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
愛默生說:“習慣是一個人思想與行為的領導者。”好的習慣帶來的是正能量,壞的習慣懲罰的是負效應?!芭e一綱而萬目張?!币粋€好的習慣讓人受用一生。
【經(jīng)典案例】小草賽大樹
一個人不管你想在哪個方面獲得成功,也不管你能夠獲得成功的條件和環(huán)境有多么的好,如果你不能突破自我,那么,最終你的夢想和追求也只能“胎死腹中”。小學語文教學應讓學生突破原有習慣,提升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小草和大樹》教學設計)
1.課前預習,讀通課文,標出課文中的主要人物,畫出生字詞,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自學生字詞。
2.導入:中國有“一門三學士”,外國有“文學三姐妹”,你知道嗎?(討論后出示作品簡介和作者)
3.檢查預習情況,學習字詞讀音及寫法
出示:堪稱 逆(nì lì)境 撇(piē piě)下 前輩
狹窄(zǎi zhǎi) 權衡 毅力 鋼鐵
分組出示詞語:
嗷嗷待哺 節(jié)衣縮食 惴惴不安 寥寥無幾 (夏洛蒂的逆境)
要強好勝 孜孜不倦 脫穎而出 大名鼎鼎 (夏洛蒂的成功)
試著用以上詞語說說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并齊讀該句:“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
(1)見過仙人掌花嗎?仙人掌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
(2)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思考:“逆境”是什么意思?仙人掌生活的“逆境”指的是什么?那么夏洛蒂姐妹又生活在什么樣的逆境中呢?
5.身處逆境的仙人掌,不畏艱辛,終于綻放出絢麗的光芒:“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闭堅谶@句話的旁邊,寫下你的批注。
6.寫話:面對逆境,夏洛蒂是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綻放出艱辛而壯麗的生命光芒;我想說_________。
【理性探源】養(yǎng)成好習慣
從“小草”成長為“大樹”的事例中,學生了解了權威是可以挑戰(zhàn)的,人的固有思維是可以打破的,成功需要奮斗,也需要“拐彎的智慧”。
一、養(yǎng)成預習習慣,在自主中自立
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我能學”的基礎上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如《小草和大樹》中的檢查預習、整體感知,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增加學生預習的時間與空間,加大學生預習的力度,告訴學生預習的目標和方向,文章重點句段要研讀、理解、批注,將理解寫下來,把自己的疑問提煉出來,這是學生預習的關鍵,不懂的問題由課堂討論解決,并當堂自測、評判。
二、養(yǎng)成批注習慣,在思索中成長
批注,即批語和注釋。教師應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注解;自我圈評,有疑而注;有感而發(fā),有得而寫。這能逐步提高學生理解、感悟、欣賞、評價的能力。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時應讓學生將讀、思、寫結合起來,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如《小草和大樹》的教學中,對兩個比喻句的批注,就應從扶到放,讓學生先學會如何批注,再自己去探索批注。
在批注中,要對意境悠遠、耐人尋味的詞句展開想象,在情景交融中領悟文本所表達的內(nèi)涵;對文本存在的“空白點”進行補白,讓學生在沉靜的思索中激蕩起情感的漣漪,孕育出徹悟的種子。
三、養(yǎng)成聯(lián)想的習慣,在刷新中提速
語文教育提倡重視學生的語感。對語文的感悟其實就是對語言的聯(lián)想。“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眱?yōu)秀的文學作品總是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善聯(lián)想者才是天才?!队螆@不值》用一枝出墻的紅杏寫出了春色美,進行形象再造后還可以讓人想到花團錦簇,彩蝶飛舞;可以想到綠草茵茵,芳草萋萋;可以想到鶯歌燕舞,蜂群嗡嗡……
四、培養(yǎng)換位習慣,在怡情中高尚
教師自己在深入鉆研教材的過程中,要通過言行和聲情等手段,用自己火熱的情感來觸動學生平靜的內(nèi)心。教師要學會換位,想一想自己到底感悟了多少。只有下水才知深淺,從而才能由衷地對學生進行是與非、善與惡、真與假、美與丑的教育。
如在《小草和大樹》的教學中,教師啟發(fā)學生:當20歲的夏洛蒂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認為最好的作品寄給當時鼎鼎大名的“桂冠詩人”,希望得到前輩的指導時,遇到了怎樣的情景?課文是這樣描寫的:“她苦苦地等了幾個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等到一封遠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詩稿原樣退回,騷塞還以傲慢的冰冷冷的口吻訓誡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樹都是上帝的安排。放棄你可貴而徒勞的追求吧——文學不是婦女的事業(yè),而且也不應該是婦女的事業(yè)?!苯處熆芍笇W生討論:哪些字眼讓你覺得刺心的疼痛?
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假想自己就是作者,就處在文章所描繪的情境中。這樣,學生的心靈必定會受到感染,情感必定會激起波瀾。
總之,小學生可塑性很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有了好的習慣,一切才會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