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華 呂文蘭 崔國紅
摘要:
目的:探討急性壞死性腸炎的護理措施。方法:2012年2月~2013年5月我科共收治12例急性壞死性腸炎的護理措施進行分析研究,以提高護理水平。結果:除2例患兒轉外科手術治療外,其余10例患兒均治愈。結論:通過積極的臨床治療及精心的護理,可以提高小兒急性壞死性腸炎的治療效果,提高治愈率,減少死亡率。
關鍵詞:小兒急性壞死性腸炎;觀察;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5-0173-01
急性壞死性腸炎系小腸急性出血性壞死性炎癥。以腹痛、腹脹、嘔吐、腹瀉、便血為主要表現(xiàn)。本病全年均可發(fā)生,以春、夏季多見,各年齡小兒均可患病,以3~9歲兒童發(fā)病率最高?,F(xiàn)將我科對小兒急性性壞死性腸炎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治療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例,2~3歲小兒2例,4~9歲小兒10例,其中發(fā)生腸穿孔1例,腸套疊1例轉外科手術治療。
1.2 治療方法: 禁食、胃腸減壓,減輕消化道負擔并促進其功能恢復;補充液體1、維持營養(yǎng)、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控制感染;如出現(xiàn)完全性腸梗阻、腸穿孔、大量腸出血等,應考慮手術治療。病程在48小時內(nèi)可用空氣灌腸復位法,空氣或鋇餐灌腸失敗或發(fā)生腸穿孔、腸套疊超過48~72小時,或有腸壞死者需手術治療
2 癥狀體征
2.1 一般無前驅癥狀,起病急驟。常以腹痛為首發(fā),為持續(xù)性鈍痛伴陣發(fā)性加劇。嘔吐發(fā)生在腹痛同時或稍后,以后出現(xiàn)腹瀉和便血,起初為黃色稀便,后為暗紅色糊狀便,重者呈赤豆湯樣血水便,具特殊腐敗腥臭,但不伴有里急后重感??捎邪l(fā)熱,病情嚴重者體溫可達40℃,出現(xiàn)腹脹、腸鳴音消失等腹部體征。重癥病例可出現(xiàn)水電解質紊亂和中毒性休克。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則以腹脹、嘔吐、血便為主要表現(xiàn),其中最常見的是腹脹。病情大多發(fā)展迅速,感染中毒癥狀嚴重。
實驗室檢查??砂l(fā)現(xiàn)周圍血中白細胞總數(shù)和粒細胞增多,重者血小板減少明顯,大便隱血陽性。X線腹部平片檢查早期可發(fā)現(xiàn)小腸充氣,腸管擴張,腸蠕動減弱。其后腸管僵直,腸壁增厚,腸間隙增寬,可見液平面。
2.2 臨床分型
2.2.1腹瀉便血型: 以黏膜滲出性病變?yōu)橹鳎管洘o壓痛。應行內(nèi)科保守治療。
2.2.2 腸梗阻型: 腸管肌層受嚴重侵害而腫脹,腸管僵直、喪失蠕動,臨床出現(xiàn)機械性腸梗阻癥狀。
2.2.3 腹膜炎型: 漿膜層有大量炎癥細胞浸潤與滲出,腹腔內(nèi)有大量炎性滲液,或因壞死而為血性液。臨床表現(xiàn)腹膜炎癥狀。
2.2.4 中毒休克型: 此型患兒全身中毒癥狀較嚴重,早期即出現(xiàn)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無力、四肢冷厥、脈搏微弱、血壓低,甚至測不到。舌質紅,稍帶暗紫,舌苔黃膩。有時伴有少量血便、脫水及電解質失衡。腹稍脹并有肌緊張,多疑為絞窄性腸梗阻。當小兒突發(fā)腹痛、嘔吐、腹瀉、便血并伴有高熱及中毒癥狀者,應考慮本病的可能。
3 護理
3.1 常見護理診斷
3.1.1 疼痛:與腸壁組織壞死有關。
3.1.2 腹瀉: 與腸道炎癥有關
3.1.3 體液不足: 與液體丟失過多及補充不足有關。
3.1.4 體溫過高: 與毒素侵入有關。
3.1.5 潛在并發(fā)證: 中毒性休克、腹膜炎。
3.2 護理措施
3.2.1 緩解腹脹、腹痛,控制腹瀉
