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英
摘 要: 《廉頗藺相如列傳》課文節(jié)選部分中,藺相如在“智”“忠”“恕”三方面似乎異峰突起,其實文中的廉頗、趙王、繆賢在這三方面各有獨到魅力,但這種魅力被掩蓋在藺相如的光芒之下,不引人注意。本文就這些“配角”常常被忽略的魅力作了探究。
關(guān)鍵詞: 《廉頗藺相如列傳》 “小”人物 獨具魅力
教學《廉頗藺相如列傳》過程中,不少學生提出疑問,本課節(jié)選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耐觇禋w趙、澠池會和將相和的故事,從戲份分配上看藺相如占了絕對優(yōu)勢:在前兩個故事中他都是絕對的男一號,第三個故事中與廉頗平分秋色。與之相比廉頗只能算配角,其他像趙王、繆賢等只能算小角色。可是為什么反復(fù)品讀之后發(fā)現(xiàn)文中光彩熠熠的似乎并不只有近乎完美的藺相如,那些配角似乎也并不是小角色?當提出這樣的問題時,他們的思維已經(jīng)觸及文中人物的人性魅力,只是還處在感性感知階段。下面針對這一問題從“智”“忠”“恕”三個角度探討《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小”人物的魅力。
一、智:百“智”齊放,精彩紛呈。
馬克思說:“智慧與智慧相碰,就能迸濺出無數(shù)的火花?!薄读H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面對危機隨機應(yīng)變,對形勢分析深入透辟,為人多謀善斷,運籌帷幄,自然成了智的化身。藺相如的智慧像太陽光芒四射,但“一燕不能成春”,僅僅靠了藺相如一人撐不起精彩的故事,也未必能保趙國平安,必得有其他人的智慧與之碰撞才能在文中成就大戲,在文外創(chuàng)造歷史。
“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囊中之錐,廄中的千里馬,如果沒有一個智者發(fā)現(xiàn),最終也只能感嘆明珠暗投?!读H藺相如列傳》中的小人物繆賢恰恰是無數(shù)賢才夢寐以求卻求之不得的有識人之才的智者。一個偶然的機緣,眾多門客之中繆賢以慧眼敏銳地捕捉到藺相如的智慧之光,并且準確地判定這種智慧不是雞鳴狗盜的小伎倆,而是可以為君主解憂、為國建排難、治國安邦的大才華,所以在國家危難,群臣喑啞之時繆賢才敢于推出名不見經(jīng)傳的藺相如。最終的結(jié)果證明了繆賢判斷的正確。識人,該是一種了不起的智慧。
“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繆賢的推薦在趙王那里立刻碰撞出了火花。趙王任用藺相如,但他不是莽夫,更不是任人擺布的傀儡,他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自己的頭腦判斷。所以他詢問繆賢為何要舉薦,召見藺相如,心思縝密地詢問藺相如。一旦認知到此人是可用之才就不再有片刻猶豫,這種理性的謹慎,這種一旦確定就絲毫不疑的用人之智又有幾人能擁有。文中配角的智慧像暗夜的星星雖不耀人眼目,卻以獨特的柔和照亮了一方天空。繆賢的慧眼識人,趙王的用人之智,其他如廉頗的準確判斷甚至秦王的狡詐,每個人都用自己獨有的“智”在讀者心中爭得一席之地。
這些智慧各不相同,但都是一種“人”的智慧。諸葛亮多智而近妖,借東風,錦囊妙計非常人所能及,既然努力也很難達到就只剩了景仰;孔子對人生的深入透辟的解讀讓人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諸葛亮該被稱為神,孔子被定位為圣,對他們的智慧,我們因難以企及而易生隔膜。即使藺相如也因太多智而讓人只剩嘆服之力。反倒是這些配角守著一種智慧,在恰當?shù)臅r機使用反而讓人沒有距離。
二、忠:不慮小我的大氣,忠國不忠君的深刻
藺相如在復(fù)雜危難之中勇于出使足見其赤膽忠心,可是繆賢薦人,也體現(xiàn)了忠心耿耿,廉頗直言,足以忠照日月。
“臣舍人藺相如可使”。如果藺相如出使不成功,那么舉薦藺相如會給繆賢自己帶來什么?
“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如果廉頗直言文王不歸請立太子為王,被趙惠文王拒絕,則廉頗的命運會是什么?
這些問題我們在思考,文中這些人并未思考。我們思考是因為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考慮的是個人的生死得失,文中這些人不思考是因為他們只為國家利益執(zhí)著一念。在這思考與不思考之間恰恰是小我與大我境界的區(qū)分,將個人生死得失置之度外才是“忠”的精髓。
當廉頗把“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坦蕩相告的時候又在展示“忠”的真諦是忠于國家社稷,而不是忠于一個君主。“立身制行,本諸一心,心正則為忠,為直,不正則為奸,為慝”(《清史稿》)。廉頗在直言時正是秉持了一顆“正心”一心為國,不為圖謀私利,不以君主為上,所以才顯出坦蕩的浩氣。
文中這些配角所展示的忠誠蠅營狗茍之輩自然難望其項背,對忠誠二字能做出如此深刻大氣的注腳,這一點恐怕讓很多以忠誠流傳千古的志士仁人只能望洋興嘆。
三、?。簣A融和氣與原則信念并存
藺相如深明大義、深謀遠慮,對廉頗的寬容成就了將相和的佳話,成為中國人傳頌不已的關(guān)于寬容的典型。文中那些配角們一樣擁有寬廣的心胸。趙惠文王能痛快答應(yīng)廉頗立太子為王的建議體現(xiàn)的是胸襟寬廣,胸懷國家。廉頗知錯能改是一種勇氣,是對藺相如的認同,更是一種光風霽月的君子之風。
藺相如寬待同僚,趙惠文王寬待臣子,廉頗自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寬廣高遠。
即便是配角,廉頗和趙惠文王的寬待也自有一種智慧,與愚者一團和氣有天壤之別。趙惠文王的寬待是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原則,以襟懷坦蕩、忠誠無私的廉頗為對象。廉頗的大氣送給了同樣光風霽月的藺相如,所以最終國泰民安。二人顯露在外的態(tài)度行為,講求的是圓融、和氣,又有隱于內(nèi)心的原則信念,駐守最后一道防線,這正是最高境界的做人準則:外圓內(nèi)方。
寬容是一種美德,有原則理性的寬容是超人的能力。
一個故事主角配角相互配合才能成就大戲,一個國家明君良臣相互配合才能強盛。周文王父子得到姜尚,大敗殷商;齊桓公寬恕管仲,稱霸諸侯;齊威王聽從鄒忌、孫臏,大振國威。藺相如、趙惠文王、廉頗甚至繆賢閑君良臣用,沒有誰爭奪主角配角的名分,他們都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通力配合,讓高貴的人格相互交融、碰撞,每個人都綻放獨有的光彩自在情理之中,故事精彩自在情理之中,趙國的安定強盛自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