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
摘要: 目的:探討在骨外科手術患者中對疼痛護理進行應用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1~2013年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0例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方式對其進行分組,每組有病例35例,將其中實施常規(guī)基礎護理者歸為對照組,將在此條件下施加疼痛護理者歸為觀察組,評估兩組病例的臨床護理結局,主要包括可視模擬評分(VAS)、術后Barthel指數(shù)評分等方面,總結護理經驗。結果:觀察組護理后的VAS分值是(3.18±1.09)分,這與其護理前的(6.71±1.13)分和對照組的(5.02±1.15)分相對比更為理想,比較差異明顯(P<0.05),并且在Barthel指數(shù)評分方面,觀察組要較對照組更具優(yōu)越性(P<0.05)。結論:為骨外科手術患者實施積極、全面的疼痛護理有確切效果,能夠有效緩解其術后疼痛,提高其自我生活管理能力,適合在今后的骨外科臨床上普及應用。
關鍵詞:骨外科手術;疼痛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020-02 骨外科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出現(xiàn),若臨床不及時加以處理,很可能會導致患者產生應激反應,進而增加臨床治療工作,并給患者的術后康復和生活質量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為了盡量避免這類情況的發(fā)生,2011~2013年,我院骨外科在充分考慮患者病情的情況下,對35例手術患者實行了疼痛護理,并以同期抽取的35例常規(guī)護理者進行比照,取得了不錯的臨床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2013年到我院骨外科就診的70例住院患者及其相關臨床資料,其中有男性病例47例,女性病例23例,年齡段在21~74歲,平均是53.5歲;包括股骨頸骨折者27例,腰椎手術者23例,脛腓骨骨折者17例,以及3例為手外傷。所有入組患者均于我院行手術治療,納入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簽署且表示愿意配合研究工作者,排除有嚴重合并癥、心腦疾病及精神障礙者[1],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原則將其分成兩個組,組間一般資料的比照,差異不明顯,P>0.05,存在可比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在臨床上實施常規(guī)基礎護理,重點在于保持病室內環(huán)境的清潔及衛(wèi)生,將其室溫和相對濕度維持在24℃和55%左右,并指導患者注意臥床休息和保暖,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藥服用等。
觀察組在上述條件下施加疼痛護理,包括:(1)心理護理。①安慰與支持,骨外科患者可能因環(huán)境陌生、懼怕手術器械等問題而產生不良情緒,影響治療,需要在護理時采取安慰性及鼓勵性語言給予心理疏導,并通過耐心講解有關疾病知識、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方式,促使患者樂觀、正確對待疼痛,提高配合度。②注意力轉移,骨外科手術患者多有程度不同的疼痛狀況,加之部分患者過分關注自身疼痛,可能導致該部分患者出現(xiàn)疼痛難忍的狀況,嚴重影響到其睡眠及生活,為此,在護理期間,我們可以采取詢問患者日常愛好、回憶往事等方式,或是通過在病房內播放輕音樂、增設盆栽等方式,來吸引患者一部分注意力,緩解其疼痛。(2)對癥處理。①物理止痛,在早期組織受損期間,可給予患者冰敷等冷療法處理,30min/次,以防炎癥或水腫增加患者疼痛,再給予熱水袋、烤燈等熱療法,促使患者局部肌肉得到放松,從而緩解疼痛。②按摩及推拿止痛,根據(jù)“滾,揉,點,按,推,壓”等幾種手法[1],為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患者的主要疼痛部位進行按摩及推拿治療,每次持續(xù)30min,每周進行3次左右,③藥物止痛,在明確藥物藥效及不良反應的情況下,指導患者正確服用鎮(zhèn)痛藥物,并對其體征及癥狀進行嚴密觀察,若有異常情況出現(xiàn),則需即刻告知主治醫(yī)師并協(xié)助處理。(4)健康宣教。每周不定期舉行疼痛護理健康教育講座,教會患者正確處理疼痛的技巧,指導患者熟練掌握直腿抬高、仰臥起坐及脊柱屈伸等早期康復鍛煉的步驟,并告知患者注意保持良好心態(tài)等。(5)其他護理。增加白天及夜間的巡視頻次,以加強對患者病情的觀察,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并處理,便于維持患者的舒適度。同時,還需定期為患者更換干燥、清潔的床褥,并主動協(xié)助患者翻身等,部分四肢手術者還需要將其患肢稍微抬高,以盡量避免肢體腫脹或劇烈疼痛等情況的出現(xiàn);對于術后留置導管者,還需要每日多次對所有導管的通暢度加以檢查,避免彎折、滑脫等;此外,護理期間,護理人員的每項操作均要保持動作輕柔,以免加大患者的疼痛。
1.3 評定指標[2]: VAS量表為標記有0(無疼痛)到10(疼痛難忍)刻度的10cm直線,由患者在直線上根據(jù)自身疼痛狀況進行標記。根據(jù)Barthel指數(shù)評分(100分)對兩組病例的生活能力改善情況進行評估,分數(shù)越高表示自我生活管理能力越理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7.0版本軟件中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的檢驗以t形式描述,以P<0.05對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意義進行校驗。
2 結果
經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護理后的VAS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觀察組明顯要較其護理前和對照組更為理想,比較差異明顯(P<0.05),并且在Barthel指數(shù)評分方面,觀察組要較對照組更具優(yōu)越性(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的臨床護理結局比照(分)
組別例數(shù)VAS評分護理前護理后Barthel指數(shù)觀察組356.71±1.133.18±1.0971.2±13.3對照組356.68±1.125.02±1.1559.6±10.83 討論
骨外科手術患者需要進行有創(chuàng)操作,術后患者不但要承受生理上的疼痛,同時還可能由于醫(yī)院環(huán)境陌生、缺乏親屬陪伴以及體位不適等多種問題的影響,而導致患者過分關注疼痛,或是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這對于創(chuàng)口的盡快恢復都是極為不利的,甚至還會加重患者的疼痛。因此,新時期我院骨外科在為手術患者提供一系列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還提出了積極、有效的疼痛護理模式,并將其逐步應用于輔助手術治療之中,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
疼痛護理是一項新的護理服務模式,主張堅持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安慰與支持、轉移疼痛注意力、物理止痛、藥物止痛及健康宣教等一系列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幫助患者及時解除疼痛,促使患者保持樂觀心態(tài)面對疼痛,并教會其正確掌握處理疼痛的技巧等,這對于減輕患者疼痛、提高其舒適度均有重要意義。結合本次研究來看,我們通過為觀察組實施一系列疼痛護理后,發(fā)現(xiàn)該組護理后的VAS分值和Barthel指數(shù)評分要較對照組更為理想(P<0.05),與相關報道有一致性[2-3]。
綜上所述,為骨外科手術患者實施積極、全面的疼痛護理有確切效果,能夠有效緩解其術后疼痛,提高其自我生活管理能力,適合在今后的骨外科臨床上普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唐愛紅.骨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康復指導體會[J].求醫(yī)問藥,2013,11(12):196-197.
[2] 謝晴.淺談骨科患者的疼痛護理[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21(6):191-192.
[3] 黎村盛.骨科術后疼痛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1,9(17):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