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勁秀
一、引言
2011年新頒布的課程標準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明確的定義和更高的要求,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大量的有效閱讀,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文化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傳授給學生具體的知識更有意義,這已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然而,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更多的還是一種“授魚”式教學。實行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拓展性教學,把閱讀拓展性教學與語文常規(guī)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能夠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有效地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的閱讀積累,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學高段語文課內拓展性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內拓展性閱讀教學不均衡化
課內拓展中性閱讀教學的發(fā)展不均主要表現(xiàn)在語文課內拓展性閱讀教學的班級之中間的差異上。這種不均衡化主要是由教學資源的分布不均造成的。這里的教學資源主要是指具有拓展性教學能力的教師教學資源,拓展型教師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直接造成了課內拓展教學的班際差異。從對教師的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得知,教師進行課內拓展性教學的頻次和水平與教師的教齡呈正相關,即教師的教齡越長,經驗越豐富,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越高,從事拓展性教學的頻次越高,效果越理想。
2.課內拓展性閱讀教學教條化
拓展性教學教條化,主要是指教師在進教學的過程中形式僵化,以教參為本,以教參為綱。按照教參的程序進行規(guī)范性教學是教師尤其是新進教師學習教學方法,適應教學需要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基礎。然而在教學中缺乏必要的變通,會反而使教學陷入僵化的境地,某學校小學高段新進語文老師的教學都是根據《教師教學用書》的教學建議安排,按照固定的套路進行教學,作者、背景知識拓展——字詞句的拓展——感知課文——總結課文。這種以教參為綱,以教參為本,不懂得靈活變通的教學方式,使課堂變的枯燥,拓展失去了意義。
3.內拓展性閱讀教學低效化
拓展教學的效率低下,是相對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而言的。課堂教學效率是指“實際的教學效果與應有的教學效果的比值?!雹谡n堂同步拓展教學是教學過程的組成部分,作為課本教學的有益補充,拓展性教學的目標應該是明確的,或拓展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或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在明確目標的指導下,課堂同步拓展教學也應該是高效的,推動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通過對課堂同步拓展教學的成效性進行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近三成的學生認為現(xiàn)行課堂同步拓展教學的效果一般或無效。課堂同步拓展性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與應有效果或理想效果之間存在的差距,造成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由教學理想向教學目標的轉化階段,即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
4.課內拓展性閱讀教學單一化
課堂同步拓展性閱讀教學的單一性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拓展性教學內容單一,拓展性教學形式單一,拓展性教學的目標單一。
三、小學高段語文課內拓展性閱讀教學的建議
1.堅持學生能力發(fā)展中心
語文課程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應特別關注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fā)展等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堅持學生能力發(fā)展中心,是語文學科的本質要求,是社會發(fā)展”終身學習“理念對語文教育的要求,也是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進步的要求。
2.堅持閱讀課堂教學高效性和有效性
高效性是對語文課內拓展性教學“速”的要求。語文課堂的高效性,簡言之就是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xiàn)最大的發(fā)展。課堂同步拓展性教學是語文教學在空間上和內容上的延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實現(xiàn)與作者情感的契合,總結和運用閱讀方法和技巧。語文課堂同步拓展教學高效性的實現(xiàn),是一個不斷規(guī)范課堂元素,實現(xiàn)課堂教學元素最優(yōu)化組合的過程。
3.實現(xiàn)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的連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材編寫建議中寫道:“教材編寫應依據課程標準,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并注意體現(xiàn)基礎性和階段性,關注各學段之間的銜接?!敖滩膽蠈W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用課本教"“課本”是教的主要媒介,是教的主要內容,高效語文課內拓展性教學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在課程改革的推動下進行的,是“教課本”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在時空上的延伸,教學的受體仍然是學生,教學的內容仍應該遵循“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原則。
4.實現(xiàn)教師教學主導性與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連接
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是相對的,對于教師的教學行為來說,學生是接受的客體,而對于學生自身的學習行為來說,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敖虒W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雹僭诠P者所設想的高校語文課內拓展性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導性作用不是對課堂的領導和控制,而是一種引導,在教學目標的規(guī)范下,引導課堂教學的有序、有效開展,學生的主體性也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中。
【作者單位:閩清縣少年兒童業(yè)余體育學校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