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萬芬 李會林
布地奈德聯(lián)合特布他林對毛細支氣管炎的療效及肺功能的影響
方萬芬 李會林
目的 觀察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合硫酸特布他林霧化吸入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的療效及其對肺功能的影響。方法 72例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6例)給予抗感染、抗病毒、吸氧、止咳、化痰、糾正酸中毒、補液、平喘等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36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氧動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及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混懸液,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及肺功能指標。結果 觀察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χ2=3.8528, 4.5714, P<0.05);觀察組患兒的喘憋消失、咳嗽消失、哮鳴音消失、心率正常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3 d后觀察組六項肺功能指標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t=8.7131, 3.5481, 2.8465, 3.2750, 3.2947, 5.5562, P<0.01)及對照組(t=2.4461, 2.4216, 2.0562, 2.0043, 2.0198, 3.1162, P<0.05或 P<0.01)。結論 布地奈德聯(lián)合特布他林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有協(xié)同作用, 可盡快緩解喘憋癥狀及體征的恢復, 縮短病程及住院時間, 改善呼吸功能, 依從性好。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霧化吸入;毛細支氣管炎;肺功能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較常見的一種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臨床上以下呼吸道梗阻所致的喘憋為特征[1]。糖皮質激動劑及β2受體激動劑聯(lián)合霧化吸入治療急性毛細支氣管炎可以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 許多研究已有報道[2,3]。但關于二者對肺功能有無改善, 報道較少。為此本院通過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 采用布地奈德聯(lián)合特布他林霧化吸入, 并設立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 觀察其治療前后肺功能改變, 并予以分析與評價。
1.1一般資料 2010年6月~2011年9月選擇在本院兒科住院治療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72例, 均符合《實用兒科學》第7版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標準[4]:①年齡<2歲;② 起病均在3 d之內, 急性起病, 發(fā)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突然發(fā)作性喘憋為本病的特征;③發(fā)作時煩躁不安, 呼吸、心率增快, 有鼻翼煽動, 三凹癥, 發(fā)紺明顯, 發(fā)熱或不發(fā)熱,多為弛張熱, 兩肺可聞及廣泛哮鳴音或中細濕啰音;④X線檢查均有肺紋理紊亂、增粗、小斑片狀影及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氣腫。并除外喉氣管軟化、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先天性心臟病、佝僂病、肺結核及支氣管異物等疾病, 并且入選前3 d沒有應用糖皮質激素及β-受體激動藥。在家長知情同意后,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36例, 其中男23例,女13例, 平均年齡(4.6±1.3)個月, 平均病程(3.2±1.1)d;對照組36例, 其中男24例, 女12例, 平均年齡(4.7±1.2)個月,平均病程(3.3±1.0)d;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體重、病程、喂養(yǎng)史、病情輕重等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補液維持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加用α-糜蛋白酶4000 U+地塞米松0.1~0.2 mg/kg+生理鹽水2~3 ml氧動霧化吸入;觀察組加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普米克令舒, 1 mg/2 ml, Astra Zeneca Pty Ltd 澳大利亞, H20090903)+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混懸液(博利康尼, 5.0 mg/2 ml, Astra Zeneca AB, Sweden, H20030642)+生理鹽水2~3 ml氧動霧化吸入, 其中體重10 kg以下患兒吸入布地奈德0.5 mg, 硫酸特布他林1.25 mg;體重10 kg及以上患兒吸入布地奈德1 mg, 硫酸特布他林2.5 mg, 每次用完藥物為止, 2次/d, 直至癥狀消失。兩組均用相同的氧動霧化器(美國Hudson RCI公司生產), 均以氧流量5~6 L/min驅動, 治療7 d后隨訪觀察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3觀察指標 喘憋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心率正常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
