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云
“中國風”歌曲的“中國”味兒
◎ 卓云
2014年春晚,青年歌手霍尊的“中國風”歌曲《卷珠簾》博得廣泛好評。“中”“西”相融的“中國風”是近年來相當流行的一種音樂形式,受到大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的喜愛?!爸袊L”,究竟“中國”在哪里呢?
帶有傳統(tǒng)中國味的歌曲,往往要參考中國傳統(tǒng)的“五聲調(diào)式”。五聲調(diào)式是以純五度的音程關系來排列的,由宮、商、角、徵、羽五個音構成。五音分別對應西方音樂中的“do re mi sol la ”,視需求加入的“fa”和“si”音,被稱為“清角”和“變宮”。依循這個方式譜出的曲,旋律一般比較平和,符合中國傳統(tǒng)音樂“繞梁三日”“余韻悠長”的審美。舉個例子,傳統(tǒng)的江蘇民歌《茉莉花》,整首歌曲中都沒有“fa”和“si”,曲調(diào)因此顯得婉轉流暢,特別符合人們對“江南”的心理定位。
“中國風”歌曲則在這個基礎上,有了更多的發(fā)揮,既可以添加Rap、R&B、Hip-Hop、爵士等西方因子,更可以綴入戲曲、民歌等傳統(tǒng)元素,通過編曲糅合為全新的東西。比如,陶喆的《Susan說》,把傳統(tǒng)京劇《女起解》和R&B風格結合在一起,歌曲中間插入京劇名段,用通俗唱法模仿京劇唱法唱出名段“蘇三離了洪洞縣”,接著又在Rap唱段中再次說唱京劇歌詞。
民族樂器的運用,常使“中國風”更有“中國味”?!爸袊L”歌曲中大量運用中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古箏、二胡、琵琶、竹笛、古琴等),與西方樂器(鋼琴、小提琴、吉他等)和電子音樂融合。周杰倫《東風破》中的琵琶、二胡,《菊花臺》中的古箏等等,都使得歌曲既有一聽便知的“中國”烙印,也使樂器本身的獨特音色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不少人正是因為歌曲中的一小段solo乃至短短的一個樂句,喜歡上了民族音樂,甚至開始學習演奏民族樂器。
我們把一首歌歸入“中國風”,最大的原因是:歌詞夠“中國”。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唐風宋韻,千年后仍給人絕贊的審美享受與心靈共鳴,也給“中國風”音樂提供了豐富的原始素材與經(jīng)典意象。試看周杰倫《煙花易冷》歌詞中的“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我聽聞,你仍守著孤城。城郊牧笛聲,落在那座野村。緣分落地生根是我們”?!坝昙娂姟薄澳恋崖暋?,令人立刻想到杜牧的《清明》,“草木深”,則引自杜甫《春望》“城春草木深”,幾個經(jīng)典意象一經(jīng)組合,寂寥凄冷之情頓出。殘月、秋燈、琵琶楓葉古道等意象均是“中國風”歌曲中的“常客”。
除傳統(tǒng)文學外,“中國風”歌曲還大膽向戲曲、民歌、方言等等“取經(jīng)”。陳升《牡丹亭外》開頭摘取黃梅戲《女駙馬》中的經(jīng)典片段“為救李郎離家園”,重新譜曲;徐佳瑩《身騎白馬》中有幾句:“我身騎白馬走三關,我改換素衣回中原。放下西涼沒人管,我一心只想王寶釧?!备柙~與唱腔都取自臺灣歌仔戲《薛平貴與王寶釧》。
不過,部分“中國風”的歌詞有堆砌辭藻之嫌,意象破碎,華而不實,有時甚至不惜以辭害意,令人生厭。這就需要創(chuàng)作者提高素養(yǎng),精煉語句,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究竟要表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