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昌
1 豬傳染性胃腸炎
1.臨診癥狀。一般2周齡以內的仔豬感染后12-24小時會出現(xiàn)嘔吐,繼而出現(xiàn)嚴重的水樣或糊狀腹瀉,糞便呈黃色,常夾有未消化的凝乳塊,惡臭,體重迅速下降,仔豬明顯脫水,發(fā)病2-7天死亡,死亡率達100%;在2-3周齡的仔豬,死亡率在0-10%。斷乳豬感染后2-4天發(fā)病,表現(xiàn)水瀉,呈噴射狀,糞便呈灰色或褐色,個別豬嘔吐,在5-8天后腹瀉停止,極少死亡,但體重下降,常表現(xiàn)發(fā)育不良,成為僵豬。有些母豬與患病仔豬密切接觸反復感染,癥狀較重,體溫升高,泌乳停止,嘔吐、食欲不振和腹瀉,也有些哺乳母豬不表現(xiàn)臨診癥狀。
2.機理病理。TGE病毒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入侵機體。病毒經口咽,食管,胃進入消化道,在小腸上皮細胞發(fā)生感染,導致空腸和回腸的絨毛顯著萎縮。感染的上皮細胞受到破壞脫落,破壞了小腸上皮細胞吸收功能,使腸道水解乳糖和吸收其他營養(yǎng)成份的功能下降,腸腔內高滲,導致嚴重腹瀉脫水。TGE病毒經鼻腔進入呼吸道,在鼻粘膜和肺中增殖,然后經血液進入小腸。
本病的潛伏期很短,一般為12-18小時,仔豬發(fā)病后往往表現(xiàn)為嚴重脫水而死亡。
主要的病理變化為急性腸炎,從胃到直腸可見程度不一的卡他性炎癥。胃腸充滿凝乳塊,胃粘膜充血;小腸充滿氣體。腸壁彈性下降,管壁變薄,呈透明或半透明狀;腸內容物呈泡沫狀、黃色、透明;腸系膜淋巴結腫脹,淋巴管沒有乳糜。心,肺,腎未見明顯的病理肉眼病變。
病理組織學變化可見小腸絨毛萎縮變短,甚至壞死,與健康豬相比,絨毛縮短的比例為1:7;腸上皮細胞變性,粘膜固有層內可見漿液性滲出和細胞浸潤。腎由于曲細尿管上皮變性尿管閉塞而發(fā)生濁腫,脂肪變性。電子顯微鏡觀察,可看到小腸上皮細胞的微絨毛、線粒體、內質網及其它細胞質內的成分變性,在細胞質空泡內有病毒粒子存在。
3.防制方法。傳染性胃腸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觸性的腸道疾病。(1)癥狀 臨床特征為嘔吐和嚴重下痢。本病傳播迅速,數日內可蔓延全群。仔豬突然發(fā)病,首先嘔吐,繼而發(fā)生水一樣腹瀉,糞便呈黃色、綠色或白色,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塊。日齡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2周齡以內的仔豬死亡率很高,雖然各種年齡的豬只對此種病毒傳染都是敏感的,但5周齡以上者很少死亡。(2)防制 發(fā)生該病時,立即將病豬與健康母豬和未感染的仔豬隔離飼養(yǎng),以保護仔豬免受感染,圈舍清掃干凈,并用草木灰水或堿水消毒,可用下列藥物控制繼發(fā)感染:氯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10~30毫克,每天2次;磺胺脒0.5~4克、次硝酸鉍1~5克、蘇打1~4克,混合口服。對失水過多的重病豬,適當靜脈注射葡萄糖氯化鈉溶液。
2 流行性腹瀉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嘔吐、腹瀉和脫水,新生仔豬感染后常因嚴重脫水而死亡,一般死亡率達50%以上。
1.病原特征。導致本病的病毒是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它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病毒顆粒呈多形性,近似球形,直徑95~190nm,有囊膜,核酸型為RNA。病毒能在胎豬腸組織單層上皮細胞、CA—1細胞、Vero細胞中生長。該病毒只有1個血清型,對乙醚和氯仿敏感,60℃30min可滅活。病毒抵抗力不強,一般堿性清毒劑對病毒都有效。
2.流行特點。只有豬感染本???不同年齡和品種的豬都可感染?年齡越???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病豬是主要傳染源?病毒隨糞便排出?通過污染的飼料、飲水、用具等經消化道傳染?也可經呼吸道傳染。該病冬季和早春多發(fā)。
