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韓少功的《女女女》與佛教思想

      2014-07-15 15:53:02劉曉靜
      文學教育 2014年6期
      關鍵詞:韓少功人性

      劉曉靜

      內(nèi)容摘要:韓少功是一個有大慈悲心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作家,他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受欺壓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對人性的黑暗有著深刻的洞悉。他認為文學不能改變?nèi)诵?,不能承載沉重的社會使命。他在小說《女女女》中表達了他的人生信仰和社會理想。其小說《女女女》中蘊含有佛教的緣起性空論、因果報應說、頓悟見性、即心即佛等思想。與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和章太炎等社會改革家、政治家一樣,韓少功企圖將佛教思想作為解決中國人性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思想武器。他希望通過佛教“治心”,通過“治心”以達“治世”。

      關鍵詞:韓少功 《女女女》 佛教思想 人性

      韓少功的小說《女女女》自1986年1月發(fā)表以來,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對此小說的評論太多,評論家關注的焦點是人性惡。但是本人認為,有一點,還沒有引起評論家關注——那就是蘊藏在該小說中的佛教思想。韓少功在答美洲《華僑日報》記者問中說:“《女女女》的著眼點則是對個人行為,是善與惡互為表里,是禁錮與自由的雙變質(zhì),對人類生存的威脅。我希望讀者和我一起來自省和自新,建立審美化的人生信仰。但這些問題不是定論,是一些因是因非的悖論?!盵1]在這里,韓少功所指的“審美化的人生信仰”到底是什么?在小說《女女女》中可以尋覓到答案。韓少功借小說主人公之口道出其具有佛教思想的人生哲學。他認為政治、革命不能解決人性問題,用什么辦法去改善人性?怎樣去救贖人?韓少功選擇了佛教。他認為在世界諸多宗教中,佛教的哲學含量最高?!胺稹笔氰笳Z“佛陀”的略稱,原義是“已經(jīng)覺悟的人”。“佛”是人,而不是神。人人皆可成佛。他企圖用佛教思想來改善人性,通過“治心”以達“治世”。在中國近代也不乏改革家、政治家以佛教思想作為改革舊體制,建立大同理想社會,建設國民道德的思想武器。如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和章太炎等社會改革家、政治家都慧眼獨具地發(fā)現(xiàn)了并利用了佛教。[2]

      一.佛教思想與作者的人生信仰

      韓少功對佛法的思省和體味,自1984年起一直延續(xù)下來,在1994年發(fā)表的《佛魔一念間》、《圣戰(zhàn)與游戲》等文章中,得到進一步發(fā)揮。就在《女女女》發(fā)表的1986年,韓少功的悲觀懷疑到了近乎絕望的地步。[3]韓少功認為文學的扁舟載不起沉重的社會使命。他發(fā)現(xiàn),社會完善的可能性與人性的狀況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人性的遷移比江山的改變要艱難得多。[4]而政治、革命不能解決人性問題。而人性的改觀必通過修身來實現(xiàn)。而修身又來自修“心”。儒家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雖然儒家強調(diào)以修身為本。但是在修身方面語焉不詳,除了正心誠意、格物致知和養(yǎng)浩然之氣外,沒有更多充分的發(fā)揮。而在這方面,道家和釋家卻有深入的闡述。特別是釋家。自古華蓋通僧道。韓少功企圖把握佛的精神。1986年那段日子,他曾經(jīng)出入過一些叢林廟宇,與對佛教感興趣的朋友和出家人有過切磋。他認為:“世界上的宗教有很多,說佛教的哲學含量是最高,至少不失為一家之言。……佛學幾乎觸及和深入了古今哲學所涉的大多數(shù)命題?!瓌兂鸾?jīng)中各種攀附者雜夾中的糟粕,佛的智慧就一一輝耀在我們面前:‘一切唯識(本體論),‘諸行無常(方法論),‘因緣業(yè)報(構造論),‘無念息心(人生論),‘自渡渡他(社會論)‘我心即佛(神祉論)……且不說這些佛理在多大程度上逼近了真理,僅如此思維工程的浩大和完備,就不能不令人驚嘆?!盵5]他篤信佛法明心見性、智慧解脫、濟世度人的大義。[6]韓少功有著佛的大慈悲心。他不僅慈悲人和動物,而且對植物生命體也有慈悲心。2007年他曾發(fā)表文章《樹苗也能看懂臉色》,他說:“佛教慈悲一切有眼睛的生命,故沒有‘人而只有‘情的概念,把人與動物并置于這一概念內(nèi),一視同仁。這一來,只有植物降了等級,冷落在慈悲光圈之外,于是牛羊大嚼青草從來不被看作屠殺,工匠砍削竹木從來不被看作酷刑?!薄安菽倦m無心肝,卻也有神經(jīng)活動和精神反應,甚至還有心理記憶和面部表情?!盵7]在韓少功眼里,葡萄樹也會“以死抗爭”或“自殺”,植物也有了人的心性!可以說,韓少功的慈悲心超越了佛的慈悲心。