(1)立即禁食,一般7~14天,至腹脹消失、大便隱血轉陰、臨床癥狀好轉后試喂食,從流質開始,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新生兒患者恢復喂養(yǎng)從水開始,再用稀釋奶,逐漸增加奶量和濃度。禁食較久者在控制敗血癥的基礎上,給予靜脈高營養(yǎng)液。在調(diào)整飲食期間繼續(xù)觀察腹部及大便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與醫(yī)生取得連系。
(2)腹脹明顯者立即行胃腸減壓,并做好胃腸減壓護理。觀察腹脹消退情況及引流物色、質、量,胃腸減壓期間做好口腔護理。
(3)腹痛時遵醫(yī)囑給予適當?shù)膶ΠY處理及抗生素控制感染。
(4)保持環(huán)境安靜、舒適,給予撫慰等支持性活動。
3.2.2 補充液體,維持營養(yǎng)禁食期間由靜脈補液,建立良好的靜脈通路,合理安排藥物速度,以保證液體、營養(yǎng)的需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
3.2.3 密切觀察病情
(1)觀察、記錄大便的次數(shù)、性質、顏色及量,了解大便變化過程。及時、正確留取大便標本送檢。每次便后用溫水洗凈臀部涂油膏,減少大便對皮膚刺激,保持臀部皮膚的完整性
(2)觀察嘔吐情況患兒予以右側臥位或將其頭轉向一側,如患兒嘔吐,應及時清除嘔吐物,保持皮膚及床單位清潔。記錄嘔吐的時間,嘔吐物的色、質及量。
(3)觀察生命體征當病人表現(xiàn)為脈搏細數(shù)、血壓下降、末梢循環(huán)衰竭等中毒性休克時,立即通知醫(yī)生組織搶救。應迅速補充有效循環(huán)量,改善微循環(huán),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補充熱量及營養(yǎng)。
(4)觀察腹痛、腹脹等情況當發(fā)現(xiàn)有完全性腸梗阻、腸穿孔、腸出血等,應立即與醫(yī)生取得聯(lián)系。如考慮手術者,做好術前準備及術前宣教工作。
3.2.4 監(jiān)測體溫: 體溫過高應給予患兒靜脈補液,并根據(jù)監(jiān)測的體溫結果給予相當?shù)奈锢斫禍鼗蛩幬锝禍?。做好口腔及皮膚護理。
3.2.5 健康教育: 幫助家長掌握有關飲食的控制、皮膚和口腔衛(wèi)生等的護理知識,并使患兒及家長了解病情,取得他們的理解和配合
4 預防
4.1 定期體檢:以達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4.2 做好隨訪:防止病情惡化。
4.3 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勞逸結合,多參加體育鍛煉,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
4.4 預防感染。
5 體會
小兒急性壞死性腸炎病情變化快,在治療中護理人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要細心觀察,如發(fā)現(xiàn)腹瀉便血,腹軟無壓痛;臨床出現(xiàn)機械性腸梗阻癥狀;臨床表現(xiàn)腹膜炎癥狀;早期即出現(xiàn)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無力、四肢冷厥、脈搏微弱、血壓低,甚至測不到。舌質紅,稍帶暗紫,舌苔黃膩。有時伴有少量血便、脫水及電解質失衡。腹稍脹并有肌緊張,多疑為絞窄性腸梗阻。當小兒突發(fā)腹痛、嘔吐、腹瀉、便血并伴有高熱及中毒癥狀等病情變化時應及時匯報醫(yī)生,避免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挽救患兒的生命。
參考文獻
[1] 小兒急性壞死性腸炎的治療及護理分析[期刊論文]—健康大視野;2013(7)。
[2] 小兒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的護理[期刊論文]—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22)。
[3] 王梅,等,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護理體會[期刊論文]—重慶醫(yī)學;2006, 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