1.4肺功能測定 治療前及治療3 d后檢測肺功能。先清除鼻咽分泌物, 待患兒入眠后應用德國Jaeger 公司生產的MS-Baby-Body 嬰兒體描箱進行測定。讓小兒仰臥, 適當伸展頸部, 用面罩緊扣口鼻, 不能漏氣, 通過肺流速傳感器直接測定流速。一般安靜睡眠期間做 5 遍為 1 次, 每遍測 20次呼吸, 取平均值。由同一醫(yī)師操作以確保機器性能穩(wěn)定,六項肺功能指標:呼吸頻率(RR), 潮氣量(VT), 功能殘氣量(FRCp leth), 達峰容積比(VPTEF/VE), 達峰時間比(tPTEF/tE),有效呼吸道阻力(Reff)。
1.5療效判斷標準[5]顯效:治療3 d內咳嗽、氣促、喘憋癥狀緩解(R<40次/min), 肺部喘鳴音及濕啰音消失, 經皮測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有效:治療3~7 d, 咳嗽、氣促、喘憋緩解, 肺部體征好轉或消失, 經皮測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無效:治療7 d后咳嗽、氣促、喘憋無緩解, 經皮測血氧飽和度未恢復正常, 肺部體征無好轉??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6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8528, 4.5714, 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喘憋消失、咳嗽消失、哮鳴音消失、心率正常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兒治療前和治療3 d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在RR、VT、FRCp leth、VPTEF/VE、tPTEF/tE、Reff指標中, 治療前兩組相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2131, 0.2735, 0.1689, 0.4158, 0.3165, 0.2693, P>0.05)。治療3 d后觀察組六項肺功能指標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t=8.7131, 3.5481, 2.8465, 3.2750, 3.2947, 5.5562, P<0.01)及對照組(t=2.4461, 2.4216, 2.0562, 2.0043, 2.0198, 3.1162, P<0.05或 P<0.01);對照組的RR和Reff較治療前有顯著改善(t=5.9446, 2.4105, P<0.01, P<0.05), 余下的指標(VT, FRCp leth, VPTEF/VE, tPTEF/ tE)治療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2719, 0.7684, 1.0810, 1.4281, 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兒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患兒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shù)喘憋消失咳嗽消失哮鳴音消失心率正常住院時間觀察組363.7±1.2a4.3±1.4a4.1±1.6a3.3±0.9a6.5±1.6a對照組364.5±1.85.2±2.05.0±1.73.9±1.37.4±1.8 t 2.21882.21192.31312.27682.2422 P <0.05<0.05<0.05<0.05<0.05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和治療3 d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和治療3 d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治療前兩組比較aP>0.05;觀察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b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cP<0.05,d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eP<0.01,fP<0.05,gP>0.05
組別例數(shù)RR(次/min)VT(ml/kg)FRCp leth(ml)VPTEF/VE(%)tPTEF/tE(%) Reff[kPa/(L·s)]觀察組36治療前44.2±9.8a5.8±1.5a203.4±97.3a22.8±5.2a19.5±6.8a6.4±3.2a治療后28.6±4.4bc6.9±1.1bc145.0±75.4bc26.7±4.9bc25.1±7.6bc3.0±1.8bd對照組36治療前43.7±10.15.9±1.6199.5±98.623.3±5.020.0±6.66.2±3.1治療后31.8±6.5e6.3±1.0g183.1±81.7g24.5±4.4g22.0±5.2g4.6±2.5f
2.4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兩組均未發(fā)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
急性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5], 其他病原體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腸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等,臨床上以咳喘、憋悶為主要特點, 多見于2歲以下小兒, 6個月以下小嬰兒發(fā)病率最高[6], 冬春季高發(fā)。其發(fā)病與嬰幼兒的支氣管解剖學特點有關[7]。病變主要侵及直徑>5~300 μm的細支氣管, 炎癥導致氣道上皮的壞死脫落, 組織水腫和黏液分泌增多, 在小氣道內形成黏稠黏液栓及支氣管平滑肌痙攣, 使氣道過度充氣或萎陷[8], 使呼吸道阻力明顯增加, 從而引起肺通氣、換氣功能障礙, 導致喘憋的急性發(fā)作。因此有效解除平滑肌痙攣、控制氣道炎癥、減少分泌物滲出、保持呼吸道通暢成為治療毛細支氣管炎、控制喘憋發(fā)作的關鍵。