      佛教自傳入中國之日起,就逐漸走上本土化的道路。至唐宋時期的神宗,則完全變成一種中國化的佛教。[8]佛教的說法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是“四諦法”。其一,苦諦:佛教認為人來到這人世間之間,時時處處充滿痛苦,必須安于十惡,忍受三毒及種種煩惱痛苦,才能生存下去。[9]其二,集諦,主要是探討苦的原因。佛教認為,人生之所以時時處處充滿痛苦,主要原因是人們對于佛教真理的無知(即“無明”),不懂得人生本身就是一種幻影,而把人身視為一種真實的存在,就會產(chǎn)生種種欲望和追求,例如生存欲、愛情欲、繁榮欲等。由于欲望驅(qū)使,就導致貪、嗔、癡等煩惱,這些煩惱,也就是人生種種痛苦的根源。[10]其三,滅諦:“滅”亦稱為寂滅、入滅、滅度、圓寂、涅磐等,意思是滅煩惱得解脫。這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佛教認為,現(xiàn)實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變幻無常、假而非真的,人生在世也是煩惱無窮、苦多樂少。而當人們認識到佛教的真理,了悟人生的真諦,就會進入一種煩惱滅盡、“常樂我凈”的境界,這種境界就是“入滅”或“涅磐”。[11]其四,道諦,“道”,即道路,佛教中指滅煩惱得解脫的途徑和方法。“四諦法”不僅是原始佛教的根本教義,而且是整個佛教的基本思想。[12]釋迦牟尼認為人生痛苦的總根源是“無明”,即對人生實相的愚昧無知。[13]

      禪宗是一個影響最大、而又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隋唐之后,禪宗幾乎成為中國佛教的代名詞。禪宗,多指以慧能為代表的南宗。禪宗有即心即佛、頓悟見性和解脫不離世間等思想。所謂“即心即佛”,是指世間了世間的一切諸法,原都不離自心自性,只是人們經(jīng)常為煩惱惑障所遮蔽,不能了悟本心本體本來是佛?;谶@一思想,禪宗主張直指心源、不落文字,認為一切經(jīng)教文字只是方便設施,坐禪修行也只是枉受辛苦,只要能做到“無著”“無念”“明心見性”,即可直入佛境?!邦D悟見性”,是指修行方法上注重心悟。“迷”與“悟”是禪宗用以衡量凡圣生佛的一把標尺。在禪宗看來,迷即凡即是眾生,一念若悟,即圣即佛。“解脫不離世間”,慧能主張于世間求出世,即世間求解脫。把生死與涅磐,出世和入世打成一片。一反禪宗以前重林谷而遠人間的作風。[14]慧能之后,現(xiàn)實的人生、現(xiàn)實的心性、人性已成為佛教關注的對象。[15]endprint

      二.作者的人生信仰與其在《女女女》的表現(xiàn)

      韓少功在《女女女》這篇小說里表達了其具有佛教思想的人生信仰。在《女女女》中,從以下段落可以解讀出佛教哲學。

      (一)佛教的緣起性空論——一切事物都是無自性、不真實的

      韓少功在其雜文《佛魔一念間》中聲稱要把“看透”本身也看透。[16]“沒有把看透也看透,實際上沒透……用禪宗的話語來說,這些人只知‘無而不知‘無無,乃是執(zhí)迷”[17]對看透的看透,才能用“平常心”去看待人世。只有悟得佛法,超越三界,才能擺脫煩惱,真正成為無所掛礙、無所拘牽的大人格,大性情。我們且看韓少功的小說《女女女》中的對白:

      老黑在人老珠黃之后,感到人生之落寞。她感慨道:

      “算了,我早把一切都看透了?!?/p>

      “包括把看透也看透?”

