
我們不是要把每名學生都培養(yǎng)成音樂大師,而是讓他們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從音樂中得到啟迪,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力得以提高。在音樂欣賞課中教師應把話語權讓給學生,讓學生引領課堂,以“教是為了不教”為最終目的。教師運用課堂語言、微笑、手勢、媒體手段等和學生交流溝通,把音樂中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開啟了思考與創(chuàng)造的大門。如在《龜兔賽跑》一課中,我運用圖片、媒體課件和學生進行互動。學生觀看多媒體下的比賽場景,手里拿著我為他們準備的烏龜和兔子等相關圖片,在我的引導下,邊聽音樂邊展示龜兔賽跑的場景,表現烏龜和兔子的不同狀態(tài),從中了解兔子是怎樣輸掉了這場比賽,是怎樣驕傲,受到了怎樣的教訓。在表演龜兔賽跑的場景中,學生了解了管弦樂器特有的音色和表現力,以及音樂是怎樣塑造小兔子和烏龜的形象和它們各自的形態(tài)。學生在這一節(jié)課中,通過輕松的互動掌握了相關的音樂知識,受到了思想教育,讓學生智力得以啟迪和開發(fā)。
音樂教育本身就是為欣賞而進行的教育,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它在音樂課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教師必須運用良好、恰當、多變的教學手段,通過音樂欣賞教學最終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