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華,楊 磊
(1.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山西太原 030012;2.山西省公路局,山西太原 030006)
頂推施工法因其施工設備輕型簡便、施工工廠化程度高、不影響橋下通航或行車以及施工安全干擾少等優(yōu)點而在世界橋梁建設中被廣泛采用。頂推連續(xù)梁的形成方式與其它施工方式有顯著區(qū)別,它的形成是先由懸臂梁到簡支梁再到連續(xù)梁,先由雙跨連續(xù)梁再到多跨連續(xù)梁直至達到設計要求的跨數。隨著主梁節(jié)段逐漸向對岸推進,將使全橋的每個截面的內力呈反復性變化,其施工狀態(tài)的受力情況與成橋狀態(tài)的受力情況相差較大,為改善結構在施工階段受力的不利狀態(tài),通常在頂推梁的最前端設置自重較輕且具有一定剛度的臨時導梁,從而增大頂推的跨徑。導梁的合理與否將直接影響主梁的受力情況,因此許多學者對如何確定導梁的合理參數進行深入的研究:如王衛(wèi)鋒、董創(chuàng)文、田仲初[1~3]等利用結構力學位移法建立簡化的結構計算模型,詳細推導出計算最優(yōu)的導梁參數值的公式;上官興、田啟軍,陳湘林[4,5]等卻在施工工藝上對導梁的制作進行了闡述;喬亞東[6]對某大橋頂推鋼導梁設計進行了介紹。
以上學者均未對導梁錨固區(qū)(為論述方便,將導梁與主梁的結合部簡稱為導梁錨固區(qū))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本文將以營盤東路瀏陽河大橋頂推施工為研究對象,對連續(xù)梁頂推施工導梁錨固區(qū)的受力特性進行研究。筆者利用MIDAS/Civil軟件進行頂推整體有限元分析,確定導梁錨固區(qū)最不利工況,在此基礎上,運用ANSYS建立實體模型對其局部受力進行分析,以期為頂推施工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營盤東路瀏陽河大橋是長沙東西主干道的關鍵節(jié)點工程,其主橋采用(48.0+3×59.0+48.0)m新穎獨特的“類雙層”預應力混凝土頂推連續(xù)箱梁,該橋集斜交、豎曲線、“類雙層”預應力混凝土頂推連續(xù)梁為一體,橋梁沿營盤東路上跨長善路、瀏陽河及濱河路,其立面布置圖如圖1所示。主橋上部結構采用單箱雙室等高連續(xù)箱梁結構,梁高為3.508m,單幅橋寬12.8m,梁底寬14.65m,梁底兩側分別懸挑出4m和3.65m懸臂板,外側懸挑4m處布置非機動車道,這種設置創(chuàng)造性地將人行道與機動車道進行了分離,增強人行通行的安全性,主梁標準斷面圖如圖2所示。
目前頂推施工中常用的導梁結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桿件拼裝形成的桁架梁;另一種是工字型變截面鋼板梁。桁架梁雖具有重復利用率高、抗風性能好、自重輕等優(yōu)點,但也有其不可忽視的缺點。作為桁架結構,節(jié)點受力是其主要特點,在頂推的過程中,桁架弦桿承受集中荷載性能較差,且節(jié)點多,加工復雜,隨著頂推箱梁沿著大跨、寬箱梁的發(fā)展,桁架梁也將逐漸被淘汰。鋼板導梁一般采用工字形截面,通過縱、橫向聯系將兩根工字形主梁連接起來,根據頂推前端主梁支點彎矩最小的原則,從而可確定導梁的長度,在此基礎上可根據頂推過程各個截面內力確定合理的頂、底板的寬度和厚度。鋼導梁因其受力明確,能很好地適應頂推過程中各點局部受力而被廣泛采用。
圖1 營盤東路瀏陽河大橋主橋立面圖(單位:m)
圖2 營盤東路瀏陽河大橋主橋標準斷面圖(單位:cm)