      “不要對我上哲學課。你不覺得可笑?”[18]

      在《女女女》中,當幺姑死后,韓少功這樣寫道:

      “……善男子善女子在殘碑上歷歷在目以沉默宣喻萬世之箴言:一切播種都是收獲不是收獲,一切開始都是重復不是重復……”[19]

      “一切播種都是收獲不是收獲,一切開始都是重復不是重復?!睂儆诜鸾痰木壠鹫撍枷敕懂?。佛教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包括人生),都是因一定的條件而產(chǎn)生的(“因緣而起”),一旦這些條件起了變化或不存在,該事物也不復存在,因此一切事物都是無自性、不真實的,都是因緣而起的假象或幻影。于是乎正因為這樣,人生在世,不必過于執(zhí)著,既不要執(zhí)著外境外法,也不要迷戀自身,如果人們能把外界和自身都當做一種假象,便不會有所追求,因而便不會有生老病死等痛苦,如此也就滅煩惱得解脫了。“把一切都看透”,于是煩惱也滅盡了。對一切事物的認識,既要看到它空無自性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作為一種假相、幻影的存在。這就是空宗(中觀學派)的性空思想。

      (二)禪宗的修行方法——“頓悟見性”。

      禪宗注重頓悟,即“利劍斬束絲”,一劍之下,百念俱斷,煩惱盡除。“唯有頓悟一門,即得解脫”。唯有頓悟,即得解脫。在禪宗看來,迷即凡即是眾生,一念若悟,即圣即佛。“禪的生命始于開悟?!盵20]佛教認為“平常心是道”。佛教也講寡欲、無為。

      在小說《女女女》的結尾處,韓少功這樣寫道:

      時間已經(jīng)不早,回去首先是吃飯,吃了飯就洗碗。生活就是這樣。生活就應該這樣過。記得幺姑臨死前咕噥過一碗什么芋頭,似乎在探究人生的某種疑難。這句話在我胸中梗塞多時,而現(xiàn)在我算豁然徹悟,可以回答她了:

      吃了飯,就去洗碗。

      就這樣。[21]

      “吃了飯,就去洗碗”符合佛教“隨緣任運”的生活態(tài)度。韓少功說:禪法是最重“道”的,主張克制人的欲望,凈濾人的日常心緒,所謂清心寡欲,順乎自然,“無念為本”,“無念息心”。[22]

      “現(xiàn)在我算豁然徹悟”符合佛教的修行方法——“頓悟見性”?!袄麆厥z”,一劍之下,百念俱斷,煩惱盡除。禪宗認為“即心即佛”,只要能做到“無著”,“無念”,“明心見性”,即可直入佛境,成圣作佛?!俺粤孙垼腿ハ赐搿本褪乔逍墓延?,順乎自然,“無念為本”,“無念息心”的體現(xiàn)。佛教的“緣起論”認為,人生本身就是一種幻影,何必執(zhí)著于一事一念?人生還存在某種疑難,說明主體還在“迷”中。在禪宗看來,迷即凡即是眾生,一念若悟,即圣即佛。主人公說,“而現(xiàn)在我算豁然徹悟,可以回答她了:吃了飯,就去洗碗?!卑选俺粤孙?,就去洗碗”作為對“人生的某種疑難”的解答,也可以說頓悟了。唯有頓悟,即得解脫。在韓少功看來,“禪是棄小我而得大我的過程。虛凈決不是枯寂,隨緣決不是退屈,‘無本身不可執(zhí),本身也是念,當然也要破除。到了‘無無念的境界,就是無不可為,反而積極進取,大雄無畏了”[23]

      (三)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自作業(yè)自受果”的生命承擔理論

      佛教的生命觀,是自作業(yè)自受果的生命承擔理論。自己的現(xiàn)在源于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自己的未來也完全取決于自己過去和當下的身、口、意三業(yè)。我們且看韓少功的小說《女女女》中的對白:

      她輕輕嘆了口氣:“幺姑這是在討賬?!?/p>

      “討賬?”

