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該不該教孩子做飯,本來有點猶豫。孩子的時間多寶貴呀,除了功課外,該有多少興趣班可上?把時間花在做飯上,不是浪費嗎?可是一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今年春節(jié),到朋友家做客,朋友是一位對兒童教育頗有研究的專家。到她家時,她家10歲的妞妞系著圍裙,和父母一道在廚房忙碌。我見狀,笑道:妞妞,給阿姨露一手,怎樣?沒想到,妞妞爽快地答應(yīng)了:我就炒個青菜,保證您愛吃!說著,在父母目光的注視下,打開燃氣,鐵鍋燒熱后,放油,再放點蒜頭,青菜入鍋,迅速翻炒,起鍋時加適量的鹽,最后盛入盤中的青菜顏色清幽碧綠,嘗一嘗,味道真的不錯!
妞妞,你最拿手的是什么菜?
燉雞蛋,因為我掌握了燉雞蛋羹的秘密:調(diào)雞蛋的水不能是冷水必須是溫水,要等水汽蒸騰時才能放上雞蛋,只需八分鐘,一碗滑嫩的蛋羹就蒸好了,不僅好吃,而且好看!
呵呵,真有趣,想想我家丫丫和妞妞同齡,連煤氣都不知道怎么打開呢!
“你怎么想到教妞妞做飯呢?念書期間把學(xué)習(xí)搞好就行了呀!”我問朋友。
朋友說:這么做是有理論依據(jù)的。世界上許多國家有廚房學(xué)校,其中以日本為代表,據(jù)說現(xiàn)在的日本,兒童最熱門的游戲場所是“廚房”;書店熱銷的書籍是“兒童料理食譜”;百貨公司家電部門當(dāng)紅的是“兒童專用廚具”;電視臺叫座的節(jié)目是NHK的“兒童烹飪”。日本人普遍認為“做家務(wù)事”是每個人最低限度的生活能力,也是增進家庭生活情趣、建立兒童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chǔ)。廚房育兒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孩子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和夫人米歇爾的育兒經(jīng)有一條也是讓孩子多做家務(wù):自從孩子能聽懂話,我們就開始給她們布置任務(wù),去洗澡、把豌豆吃掉、把玩具從地上拿起來……等到16歲,她們樣樣都會干得不錯。
而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呢,大多數(shù)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除了學(xué)校就是補習(xí)班,整天圍著書本轉(zhuǎn),問他們吃什么菜呢?他們的回答是:隨便??缮夏膬号S便呢?我們培養(yǎng)孩子,最為要緊的是讓孩子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性外,還要學(xué)會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生命與生活不都滲透在勞動里?吃飯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方式,如果飯都不會做,孩子還談什么獨立生存?還有我們的孩子寫起作文來,總是瞎編胡編,為什么是這種情況呢?因為孩子們脫離生活呀,生活才是寫作之源呀?!版ゆさ淖魑摹兜谝淮螌W(xué)做飯》獲了征文大獎呢!我們家妞妞呀,不僅會做簡單的飯菜,還會洗自己的衣服,最擅長分類整理學(xué)習(xí)用品,房間收拾得整潔又爽目。”這樣的孩子走向社會,獨立生活能力肯定強!
二
我開始教丫丫享受一飯一蔬的樂趣,這是和書本學(xué)習(xí)同樣重要的事。不然學(xué)習(xí)成績再好,今后也是不會體諒父母、不能獨立生活的小懶蟲!
