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H1(2014)17-03-02
作者:劉 超 榮 紅
眾所周知,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wù),更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說它是語文教學的瓶頸,一點也不為過。那么,如何突破這一瓶頸,把整個語文教學工作搞好?無數(shù)語文教育戰(zhàn)線的同仁一直在苦苦思考,努力探索。
在十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本人逐漸總結(jié)了一套作文教學的方法,雖是一家之言,一管之見,不新,不奇,卻也比較實用。下面,本人就談?wù)勛约旱囊恍┳龇?,希望對您有所裨益?/p>
一、“亦步亦趨”,讓學生從“學步”開始
學生寫作文,往往不知從何下手,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跟著范文“亦步亦趨”“仿”作文。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先仿寫范文對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范文,讓學生從范文中,體會語言、各種寫作方法和技巧。
“仿”,不是機械地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
二、給學生請“最好的老師”
常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精心設(shè)計作文題目,就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之一。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也就等于給學生請“最好的老師”。
在作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甚為重要。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會頓生靈感,有了靈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寫,發(fā)現(xiàn)問題就改,偶得佳句就用。這樣,長期觀察,爛熟于心,然后凝神聯(lián)想,妙手偶得之,一揮而就。久而久之,寫作就成了無形壓力下的自覺行動。
三、“開溝挖渠”,引來“活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指導學生廣泛閱讀,獲取大量信息,才能為學生寫作引來“活水”。
要提高學生寫的能力,必須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每一個人,憑直接經(jīng)驗,對社會的了解總是有限,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jīng)驗。而獲取間接經(jīng)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是獲取寫作范例的重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qū)W好寫作的成功之路。
四、“立體”式修改,改出好文章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開放作文評改方式,師評、自評、互評相結(jié)合無疑是一種好方法。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師是學生作文的唯一閱讀者和評價者,教師個人主觀性特別強,而且往往很不及時,不利于學生對自己作文的正確認識。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jié)合”。
以上就是我經(jīng)常采用的四種方法。當然,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致的系統(tǒng)工程,在這項工程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但不管前路如何崎嶇,我們都將義無反顧地“上下求索”。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苑莊鎮(zhèn)27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