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嵐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面對條件有限的農(nóng)村孩子,要完成課標要求的識字任務,教師就要用心去思考,切實發(fā)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有興趣,有方法,從而提高識字量,達到預期的識字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識字提出了“會認”和“學會”兩個要求,要求小學生會認漢字3000個,會寫漢字2500個,其中低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會寫其中的800~1000個。這樣的識字任務對受過良好學前教育的城市孩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更別說是將啟蒙教育和義務教育基本合在一起的農(nóng)村孩子。
農(nóng)村學生認識的字不多,再加上知識儲備少,課前預習不夠,課后延伸無法落實,所有要求會認、會寫的字都要在課內(nèi)完成,都要靠教師幫助完成。因此,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辛苦。整個教學活動基本上以識字為主,但效果并不好,所學的生字一旦離開教材,離開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就不認識了。識字問題是當前農(nóng)村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大問題。
如何解決農(nóng)村孩子識字難的問題呢?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注重識字方法,開拓識字渠道,探索多元化發(fā)展的途徑。
一、增強識字趣味,提高識字興趣
興趣是先導,興趣是動力。只要調(diào)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就能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識字中。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呢?我覺得單純地為識字而識字的教學方法過于簡單,而且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識記。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學生喜歡的識字手段增強識字的趣味性,努力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
1.做生字卡片。鼓勵學生每天選3個自己當天學過的生字做成生字卡片,然后把每次做的卡片收集起來,和同學對比交流。
2.猜謎語。如在教學“毯”字時,可借助謎語:“一堆毛,兩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痹诮虒W“省”字時,可借助謎語:“眼睛上面一少年,勤儉節(jié)約少花錢?!?/p>
3.編順口溜。在課堂上編一些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輕松地掌握一些難識記的字。教“朋”字時,可編順口溜:“兩個月亮并排走,一會兒就成好朋友?!眳^(qū)別“有、又、左、右”等字時,可編順口溜:“有下月,友下又,左下工,右下口?!?/p>
4.小制作。在學習生字“蛙”時,我鼓勵學生動手疊青蛙,然后在青蛙的背上寫上“青蛙”二字,并練習說一句話:“我今天疊了一只青蛙。”“我疊的青蛙真可愛!”通過動手制作,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高,而且對“青蛙”二字記得很清楚。
5.通過剪貼幫助識字。在學習生字“面”時,我找到一個方便面袋讓學生看、說。學生認識了“面”這個字以后,我從方便面的袋子上剪下“面”字,并把它獎給有進步的學生,同時鼓勵其他同學課后收集“面”字。結(jié)果,在語文園地的“展示臺”中,學生收集了很多的“面”字,而且組了很多的詞,我也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收集字很感興趣,而且記憶特別深。
通過動口、動手、動腦以及我定期與不定期舉行的識字活動,學生識字的興趣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有時要學習新的生字時,他們竟能把做好的卡片和收集到的生字拿出來當學具用。這樣,識字任務在課前就完成了大半,識字效率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二、掌握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效率
掌握正確的識字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狀,以及漢字本身的魅力,我主要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教學獨體字時采用的方法:(1)“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如給“去”字頭上加一撇就是“丟”,給“去”字去掉一豎就是“云”。(2)觀察比較法。如在教學“已—己”、“未—末”、“為—辦”等字時,就可以用觀察比較法來教學,引導學生正確區(qū)分它們。
教學合體字時采用的方法:(1)熟字加偏旁、熟字減偏旁、熟字加熟字的教學方法。如給“是、臺”加上表示動作的提手旁就是“提、抬”;“級”去掉絞絲旁就是“及”;“其+月”就是“期”,“女+臺”就是“始”。(2)歸類識字法。在學習以相同的部首來排列的生字,如“怎、思”、“淺、漂”等字時,可以按部首歸類來學習;在學習“粉、份”、“掛、哇”等字時,可以按熟字歸類來學習;對沒有規(guī)律的字,可以按結(jié)構分類來學習。
三、變換角色,自主識字
一味地教、認,也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沒有意思,而且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zhuǎn)變?yōu)橹鲃拥膶W習者。學生上二年級以后,每一課生字的學習,我都和學生一起學,學完了我們就共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經(jīng)常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示、交流,如把字寫在黑板上、紙上,或用動作表示、語言描述等。每次學生說完自己的識字過程和方法后,其余同學都可以補充。如果我認為某一個地方或者某一個字還需要再解釋一下,我就以參與者的身份告訴他們。這樣的互動,不但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自覺地學到了生字,而且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次交流,學生都搶著把自己的收獲和發(fā)現(xiàn)告訴給大家。有些同學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常常在學習生字前偷偷地把生字學會,并查好詞語。變被動為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識字的熱情,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拓寬識字渠道,在生活中識字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就看你有沒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農(nóng)村孩子的父母要么農(nóng)活比較多,無暇顧及孩子,要么外出打工,不能照顧孩子,再加上農(nóng)村孩子課外書比較少,許多資源都無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孩子的識字就只能局限在課堂,識字量上不去,而且也無法鞏固已學的漢字。針對這一情況,我鼓勵學生從身邊僅有的資源入手,如校內(nèi)的板報、小賣部的招牌、墻壁上的標語、包裝袋、包裝盒、教材等,讓學生從中認字、識字,提高識字量,鞏固識字效果,把識字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同時,我還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識字比賽鼓勵學生在課外識字,效果也比較令人滿意。
五、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鞏固識字效果
學生提高了識字興趣,掌握了正確的識字方法以后,教師就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不容易,因此我從教材入手,引導學生在課前積極地預習課文,認記生字,和生字寶寶交朋友;課堂上互動交流,多說多記,了解生字的特點及語言環(huán)境,在理解中記憶;課后有意識、有重點地幫學生復習鞏固,加深記憶。我還以“課外識字展示臺”來激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幫助學生養(yǎng)成在生活中識字的習慣,鞏固識字效果,增加識字量。凡事貴在堅持,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斷努力下,學生一定能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
總之,識字教學對農(nóng)村孩子來說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但只要我們用心去思考,設法激起學生識字的濃厚興趣,使學生樂于識字,同時在教學實踐中能不斷地總結(jié)、積累、探索識字的方法,靈活地引導學生識字,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能切實解決農(nóng)村學生識字難的問題,從而增加學生的識字量,達到預期的識字效果。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