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澤紅
針對初中語文總復習面廣、量大、內容多、時間緊、任務重的特點,學生除了正常上課外,還要用大量時間進行其他學科的練習、復習和測驗。一段時間后,學生覺得疲勞,產生厭倦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成績。為了減輕學生負擔,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挖掘潛力,提高學習成績,教師必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
一、有效提高復習效率的前提是優(yōu)化設計和組織
復習課的設計應以喚起記憶、鞏固消化為中心,以打牢基礎、強化能力為目的,以精講巧練、講練結合為原則,具體組織復習時,可參照“四步”進行。首先是“遍”步,即老師精講。老師在認真鉆研教材,歸類好知識點、能力點和德育點的前提下,準確地、概括地、簡潔地對將要復習內容的重難點進行深入淺出的解剖,擬成具有啟發(fā)性的綜合思考題,板書給學生,以形成知識的骨架和思維的階梯,發(fā)揮“導”的作用。其次是“反自”步,即讓學生讀書。老師的巧妙啟迪和引導是為學生有目的地讀書服務的,這里的讀書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讀書,而是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思考題),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書,邊讀邊思考,把書讀懂,喚起記憶。反復咀嚼知識,以解決問題,則知識梳理、喚起記憶的初步目的就達到了。再次是“消化”步,即讓學生練習。喚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遠遠不夠,還必須鞏固消化,使基礎更牢固扎實,使能力得到強化,以形成語文素質,這才是語文復習的全部目的。要真正達到目的,就必須進行一定量的練習,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最后是“反饋”步,即多種形式的檢查和矯正。老師既不搞“一言堂”,又不“散放鴨子”,在引導上下工夫,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四管齊下,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得到充分提高。
二、明考綱,看教材,重基礎,全反饋
學生要全面把握知識,內化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總復習必須全面系統(tǒng),做出全面反饋。復習時,我們必須先鉆研教學大綱和考綱,明確考題方向,按照考試大綱,深入鉆研教材,發(fā)掘課文中蘊含的訓練因素,使復習“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以閱讀為核心,融“雙基”為一體。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整冊教材,在期末總復習之前,把全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按照拼音、字、詞、句等不同內容進行分類,把課文中的練習題分類列出來,再把閱讀思考題、作文訓練等分門別類地列出來。這樣,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冊內容,復習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是教師要采取恰當的復習形式,有些內容可以整冊教材為整體復習,如生字、多音字、誦讀課文等部分的基礎知識及作文訓練等。有些內容可以單元整體復習,如閱讀能力的訓練等。不管采取哪種形式,都要著眼于各類知識的整體,使之系統(tǒng)化、綜合化。把握好整個教材的結構體系,明確每一個知識點,注意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數。教師應該教給學生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優(yōu)化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加以思考、探討、分析,最后進行歸納,并且靈活運用。復習應該明確考綱要求,有的放矢,深入理解教材,抓好基礎,全面反饋,使學生再提高、再發(fā)現。
三、以競賽的方式讓復習充滿“新鮮感”
學習競賽對激發(fā)學習動機、鼓舞斗志、克服困難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競賽被看做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上語文復習課,如同把吃過的饃再嚼一遍,索然無味,學生完全沒有當初學課文時的新鮮感和成就感,所以筆者根據初中學生好勝的心理,試著采用競賽的方式復習中學語文的現代文部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復習課前,布置學生回家復習以前講過的知識點,并給小組長安排監(jiān)督檢查的任務。復習課上,筆者先按照座位順序把學生分成四組,然后給每組一定的積分,根據知識點、難點的不同,分別以個人必答、小組必答、搶答等形式為每組復習。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復習熱情高漲,興趣濃厚。因為有積分的激勵,各小組誰也不甘落后,每個學生回家后都認真復習,生怕自己給本小組“拖后腿”,對于那些平時貪玩的學生,小組長和組里其他同學共同監(jiān)督,讓他們養(yǎng)成自覺復習的習慣;對于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組長和組里其他同學則發(fā)揚互幫互助的精神,不僅幫助別人解決難題,產生成就感,還鞏固自己的知識,形成共同進步、團結向上的局面。
四、將知識結構內化,發(fā)揮課堂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全面反饋
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復習課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一言堂”的狀況,把更多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實施開放式教學,即讓學生自主選擇復習內容和形式,自己總結復習方法。教師的任務在于“宏觀調控”,把握復習方向和進度,給予適時的引導和點撥等,引導學生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的知識部分,缺什么練什么,集中強化訓練,切實增強復習效果。
五、發(fā)揮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合作探究”精神不僅要在新課中體現,更應該在復習課中得到體現。學生不能只是學習的個體,還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團隊作用、合作精神。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發(fā)現問題,相互合作地解決問題,才算很好地掌握了知識。我們在評價過程中不應只看成績,還應該看學生的學習過程。
在復習古文時,讓學生尋找問題,并相互提問,提的問題可以是自己能解答的,也可以是自己不知道的。學生自己能解答的,當堂解答,對自己不知道的答案,其他同學幫助解答,如果都不會,教師可以幫助解答。如復習《論語十則》一課時,有同學就提出疑問了:“溫故而知新”中的“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中的“知”和“是知也”中的“知”,各有什么不同意思?這個問題提得比較好,把同字不同意思的字放在一起加以區(qū)別,不僅記住這個字在這一句中的意思,還記住在其他句中的意思。這是我們教古文時常常會遇到的問題,尤其時間一長,學生特別容易混淆,而用這種復習方式,則學生可以很容易地區(qū)別開來。
總的來說,為了進行有效的初中語文復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教師要以課堂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明確考綱要求,依據教材,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個性與共性問題相結合,在復習中以精講精煉為主,全面反饋,應用高效教學方法,杜絕做無用功,達到預期復習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