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蘇軾學陶探因

      2014-07-12 06:45:08西南大學文學院400715
      大眾文藝 2014年11期
      關鍵詞:陶詩蘇轍陶淵明

      (西南大學文學院 400715)

      蘇軾為官揚州時始作《和陶飲酒》二十首,晚年貶至惠州、儋州,更是遍和陶詩。蘇軾親自將之編訂成集,并寫《與蘇轍書》囑其弟為之作《追和陶淵明詩引》,茲后又續(xù)寫十五首。綜觀《蘇軾詩集》,嶺南、海南期間,蘇軾共作詩四百一十首,與陶淵明有關的多達一百六十首,約占五分之二。蘇軾慕陶,有諸多原因,本文主要從“好其詩”與“有感其為人”兩個方面加以論述,具體分析蘇軾和陶這一極具意蘊的特殊行為。

      蘇轍《追和陶淵明詩引》引蘇軾言曰:“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然吾于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淵明臨終,疏告儼等:‘吾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迨俗患,黽勉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瘻Y明此語,蓋實錄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淵明,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也。”此段話中,蘇軾將自己的“病”與陶淵明的“病”劃歸一類,不僅明確指出了自己以淵明為師,還道出了以淵明為師的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好其詩”,二是“有感其為人”。

      一、“好其詩”

      《書淵明羲農(nóng)去我久詩》云:“余聞江州東林寺有陶淵明詩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遺予,字大紙厚,甚可喜也。每體中不佳輒取讀,不過一篇,惟恐讀盡,后無以自遣耳?!?p2091蘇軾好淵明詩之甚,由此可見一斑。“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正是蘇軾喜好陶詩的原因。

      宋周紫芝《竹坡詩話》引蘇軾所言云:“東坡嘗有書與其侄云:‘大凡為文,當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边@是蘇軾晚年的言論,也是他“漸老漸熟”后的一個詩論觀點。蘇軾認為,能創(chuàng)造出平淡的藝術境界,才是藝術成熟的表現(xiàn)。他對陶淵明詩風的評論也多集中于這一時期。2p91-92“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是說陶詩形式上質(zhì)樸平淡,而內(nèi)容上蘊藉深遠。透過陶詩“質(zhì)”“癯”的形式,蘇軾察覺到其背后的“用意深微”“妙想非俗慮”。正如《題淵明飲酒詩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虿删斩娔仙?,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古人用意深微,而俗士率然妄以意改,此最可疾?!?p2092對陶詩意境的心領神會,改一字而動全詩的見解,都體現(xiàn)了蘇軾對陶淵明詩作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北宋初期詩壇,為扭轉(zhuǎn)尙華靡的余風,自梅堯臣、歐陽修等人開始,便提倡以平淡論詩。蘇軾正是在這一詩歌革新中成長起來的詩人?!昂闷湓姟笔怯捎谔諟Y明“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的詩風正合自己日臻成熟的創(chuàng)作體驗,集中反應了蘇軾從中年開始的創(chuàng)作追求。

      二、“有感其為人”

      較之“好其詩”,這是蘇軾學陶更為主要的原因。蘇軾曾有感言:“嗟夫!淵明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xiāng)里小兒。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為獄吏所折困,終不能悛,以陷大難,乃欲以桑榆之末景, 自托于淵明,其誰肯信之!”(蘇轍《追和陶淵明詩引》)在蘇軾看來,他有著與陶淵明大體相似的社會經(jīng)歷、思想性格及處事態(tài)度:陶淵明“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游走”;蘇軾出身“布衣”,“生于茅草塵土之中”1p1390,也有過“富貴耀吾前,貧賤獨難守……汲汲強奔走”3p9的無奈。晉末亂世,陶淵明“有志不獲騁”,自謂“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烏臺詩案、蜀洛黨爭、“紹述”黨錮,蘇軾“奮力有當世志”,卻“半生出仕,以犯世患”。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xiāng)里小兒”,歸田園居,移居南村,“黽勉辭世”;蘇軾“出仕三十余年,為獄吏所折困,終不能悛,以陷大難”,躬耕東坡、開荒嶺海,“五畝漸成終老計”3p1154。因此,蘇軾所言“我即淵明,淵明即我”1p2115,可謂切實之語。