3.臨床癥狀。潛伏期1~2d,仔豬癥狀明顯,嘔吐、腹瀉、脫水、運動僵硬?1周齡以內仔豬常因嚴重脫水而死亡。體溫一般正?;蛏愿撸繑嗄套胸i和育成豬出現(xiàn)4~7d的水樣腹瀉,其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成年豬癥狀較輕。
4.病理變化 病死豬消瘦、脫水。死亡仔豬胃內有黃白色乳塊?小腸脹滿?腸壁變薄?腸系膜充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組織病理學變化是小腸絨毛縮短?絨毛上皮細胞核濃縮、破碎、壞死性病變。
5.實驗室診斷 確診必須依靠實驗室檢查。
首先是電鏡檢查。將腹瀉病豬的腸內容物或糞便進行差速離心,然后負染,電鏡下觀察。其次是,直接免疫熒光試驗。取病豬小腸作冰凍切片或小腸黏膜抹片?風干后用丙酮固定?再加熒光抗體染色。陽性者小腸絨毛膜上皮細胞漿內呈現(xiàn)亮綠色熒光。
6.控制措施。第一預防。加強飼料管理,注意保曖?保持干燥,加強消毒。免疫:通過口、鼻接種豬流行性腹瀉細胞弱毒苗或注射氫氧化鋁滅活苗?也可注射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lián)滅活苗。母豬在分娩前5周和2周各口服1次弱毒苗?母源抗體可保護仔豬4~5周。仔豬10kg時可再免疫1次。第二是治療。目前還無特效治療藥物,對癥治療可以緩解病情,降低仔豬死亡率,促進康復。腹瀉嚴重的,可應用口服補液鹽(氯化鈉35g?氯化鉀15.5g?碳酸氫鈉25g?葡萄糖200g?水10kg)。應用抗生素可以預防繼發(fā)感染。
3 血凝性腦脊髓炎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是豬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侵害哺乳仔豬。以嘔吐、消瘦以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障礙為特征,病死率高。
1.病原為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病毒核心為單股RNA。該病毒對脂溶劑如乙醚、氯仿及去氧膽酸鈉等敏感,不耐熱。
2.流行特點本病無季節(jié)性,多數是在引進新豬后發(fā)病。本病只感染豬,以仔豬最為敏感。傳染源主要是病豬和帶毒豬,病毒常存在于上呼吸道和腦組織中,主要經鼻液傳播,以呼吸道傳染為主,有時鼻液污染飼料和飲水,也可經消化道傳染。本病流行有一定自限性,產頭胎仔豬的發(fā)病母豬,以后產仔可不再發(fā)病,常侵害一窩或幾窩,以后豬群產生了免疫反應而停止發(fā)病。
3.癥狀潛伏期一般為5至6天。根據病程和癥狀臨床分兩種病型。嘔吐衰竭型:常見于3周齡以下仔豬。主要表現(xiàn)惡心、嘔吐、口渴、不食、便秘、消瘦、衰竭癥狀。體溫有一過性升高。嚴重飲水障礙,水人口中不吞咽,似咽肌麻痹。較小仔豬幾天后,嚴重脫水,昏迷而亡。發(fā)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較大仔豬癥狀略輕,死亡率較低,不死者轉為慢性消瘦的僵豬。腦脊髓炎型:多見2周齡以內仔豬,尤其為4-7日齡豬。主要為腦脊髓炎癥狀。病初精神不振,食欲減退,被毛倒立。體溫是一過性升高。輕度嘔吐和便秘,有些病豬打噴嚏、咳嗽。發(fā)病1-3天后,出現(xiàn)神經癥狀,感覺過敏、步態(tài)不穩(wěn)、趴地、突發(fā)尖叫,全身肌肉震顫、痙攣。四肢末端發(fā)紫,后肢逐漸麻痹,呈犬坐式。最后呼吸困難,眼球震顫。倒地昏睡而死,少數耐過者可康復。
4.病理變化病理變化不明顯。組織學變化主要為:嘔吐衰竭型,肺呈慢性間質性支氣管炎,肺泡上皮肥厚,肺氣腫,25%腦組織中有非化膿性腦脊髓炎變化。腦脊髓炎型,腦干部灰質部神經膠質細胞增生,神經細胞變性,血管周圍單核細胞形成管套。
5.診斷根據1-3周齡仔豬發(fā)病結合臨床兩型癥狀可初步診斷。確認需做病原學和血清學試驗,病原學采病豬腦,做病毒分離。最后以血凝試驗、血凝抑制試驗、血清中和試驗鑒定病毒。診斷的腦脊髓炎型應與豬傳染性腦脊髓炎、偽狂犬病、李氏桿菌病相鑒別。嘔吐衰竭型應與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相區(qū)別。
6.防治目前本病無有效治療藥,也無疫苗。對豬場應加強引人新豬的檢疫,防止傳人。一旦發(fā)病,要早診斷,嚴格隔離消毒,防止病情蔓延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