先從淘米做飯學(xué)起:手把手教會丫丫如何淘米,給米添加適量的水,這適量的水是做飯最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要不多不少,正好能讓做出的米飯粒粒圓潤松散,入口有嚼勁有回香。煮飯的過程中,引導(dǎo)丫丫用心聆聽白米粒兒咕咚咕咚吸水的聲音,米粒和清水的融合,自成人間精華,就成了百吃不厭的米飯。不一會,自動斷電,燜上五分鐘后,打開電飯煲,用飯勺攪煮好的飯,把多余的水分去掉,口感更好,香味才會爆發(fā)出來,毫無保留,就像儲滿香膏的小瓶子打破了一樣。這樣教了兩三次,丫丫就掌握了,并且說煮飯比學(xué)奧數(shù)簡單得多。
緊接著,是找各種機會帶丫丫上街買菜,享受買菜的快樂:
看到葫蘆,我會講解此名的由來:葫蘆,諧音為“護祿”“福祿”,有驅(qū)災(zāi)辟邪祈求幸福之意,其枝莖稱為蔓帶,諧音“萬代”,故葫蘆蔓帶諧音為“福祿萬代”,象征著“子孫萬代繁榮吉祥”。所以,清明前后,家家戶戶都愛在房前屋后點播幾株葫蘆籽,隨之長成一架葉濃花密的葫蘆蔓兒,翠綠蔥蘢,飛珠濺珠的花朵點綴其中,將農(nóng)家院舍點綴得葳蕤生輝呢!
看到了茄子,我告訴她茄子的品種:青色圓潤的是冬茄子,因為嫩適合做魚香茄子或做蒸瓤茄子;玉白瘦長的茄子品質(zhì)老,適合切片曬成茄干,冬天和辣椒干同炒別有風(fēng)味;紫色的茄子實誠,適合做茄夾或茄子煲……無論怎么做,蒜頭是茄子的天賜佳偶,盛盤后點綴的小蔥是錦上添花。
看到馬齒莧,我會告訴她,馬齒莧不僅是佳蔬,更是良藥,有抑菌作用,堪稱天然抗生素,還可以預(yù)防“三高”呢!因此菜酸性重,無論是做涼菜還是煎餅,都得先焯水,去酸味。它最好的做法是做干菜,夏菜冬吃,切成細末,或與干辣椒同炒,酸辣開胃;或做馬齒莧扣臘肉,厚實油亮的油脂一點點浸潤干枯的馬齒莧,馬齒莧吸足了油脂舒展開來,徐徐變軟,兩者滲透融合成香醇宜人之美味。直至繁華褪盡的晚年,馬齒莧才最美味,最具殺傷力。
看到黃瓜,我會回憶往事:那是孩提時,每逢菜園的第一條黃瓜長出時,母親就會在黃瓜上系一條紅頭繩,留作來年做種用。可是,那時物質(zhì)極度匱乏,我們早就盯住了剛長出的黃瓜,所以啊,這一條紅頭繩啊,一直被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最終也沒長成老黃瓜,母親只好嘆氣:這些饞丫頭啊,饞丫頭??!
三
這買菜的點點滴滴,該可以寫成多少生動的文字呀!丫丫感嘆著。
聽到丫丫的感嘆,我暗喜:這可是一飯一蔬之外的收獲,此乃一箭雙雕!
最后,是和丫丫一起做簡單的菜肴。為了培養(yǎng)丫丫主廚興趣,有時,我們會用同一食材做不同的菜肴,譬如香椿芽,可炒臘肉,可炒雞蛋,可拌豆腐。做好這三樣,分別端上來,請丫丫配上廣告詞:
臘肉的醇香和香椿芽的清香融合成春天里最魂牽夢縈的香味,惹得多少游子,身未動,心已遠。來一口香椿芽臘肉,絕妙之極的享受!
椿芽遇上土雞蛋,天作之合的綠色佳肴!
紫香椿白豆腐,一箸入口三春難忘……
多么有趣,做菜成了享受!
丫丫現(xiàn)在也會做很多菜了,一有時間,我們就在廚房里右手一把鍋鏟,左手幾樣調(diào)料,就能敷衍出一鍋山川,鋪陳出一桌柳燕。
一飯一蔬,樂在其中,丫丫長大后一定是愛生活的美食家!
編輯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