      《書淵明詩二首》中蘇軾評到:“陶詩云:‘但恐多謬誤,君當恕醉人?!宋醋頃r說也,若已醉,何暇憂誤哉!然世人言醉時是醒時語,此最名言?!?p2112蘇軾清楚地認識到淵明之醉是“醒時語”。1p2091蘇軾學陶絕非遺神取貌:“《飲酒》詩云:‘客養(yǎng)千金軀,臨化消其寶?!瘜毑贿^軀,軀化則寶已矣。人言靖節(jié)不知道,吾不信也?!?p2091又說:“張安道飲酒初不言盞數(shù),少時與劉潛、石曼卿飲,但言當飲幾日而已。歐公盛年時,能飲百盞,然常為安道所困。圣俞亦能飲百許盞,然醉后高叉手而語彌溫謹。此亦知其所不足而勉之,非善飲者。善飲者,澹然與平時無少異也。若仆者,又何其不能飲,飲一盞而醉,醉中味與數(shù)君無異,亦所羨爾?!?p2112所謂“善飲者”,甚而還應有“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3p1881、“不醉亦陶然”3p2216的境界。陶淵明的酒中真味,非縱情醉鄉(xiāng)者所能悟得,蘇軾是深諳此道的,他在《和陶飲酒》其十三中說:“醉中雖可樂,猶是生滅境。 云何得此身,不醉亦不醒。”3p1881還在敘中敘述自己飲酒的情形、交待和詩緣由時說:“吾飲酒至少,常以把盞為樂。往往頹然坐睡,人見其醉,而吾中了然,蓋莫能名其為醉為醒也。在揚州時,飲酒過午輒罷??腿?,解衣盤礴,終日歡不足而適有馀。因和淵明《飲酒》二十首,庶以仿佛其不可名者。”

      蘇軾說:“古之詩人有擬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則始于東坡?!保ㄌK轍《追和陶淵明詩引》)他在這段話中明確地將擬古與追和區(qū)別開來,將和陶視為一種自覺的文學創(chuàng)造活動,而且還將自己的和陶詩當作千古文壇的一種首創(chuàng)文體。他還對此頗為自負地在文中繼續(xù)說道:“吾前后和其詩凡一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碧K軾常在作品中喟嘆“我不如陶生”3p1881,這是他少有的自言“不甚愧淵明”之處。的確,擬古僅僅是對古人詩風、題材、語言的模仿,追和則是對古人人生態(tài)度的崇尚,多了一份以古人為知己的親切感。4

      “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正是宦海沉浮中的蘇軾聊以自慰的精神楷模。黃庭堅有一首《跋子瞻和陶詩》正好對此做了最為恰當?shù)脑u述:“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

      三、結(jié)語

      后人仰慕陶淵明,好其詩,效其行,是因他為后人提供了一種不屈己不干人、自由快活的理想人格模式。然而,能與陶淵明一樣,做出逃遁隱居人生選擇的畢竟是少數(shù),蘇軾注定做不了陶淵明那樣的隱士。在和陶的過程中,蘇軾還將處“窮達之間”亦“綽然有余?!钡纳鐣幕^及自身超脫曠達的精神氣質(zhì)注入到陶詩沖淡平和的形式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直面命運的處窮哲學”5。陶淵明對蘇軾的影響不僅僅在于蘇軾自身,更為后世知識分子渴望建功立業(yè)而難以實現(xiàn)時,如何繼續(xù)保持汲汲進取、擁抱現(xiàn)實的心態(tài),提供了參照。

      注釋:

      1.蘇軾.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劉國珺.蘇軾文藝理論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

      3.蘇軾.蘇軾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

      4.袁行霈.論和陶詩及其文化意蘊[J].中國社會科學,2 0 0 3(6):149-161.

      5.丁曉,沈松勤.北宋黨爭與蘇軾的陶淵明情結(jié)[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2):111-119.

      猜你喜歡
      陶詩蘇轍陶淵明
      因不寬容而給自己砌了一堵墻
      因不寬容而給自己砌了一堵墻
      你好,陶淵明
      孟子何以行此:蘇轍之問與宋代治道之爭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6:20
      晚明陶詩評點研究
      天中學刊(2020年3期)2020-01-09 00:35:14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蘇軾和陶詩研究綜述
      《陶淵明 飲酒》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陶淵明詩歌意象的張力
      速讀·中旬(2017年3期)2017-05-06 21:22:17
      試論儒家“樂”文化對陶詩的影響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28
      辽宁省| 同德县| 蓬莱市| 延安市| 宽城| 夏津县| 社旗县| 台安县| 崇左市| 临桂县| 通榆县| 丹凤县| 东辽县| 和平县| 陵水| 武义县| 大邑县| 阿拉善左旗| 峨眉山市| 佛教| 托克托县| 修武县| 永德县| 江津市| 柞水县| 遵化市| 呼和浩特市| 钟祥市| 丰顺县| 藁城市| 绥棱县| 将乐县| 浦城县| 九江县| 廉江市| 会同县| 左贡县| 建始县| 石城县| 海城市| 德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