在箱梁自重較大且進行曲線頂推時,為承受較大的彎矩及便于導梁在支撐結構上進行順暢滑動,在實際工程中常采用工字形變截面鋼導梁進行頂推施工。營盤東路瀏陽河大橋縱斷面位于 R=2734m的豎曲線上,為了確保梁體的合理線性,減少結構的二次內力,因而本工程采用了受力明確、拼裝簡單、適應性好的工字形變截面實腹鋼導梁形式,導梁具體構造如圖3所示。
圖3 瀏陽河導梁立面圖(單位:cm)
3.1.1 建立有限元整體模型
瀏陽河大橋頂推施工的工藝流程如圖4所示,箱梁采用分段澆筑,逐段頂推,共分為9段進行預制,其中第1段及第九段長為33.25m,其他段長為29.5m,將箱梁在預制平臺上進行預制,然后由由東岸向西岸交替進行頂推,直到頂推完成再拆除導梁。在永久墩5#墩與10#墩之間布置5個臨時墩L1#~L5#,為順利進行頂推,需在頂推前將預制箱梁從預制平臺起落至預制平臺滑道臨時支撐墩Z1#~Z4#上。根據頂推施工的特點,采用有限元分析軟件MIDAS/Civil建立模型并進行仿真計算,采用空間梁單元模擬導梁、主梁,利用只受壓的彈性支承來模擬頂推平臺、臨時墩、永久墩對導梁、主梁的豎向支撐作用。本橋采用的是工字型的鋼導梁,為模擬方便,按照剛度相等的原則將兩排工字鋼等效為單根工字鋼的形式。通過建模助手建立正橋頂推仿真計算模型,為了準確模擬斜度對結構的受力影響,采用正橋斜支座的思想,修改邊界條件,即將所有的正支座均偏移11°變成斜支座,從而形成斜梁頂推施工全過程仿真模型,如圖5所示。
圖4 頂推施工過程圖
圖5 計算模型示意圖
3.1.2 計算結果分析
依據營盤路瀏陽大橋施工方案及導梁設計圖紙,運用MIDAS/Civil2010對結構頂推全過程進行仿真計算,可得出頂推過程中導梁錨固區(qū)截面的彎矩包絡圖如圖6所示,剪力包絡圖如圖7所示。
圖6 導梁錨固區(qū)截面的彎矩包絡圖
圖7 導梁錨固區(qū)剪力包絡圖
就頂推施工而言,導梁錨固區(qū)最大彎矩和其根部承受的最大支點反力將是導梁設計的控制因素。因此,需要分析頂推過程中彎矩與反力的變化情況,從整體計算結果可以得出,當導梁處于最大懸臂狀態(tài)時,導梁錨固區(qū)將出現最大負彎矩,其值為8071kN·m;導梁錨固區(qū)最大正彎矩出現在頂推第三梁段第12工況(即當導梁過臨時墩L2#16m,見圖8)時,其值為19422kN·m。
圖8 導梁與主梁結合截面產生最大正彎矩工況
為確保箱梁頂推過程中主梁與導梁的有效連接,確保結構在受彎狀態(tài)下彎矩形成的拉力或壓力能傳遞到混凝土箱梁中,避免在頂推過程中混凝土錨固區(qū)出現開裂現象,對錨固區(qū)進行加強處理,在導梁錨固區(qū)的上、下緣配置縱向預應鋼束,其上、下緣分別配置了32根、40根Φ32預應力精軋螺紋鋼,單根張拉噸位為58.6t,即在錨固區(qū)的上緣配置了1817t的預應力、下緣配置了2272t的預應力,其箱梁與導梁連接預應力束如圖9所示。
圖9 箱梁與導梁連接預應力束圖(單位:cm)
3.2.1 建立有限元局部模型
導梁錨固區(qū)在頂推過程中將承受反復的荷載作用,局部受力復雜,為確保結構受力安全需對其進行空間有限元分析,運用ANSYS對其受力最不利工況(見圖8)進行分析。在大型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中,可用于模擬主梁、導梁各板件及兩者之間的連接單元類型有很多,因此需要綜合考慮計算精度、模型建立的難易程度以及計算時間等因素,選擇合適的單元對結構進行模擬。