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睿
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采用鋼板內固定和外固定架治療的臨床體會
李凌睿
目的 分析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采用鋼板內固定和外固定架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64例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甲組(34例)和乙組(30例), 分別采用鋼板內固定(甲組)以及外固定架固定(乙組)治療, 對比兩種固定方法的治療效果。結果 甲組患者的治療優(yōu)良率、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骨折復位情況明顯優(yōu)于乙組,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患者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 復位固定效果良好, 可應用推廣。
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鋼板內固定;外固定架
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為一種比較常見的骨折疾病, 老年以及婦女比較多發(fā), 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為研究有效治療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疾病, 本次研究中采用鋼板內固定以及外固定架治療, 對比分析治療效果, 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從2012年12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38例,年齡58~76歲, 平均年齡(67±3.1)歲。左側骨折26例, 右側骨折28例, 雙側骨折10例, 均為閉合性骨折疾病。損傷原因:交通傷25例, 墜落傷20例, 摔傷19例。64例患者按照手術方法不同劃分為兩組, 甲組34例, 乙組30例。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進行分析比較。
1.2方法 68例患者隨機劃分為兩組, 甲組采用鋼板內固定治療, 乙組采用外固定架治療。均先給予兩組患者實施臂叢組織麻醉, 之后實施手術治療。甲組治療方法:從橈骨遠端掌側入路, 于腕屈肌橈側邊緣進入, 并在直視下復位骨折,保證橈骨的尺偏角、掌傾角以及橈骨長度恢復正常。若出現嚴重的骨折壓縮缺損, 復位間隙>5 mm, 將自體髂骨置入, 保證解剖復位情況良好。乙組治療方法:在橈骨橈背側和第2掌骨處分別作出2個切口, 并對肌腱肌肉實施鈍性分離, 之后垂直作出骨干鉆孔, 固定好螺釘, 牽引后實施骨折復位,保證復位情況良好, 固定外固定架, 盡量保證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正常。
1.3術后護理 甲組術后第1天可引導患者進行指間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以及腕關節(jié)功能鍛煉, 先在健手的輔助下被動進行活動, 逐漸恢復到自主活動, 若嚴重粉碎為骨折, 有較嚴重的骨缺損情況, 術后可采用短臂石膏14 d, 并在固定期間固定好指間關節(jié)以及掌指關節(jié)。乙組術后可引導患者進行手指屈伸以及前壁關節(jié)旋轉運動, 術后3周左右可逐漸進行腕關節(jié)活動, 6周左右將外固定架拆除, 引導患者進行腕關節(jié)功能鍛煉。
1.4觀察指標以及療效判定 觀察兩組患者的掌傾角、尺偏角、橈骨短縮情況以及治療效果。根據患者的關節(jié)活動情況、手指感覺進行評分, 優(yōu)為18~20分;良為15~17分;中為12~14分;差為<11分[1]。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患者優(yōu)18例, 良14例, 中、差2例, 優(yōu)良率94.1%, 乙組患者優(yōu)14例, 良12例, 中、差4例, 優(yōu)良率為86.7%, 甲組患者的優(yōu)良率明顯優(yōu)于乙組(P<0.05), 甲組切口感染1例, 給予消炎藥物治療后病情痊愈;乙組治療后螺釘松動3例, 釘孔感染3例, 甲組并發(fā)癥少于乙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復位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復位效果對比
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是指旋前方肌近側緣偏遠部位的骨折疾病, 多是因高能量受損, 或合并骨質疏松, 導致骨折受損, 影響到關節(jié)面。該疾病為一種比較常見的骨折疾病, 多是因跌倒而采用手掌撐地, 在外力作用下導致骨折發(fā)生。臨床主要采用石膏固定以及手法復位, 骨折愈合效果良好, 但對于嚴重粉碎骨折或部分關節(jié)面中心壓縮骨折疾病, 可采用夾板或石膏固定, 治療效果不佳[2]。本次研究中, 甲組患者采用鋼板內固定治療, 乙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療。研究中對比兩組患者橈骨短縮、尺偏角以及掌傾角情況, 甲組復位效果明顯優(yōu)于乙組。采用外固定架實施固定, 可利用韌帶的牽引作用聚攏骨塊, 實現骨折復位。但在復位部分碎塊時,解剖復位效果不佳。鋼板內固定方法是采用切開復位, 有利于保證掌傾角、前傾角以及橈骨長度的恢復, 并進行自體植骨, 復位穩(wěn)固。實施鋼板內固定治療有利于患者術后身體功能的早日恢復, 可有效防止肌腱發(fā)生粘連、關節(jié)僵直, 復位效果良好[3]。本次研究中, 甲組患者的優(yōu)良率為94.1%, 乙組患者的優(yōu)良率為86.7%, 甲組優(yōu)良率明顯優(yōu)于乙組。采用外固定治療常見不良反應為螺釘松動, 釘道感染, 其中甲組并發(fā)癥明顯少于乙組, 表明采用鋼板內固定治療更為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 給予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患者采用鋼板內固定治療, 具有微創(chuàng)效果, 可有效減少骨折端暴露, 較小影響局部血運, 解剖復位效果良好, 有利于腕關節(jié)功能早日恢復,且安全可靠, 值得應用推廣到臨床治療中。
[1] 周顯國, 李賦勇.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的治療體會.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3, 32(2):94-95.
[2] 白永哲, 王麗艷, 李云.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與外固定架治療老年人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療效分析.中國基層醫(yī)藥, 2009, 16(6):1051-1052.
[3] 袁義倫, 蘇建敏, 侯江偉.橈骨遠端骨折鋼板內固定與外固定架固定的療效比較.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1, 9(13):242-243.
2014-05-19]
526600 廣東肇慶市德慶縣人民醫(y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