布地奈德是新合成的局部吸入型腎上腺皮質激素, 具有較高的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力, 抗炎作用是地塞米松的20~30倍。霧化吸入后即可到達全肺, 它能增強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和溶酶體膜的穩(wěn)定性, 抑制免疫反應和降低抗體合成, 從而使組胺等過敏活性介質的釋放減少和活性降低。減輕抗原抗體結合時激發(fā)的酶促過程, 抑制支氣管收縮物質的合成和釋放而減輕平滑肌的收縮反應[9,10]。減少腺體分泌,降低呼吸道阻力迅速緩解喘息癥狀。并可減輕哮喘誘發(fā)的肺泡型上皮細胞超微結構損傷[11]。霧化吸入此藥物后, 在肺內沉積率較高, 停留時間長, 生物獲得性低, 有較高的肝臟首過效應, 經口咽吞入的藥物90%經肝臟有關代謝被滅活基本不表現(xiàn)全身作用, 因此全身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極低。它還能增強β2受體激動劑特布他林的支氣管擴張作用, 較地塞米松具有更高的親脂性, 可減慢藥物從脂質間的釋放, 延長皮質激素的局部抗炎作用時間。硫酸特布他林是一選擇性激活β2受體的腎上腺素能激動劑, 具有親水性, 氧氣驅動霧化吸入后可形成氣溶顆粒, 迅速彌散至下呼吸道, 能直接作用于細胞上β2受體使支氣管平滑肌舒張, 同時抑制內源性致痙物的釋放, 抑制由內源性介質引起的水腫, 對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有增強其纖毛運動, 增加Cl-向氣道轉運和促進分泌,有助于黏液稀釋加速消除, 通過氣霧吸入后肺部可維持較長時間的高濃度, 提高支氣管黏膜纖毛上皮細胞的廓清能力。所有患兒在急性發(fā)作時均存在缺氧, 如果利用壓縮霧化機或超聲霧化吸入藥液的同時無法吸氧, 氧動霧化用藥同時改善缺氧, 達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12]。
嬰兒肺功能檢查是判斷病情、評估療效、推斷預后的實用和可靠的方法[13]。FRCp leth是由肺的彈性力度與胸壁彈性力度之間的平衡所決定, 能準確反映毛細支氣管的呼吸道損傷、氣體潴留情況, 可做為觀察病情變化的敏感指標;Reff、tPTEF/tE、VPTEF/VE 能反映小呼吸道阻力及流速變化,可做為判斷呼吸道阻塞嚴重程度及預后的重要指標。本實驗研究表明:觀察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觀察組患兒的喘憋消失、咳嗽消失、哮鳴音消失、心率正常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治療3 d后觀察組六項肺功能指標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提示在常規(guī)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的同時霧化吸入布地奈德及硫酸特布他林能降低氣道高反應性, 消除氣道炎癥, 降低氣管阻力, 改善肺功能, 縮短住院時間, 不良反應少, 操作方便, 易被廣大患兒家屬所接受, 值得臨床推廣。
[1] 白珺, 徐佩茹.毛細支氣管炎的診治進展.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9, 24(4):312-314.
[2] 楊康治, 吳少華, 陳正珊.普米克令舒聯(lián)合西咪替丁輔助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評價.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7, 22(12): 940-941.
[3] 吳嵐瑩, 胡又蘭, 戴強, 等.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干粉吸入劑和喘可治聯(lián)合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研究.臨床兒科雜志, 2009, 27(7):682-685.
[4] 胡亞美, 姜載方.諸福堂實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2:1199-1200.
[5] 白波.沙丁胺醇聯(lián)合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療效分析.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8(6): 537-538.
[6] 劉恩梅, 彭才靜.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治進展.臨床兒科雜志, 2011, 29(8):705-707.
[7] 洪建國.嬰幼兒哮喘的診斷和早期干預.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7:22(9):650.
[8] 陳福將, 李昌崇.毛細支氣管炎的藥物治療研究進展.國際兒科學雜志, 2007, 34(2):101-103.
[9] 張華, 黃英, 劉成軍, 等.布地奈德佐治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兒科藥學雜志, 2007, 13(5):57-58.
[10] 紀經智, 陳壯桂, 李鳴.布地奈德霧化懸濁液聯(lián)合復方異丙托溴銨治療兒童哮喘發(fā)作的療效觀察.廣東藥學院學報, 2007, 23(2): 211-213.
[11] 郁志偉, 張建華.布地奈德對哮喘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細胞的影響.臨床兒科雜志, 2009, 27(9):870-872.
[12] 王巖, 陳朝元, 何順勇.氧驅動吸入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控制哮喘急性發(fā)作.中華兒科雜志, 2007, 45(6):461-462.
[13] 林劍, 周筱春, 蔡曉紅, 等.毛細支氣管炎患嬰肺功能檢測及評價.臨床兒科雜志, 2007, 25(6):510-512.
2014-06-03]
473000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藥學部
方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