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妞
近期,國內首次汽車“零整比”系數研究成果顯示,國內不少車型零配件價格貴得離譜,德系某款知名品牌車型零配件總價竟是整車價12倍多。
價格畸高背后,是對消費者權益的肆意侵害,更反映了我國汽車市場長期存在的弊病。專家指出,我國汽車市場管理的制度缺陷已導致壟斷危害的產生,監(jiān)管部門不能再視而不見。
暴利驚人:
中國車市最“黑”一環(huán)
買得起,修不起,是中國大多車主長期以來的切身感受。汽車售后環(huán)節(jié)“宰客”,零配件畸貴,大概也不是什么新聞。然而,商家“黑”到什么程度,攫取暴利到了怎樣瘋狂的地步,大概很少有人能弄清。
權威數據揭開了中國車市中的“黑心”一環(huán)。日前,中國保險行業(yè)協會、中國汽車維修協會聯合發(fā)布國內常見車型“零整比”系數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了18種常見車型的“整車配件零整比”和“50項易損配件零整比”兩個重要系數。
數據表明,國內一些車型的“零整比”系數令人咋舌。如一德系知名品牌車型,系數高達1273%。而另一德系知名品牌車型,系數也高達661.74%;除了豪華品牌,在中國保有量巨大的某日系品牌車,在零配件定價上也毫不“手軟”,旗下車型竟然高達720.28%,625.22%,503.80%;其余品牌中被調查車型“零整比”系數也超過400%,僅有少數幾種低于300%。
“零整比”系數越高,顯然就代表零配件定價越貴。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君說:“在國外的研究數據中,300%左右的整車配件零整比是最常見的。600%、700%這么高的數據顯然不合理,尤其是外國車企抬高了零配件定價,目的就是攫取暴利?!?/p>
制度缺陷:
生產商+經銷商模式壟斷
根源的指向性似乎越來越明確—壟斷。而且我國汽車市場越來越多不合理現象甚至涉嫌壟斷的行為,都指向實施多年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說,2005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并非是為了汽車售后服務壟斷而設,但卻間接強化了國內汽車售后維修與配件供應的壟斷。其中該辦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在汽車供應商授權范圍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售后服務、配件供應等活動?!?/p>
賈新光認為,汽車生產廠商和汽車經銷商實際上都想從自身的渠道獲利,而這條規(guī)定恰恰保護了生產商+經銷商的固定模式,維修與配件供應自然也就被這兩方牢牢控制。按照歐洲汽車售后相關法律法規(guī),經銷商、維修廠是可以從符合標準的配件廠商直接進貨的,也就是打破了壟斷。但在國內,這種方式無疑被“汽車供應商授權范圍內”這個框架給禁錮了,價格畸高也就自然產生了。
權益難保:始終沒得到監(jiān)管部門回應
我國私家車保有量10年漲了13倍,早已突破8500萬輛,涉及的車主和家庭成員數以億計。中國保險行業(yè)協會財險工作部主任郭紅表示,發(fā)布“零整比”系數,能夠在現有條件下更大程度地提升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
然而,提高知情權相對容易,提升選擇權就沒那么容易了。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說,汽車零配件暴利是我國汽車業(yè)普遍現象,但反壟斷監(jiān)管長期缺失?!懊襟w曝光4S店宰客、零配件價格畸高,已不是一年兩年,但始終沒有得到監(jiān)管部門的回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