本文采用有限元軟ANSYS11.0建立三維有限元實體模型,采用殼單元shell63模擬導梁,采用梁單元beam3模擬導梁的橫向聯系,采用實體單元SOLID65模擬頂推混凝土箱梁,對于導梁錨固區(qū)的預應力精軋螺紋鋼筋用link10進行模擬,預應力的模擬方法有降溫法與初應變法,降溫方式比較簡單,同時可以設定預應力鋼筋不同位置的預應力的不同分布,能夠對預應力損失進行模擬,因此本模型采用降溫方式模擬預應力對結構的作用[7]。鑒于模擬導梁錨固區(qū)的兩種單元的自由度不相同,需要建立“約束方程”,其基本方法為:在殼與實體單元的連接部位建立豎向剛性線,選擇連接區(qū)域的節(jié)點,利用CERIG命令自動生成約束方程,其命令如 CERIG,1,ALL,UX,UZ,其中“X”為縱橋向方向,“Y”為豎橋向方向,“Z”為橫橋向方向,模型的部分結構圖如圖10所示。
圖10 有限元分析局部模型
3.2.2 計算結果分析
對最不利工況下導梁錨固區(qū)截面應力進行分析,其正應力云圖與主拉應力云圖如圖11、圖12所示。
圖11 導梁錨固區(qū)正應力云圖(單位:Pa)
圖12 導梁錨固區(qū)主拉應云圖(單位:Pa)
由圖11和圖12分析可得,在最大正彎矩作用下,導梁錨固區(qū)截面最大正應力發(fā)生在橫隔板內部,為0.2MPa,主拉應力最大值為 2.0MPa,出現在底板的梗腋處,主拉應力最小值為-1.2MPa,位于中腹板處;從正應力計算結果可以得出,導梁錨固區(qū)大部分區(qū)域處于受壓狀態(tài),中間區(qū)域處于受拉狀態(tài),但是拉應力較少,從主拉應力結果分析可得,導梁錨固區(qū)的主拉應力略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設計值,主要發(fā)生在底板的梗腋處,該區(qū)域范圍較少,根據圣維南原理,這種應力突變值可以考慮剔除,且在計算中未考慮普遍鋼筋的作用,根據以往的設計經驗,認為該應力不會對結構產生危害,結構處于安全狀態(tài)。
以營盤東路瀏陽河大橋頂推施工為研究對象,利用MIDAS/Civil軟件建立頂推整體有限元模型,并對其進行仿真分析,得到了導梁錨固區(qū)的最不利受力工況,在此基礎上,建立導梁錨固區(qū)的局部模型,通過計算得到導梁錨固區(qū)的受力情況,得出如下結論:在最不利工況時,導梁錨固區(qū)最大正應力發(fā)生在橫隔板內部,為0.2MPa,其主拉應力最大值為2.0MPa,出現在底板的梗腋處,計算結果表明導梁錨固區(qū)大部分區(qū)域處于受壓狀態(tài),部分區(qū)域處于受拉狀態(tài),該區(qū)域范圍較少,根據圣維南原理,這種應力突變值可以考慮剔除,且在計算中未考慮普遍鋼筋的作用,根據以往的設計經驗,認為該應力不會對結構產生危害,結構處于安全狀態(tài)。
[1]王衛(wèi)鋒,林俊鋒,馬文田.橋梁頂推施工導梁的優(yōu)化分析[J].工程力學,2007(2):132-138.
[2]董創(chuàng)文,李傳習.連續(xù)梁頂推導梁合理參數的確定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0(9):55-62.
[3]田仲初,張華平.頂推施工中導梁的合理配置[J].世界橋梁,2005(2):41-43.
[4]上官興,付書林,萬 藝,等.中國橋梁頂推技術綜述[C].組合橋梁和頂推技術應用學術會議,2010.
[5]田啟軍,陳湘林.頂推施工中導梁的應用與錨固措施的優(yōu)化[J].中外公路,2003(6):38 -40.
[6]喬亞東.鋼箱梁頂推施工鋼板梁式鋼導梁設計[J].公路交通科技,2011(3):132 -136.
[7]楊 進,羅 永,羅學成.連續(xù)剛構0號塊的空間應力分析[J].公路,2011(6):90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