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芝萍
著名特級教師翟??翟f:“有的老師搞新課程,是做表面文章。提倡學生活動探究了,不要探究的東西也要探究,表面上的轟轟烈烈,掩蓋著可怕的一竅不通,上課熱熱鬧鬧,下課什么也不知道?!闭\然,新課程需要合作,但不是凡事都得合作;新課程需要探究,但不是凡事都得探究;新課程需要多媒體,也不是凡事都得用多媒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導法,妙在得法,只一個“簡”字罷了。所以,我們在設(shè)計教學時,要為語文課堂過濾過濾,洗盡鉛華,留取本真。
一、舍棄繁雜的教學目標——簡單
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目標太多太雜,教學就會像蜻蜓點水,匆匆而過,樣樣都不能達成。于永正老師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是這樣定位教學目標的。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小稻秧脫險記》。請小朋友把手拿出來,跟于老師一起寫課題。注意“稻”的筆順,“秧”的右邊起筆位置。
師:學這篇課文,我們有四項任務(wù)。(投影出示,教師讀)
教學目標:
1.讀課文,讀出生字字音,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詞語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后來是怎樣脫險的?
4.寫生字,要求寫得正確、規(guī)范。
舍棄繁雜的目標首先要學會準確定位教學目標?!皩W生已經(jīng)會的,不需教;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必教;教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能教”。教學目標的制定“應(yīng)該基于學生已有的水平,設(shè)置學生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其間的‘距離便是學生發(fā)展的空間,切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一切教學目標的定位,最終以學生的實際水平與發(fā)展需要為尺度。于永正老師在研究課后作業(yè)題的基礎(chǔ)上制定了如上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跟著于老師一步一步地探究,扎扎實實地學習。而于老師則聲情并茂、入情入境地引導孩子讀好小稻秧、雜草、噴霧器大夫之間的對話。這樣,學生學得興致盎然,在輕輕松松中有效達成了教學目標。
舍棄繁雜的目標其次應(yīng)提倡“一課一得”。一堂課的目標要集中,任務(wù)要單一,集中精力,用足夠的時間組織扎實有效的活動來達成目標,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獲,漸漸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二、舍棄龐雜的教學內(nèi)容——簡要
請看《人類的“老師”》教學片斷
師:孩子們,自然界中有很多的生物都是人類的“老師”,要把那么多的“老師”都寫出來肯定是不現(xiàn)實的。那作者又是怎樣給我們介紹人類的“老師”呢?
生:作者主要介紹了鳥兒、鯨、雞蛋、袋鼠、貝殼等。
師:作者在介紹這幾種人類的“老師”時,方法一樣嗎?你發(fā)現(xiàn)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我發(fā)現(xiàn)作者介紹鳥兒、鯨和雞蛋時用筆較多,是詳寫;而介紹袋鼠、貝殼等生物時是略寫。
生2:我發(fā)現(xiàn)作者介紹鳥兒、鯨和雞蛋時運用了相同的介紹方法,都是先敘述存在的問題,再從生物的某一特點中得到啟示進行改善。
師:同學們表現(xiàn)得真棒,無師自通。你們看到了作者的寫作方法,下面就讓我們好好欣賞這幾段,學學作者的寫作方法來進行一個課堂小練筆。
《人類的“老師”》一課可教內(nèi)容很多,但筆者在解讀教材的過程中,撇開了眾多非語文的東西,僅僅關(guān)注作者的表達,引領(lǐng)學生自學自悟,習得表達的方法和技巧,讓課堂更有語文味。于永正老師在回顧自己教學歷程時由衷地感嘆道:“五十多歲了才明白,教語文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學生識字、寫字、讀書、作文。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弊鳛橐幻Z文教師,就是要讓語文課堂回歸簡單:根據(jù)學段的目標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撇去所有非語文的東西,精選教學內(nèi)容,引領(lǐng)學生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從而習得語文。
三、舍棄冗長的教學過程——簡明
請看《姥姥的剪紙》教學片斷:
師:看課題,姥姥的“剪紙”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通讀全文,畫出相關(guān)的語句,讀一讀,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學生交流)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姥姥剪得嫻熟,剪得精妙。在姥姥的剪紙中,我們還讀到了姥姥的有求必應(yīng)、與人為善的可貴品格。下面讓我們繼續(xù)品讀課文,在姥姥的剪紙中,你們還讀出了什么?
生:我還讀出了姥姥對外孫的疼愛。特別是姥姥剪的“老牛和小兔”的一組剪紙。
師:能不能具體說說呢?
生:老牛就象征著姥姥,小兔象征著外孫……
師:看看課文最后一段,大家還從剪紙中讀出了什么?
生:我還讀出了姥姥對外孫的思念和期待。
筆者在教學《姥姥的剪紙》時,就這樣扣住題目中的“剪”字做文章,姥姥剪紙“剪”出了高超的技藝,“剪”出了與人為善的品格,更“剪”出了對外孫的疼愛。就從這個“剪”字展開教學,教學過程清楚明了,直奔主題,這應(yīng)是教學的本質(zhì)所在吧。語文課堂要簡單些再簡單些,不曲徑通幽,不繞大圈子,讓學生清清楚楚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
語文其實很簡單,教師不要人為地把語文學習的過程復雜化,不要讓聲色變幻的教學技巧晃了學生的眼睛,影響學生的課堂思維。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