      銘三爹說的,她先前給了別人多少恩,現(xiàn)在就要給別人多少難。一筆筆都要討回去的。這叫討賬癱,是治不好的病。

      “銘三爹說,沒討完賬,她不會死的?!盵24]

      寨子里已有了很多議論。有人說幺姑患下如此惡疾,莫非是因為前世造孽必得惡報?[25]

      這種因果報應說勸人向善,勸人先做一個好人、善人,然后行菩薩道,以成就佛道。“大乘”佛教講求普度眾生、成菩薩作佛。菩薩行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以救度眾生為己任,以建設人間凈土。佛教認為“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26]如果人人成佛,那么建設人間凈土的理想就實現(xiàn)了。

      三.結語

      基于對人性境況黑暗的認識,韓少功企圖尋求改善人性的良方。他肯定一個民族的宗教信仰對于人心的拯救作用。和中國近代社會改革家、政治家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和章太炎一樣,韓少功選擇了佛教。因為佛教的根本特征在于對生命苦難的深刻體會,是以現(xiàn)實的人生、現(xiàn)實的心性、人性為關注對象的。佛教的緣起性空論、因果報應說、禪宗基本思想在其小說《女女女》中都有體現(xiàn)。這些佛教思想也成為了韓少功用來解決中國當今人性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思想武器。他希望通過佛教“治心”,通過“治心”以達“治世”。

      注釋

      [1]韓少功、夏云:《答美洲<華僑日報>記者問(代創(chuàng)作談)》,《韓少功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78頁。

      [2]李向平:《人間佛教的現(xiàn)代轉換及其意義》,《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1期,第49頁。

      [3]孔見:《韓少功評傳》,河南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60頁。

      [4]孔見:《韓少功評傳》,河南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61頁。

      [5]韓少功:《佛魔一念間》,《讀書》,1994年第5期,第24頁。

      [6]孔見:《韓少功評傳》,河南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102頁。

      [7]韓少功:《樹苗也能看懂臉色》,《視野》2007年第2期。第60頁。

      [8]賴永海:《再版序》,《中國佛教文化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9][10][10][12][13][14][26]賴永海:《中國佛教文化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1頁,第14頁,第15頁,第21頁,第23頁,第61-62頁,第50頁。

      [15]賴永海:《要把佛學放到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去進行研究》,《佛學百年》,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33-35頁。

      [16]孔見:《韓少功評傳》,河南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63頁。

      [17]韓少功:《看透與寬容》,《性而上的迷失》,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18][19][21][24][25]韓少功:《女女女》,《歸去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5月版,第150頁,第148頁,第151頁,第131頁,第141頁。

      [20]鈴木大拙:《禪與生活》,臺灣志文出版社1971年版,第95-96頁。

      [22]韓少功:《佛魔一念間》,《讀書》,1994年第5期,第28頁。

      [23]韓少功:《佛魔一念間》,《讀書》,1994年第5期,第28頁。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對韓少功小說精神世界的研究”(2011jyte102)

      (作者單位: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endprint

      猜你喜歡
      韓少功人性
      韓少功的“根性”
      湖南文學(2024年1期)2024-01-12 18:49:57
      笑的遺產(chǎn)
      小讀者(2021年8期)2021-05-15 02:50:14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雜文月刊(2021年11期)2021-01-07 02:48:01
      逼近人性
      《探索與回望——論韓少功的“后知青”寫作》文獻研究綜述
      人性的偏見地圖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8
      主持人的話
      對人性的重新審視與反思:論荒誕川劇《潘金蓮》
      功能與人性
      請教韓少功
      ——《革命后記》初讀
      揚子江評論(2014年3期)2014-07-22 01:17:17
      徐汇区| 商都县| 仙桃市| 舞钢市| 商南县| 平江县| 洱源县| 罗源县| 公主岭市| 宜丰县| 库尔勒市| 三明市| 盐山县| 合肥市| 会昌县| 黑龙江省| 措美县| 云阳县| 新丰县| 上思县| 马尔康县| 杭锦后旗| 洪江市| 高碑店市| 梅河口市| 闽清县| 桐庐县| 石城县| 秀山| 沿河| 雷波县| 荣昌县| 东乡| 宁陕县| 富裕县| 荃湾区| 昌都县| 从江县| 开远市| 随州市| 宁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