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舒揚
(浙江師范大學,浙江 金華 321004)
中國美學之境在東方平面設計中的體現
孟舒揚
(浙江師范大學,浙江 金華 321004)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國美學也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目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被越來越多地運用于設計之中進而成為設計師們手中的重要設計元素,而中國美學思想也在其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和表達。當代的平面設計工作者應該更好地去了解和研究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美學精神與文化蘊涵,在讓傳統(tǒng)文化為現代設計服務的同時也很好地宣揚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獨特意境和民族個性。
中國美學;平面設計;傳統(tǒng)文化;意境
中國美學包含著非常重要且有著鮮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美學思想與觀念。其中稱之為“境”的重要美學范疇,在中國美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筆者想討論和闡述中國美學之境在東方平面設計中的具體體現。
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然而中國美學的發(fā)展歷史并不長。最早起源于德國的美學思想,在擁有幾千年文明的中國卻只有短短一個世紀的歷史。而中國美學的定位也一直是眾多美學研究者所關注的焦點之一。中國美學到底是美學在中國,還是中國本身所擁有的獨到美學,筆者更傾向于第二種觀點。筆者認為,中國美學所表達的就是中國文化本身所獨有的一種生活及美的感受,這種感受是在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生發(fā)的。中國自古以來就延續(xù)了孔孟之道、儒家之學,傳統(tǒng)文化早已深入人心,中國的美學觀念也在傳統(tǒng)文化的滋潤下得到萌芽和發(fā)展。事實上,美學作為審美意識的理論形態(tài),在中國自古即有之,只是沒有使用“美學”這個專門詞匯而已。細而言之,中國沒有“美學”,和中國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原因是一樣的:由于缺乏邏輯體系,邏輯和體系是構成學科的基本條件。古代中國的主體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重現世、重實踐理性、重道德人倫,不重視形而上學的思辨,因而中國沒有邏輯分析的傳統(tǒng),缺乏理性思維,這是美學未能正式產生于中國的首要原因。
因此,盡管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產生于18世紀,20世紀由西方進入中國,連“美學”一詞也是來自日本學者中江兆明,但筆者始終堅信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與文化藝術傳統(tǒng)的東方大國,其古代傳統(tǒng)包含著豐富的美學思想,人們關于美與藝術的思考遠在美學一詞傳入中國之前就已開始,*宋曉:《淺析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現代藝術設計的關系》,《美術界》2009年第1期,第69頁。*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美學》,《民族藝術研究》2004年第1期,第4-13頁。而且中國作為一個東方大國的事實和特點本身決定了中國美學從一開始就與西方美學有著顯著的不同,跨越了中西文化的遼闊地域和復雜多樣的文化內涵,在異質文化之間的劇烈沖突與相互交融中展開,形成了一種跨文化的中西比較美學。而中西方美學的差異源于兩者“宇宙觀”的差異。西方所崇尚的亞里士多德“認識論”,反映了西方美學的內涵所在。西方美學講究對物體本身形態(tài)的認識以及對事物秩序與比例之美的把握,體系完整且富有邏輯。中國人所崇尚的“宇宙觀”是對“道”的認識,同樣中國美學也完全體現了儒道文化蘊藏的大智慧。正如儒道文化中那種“重心略物”的思想,將“天人合一”視為美的最高境界,而這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美學思想。
所謂“無事在身,并無事在心,水邊林下,悠然忘我,詩從此境中流出,哪得不佳”*徐增:《而庵詩話》,《詩探索》1981年第2期,第28頁。,即美的原因在于“境”,有了“境”便開始有了美。而我們同樣可以得知“境”本身是高于“象”的,在西方人的美學觀念之中“象”是事物外表的本身,是一種典型具象的形的體現。然而中國美學不認為真正的美是完全顯之于形的,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挖掘,是人在審美活動中用心靈去關照外界對象,在把握和領會對象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在自己的意識領域里超越外在的形象,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意蘊和境界。也就是說“境”是一種完全自覺自足的審美形態(tài),它是個人精神活動的產物,以對象形態(tài)為依據而又超越于對象形態(tài),實現主體的心靈與對象形態(tài)的水乳交融。因此,“境”是個人的思想意識表現出的一種源于“象”而高于“象”的獨特審美感受,“境”是一種超過與現象本身的特殊感悟。例如,中國諸多書畫名家和文學大師創(chuàng)作作品,通常是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以及場景,進入無限的時空,進而對整個人生、歷史與宇宙獲得哲理性的領悟和感受,使作品具有無窮想象空間的審美意境。當一件作品具有獨特的意境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自身的品質內涵和藝術價值。中國美學中“境”的范疇也同樣是中國美學所獨有的特殊審美追求,*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新高考:高二語文》2012年第5期,第38-40頁。這亦能彰顯中西方美學之差異及特色,*徐增:《而庵詩話》,《詩探索》1981年第2期,第28頁。從側面也反應了中國美學的確是中國所特有的一種美學思想的總和,類似于西方的美學思想,同時又區(qū)別于西方美學。中國獨特的美學思想,講究“天人合一”的審美視野。而“境”一詞則是在“天人合一”的中國式審美視野中得到了具體體現。同樣,中國美學推崇“無言而心悅”的審美接受觀,正如“境”一詞中所包含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殊審美感受。
中國美學中“境”的概念同樣在當代東方平面設計中有著重要的體現?!跋蟆睘閷崱熬场睘樘?,“境”是一種虛幻的美的體現。以下筆者將介紹2位知名平面設計大師及其作品,從中闡述“境”在優(yōu)秀平面設計作品中的豐富體現。
1.靳埭強先生及其作品。靳埭強先生在平面設計界是當之無愧的大師級人物,他曾獲得過300多個設計類的獎項,其中多數是國際平面設計界的一流大獎。他自身擁有著相當扎實的文學功底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非常深入的理解和認知,所以在他的作品之中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體現就顯得十分自然。他的作品通常不止于觀眾視覺形象上的刺激和滿足,更在于傳統(tǒng)文化思想在意境上的傳達和帶動,為此他也被譽為是設計界的“水墨大師”。靳埭強主張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并強調這種相融并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在對中國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靳埭強最為成功的一點在于運用西方設計方式表達自身設計理念的同時,真正傳遞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他的作品不僅僅是中西合璧的藝術佳作,更重要的是通過平面設計這一西式的藝術創(chuàng)作方式向世人傳達屬于中國的美學態(tài)度。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便是中國銀行的標志設計,在一個大大的紅色圓圈中央有一個“中”字,從外形上去看,或許只是一個簡單的“中”字和圓圈的組合,但其中蘊含更為深邃的傳統(tǒng)理念和中國貨幣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其中“中”字和紅色圓圈組成的銅幣形狀也正印證和體現了中國古錢幣的象征意義,暗合天圓地方之意的中國式意境。2004年,他為蘋果公司在華設計的logo整合了東西方的設計理念,在體現西方科技美感的同時極好地表現出了屬于東方美學中所獨有的意境和神韻。
2.原研哉先生及其作品。原研哉是著名的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在設計界擁有眾多的追捧者。雖然說“境”本屬于中國美學的范疇,但在原研哉的作品中“境”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原研哉本身是日本品牌無印良品的首席品牌設計師,而他的設計理念在產品之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比如,無印良品最具代表性的宣傳海報,在空蕩的畫面之中最佳的位置體現出了無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在整體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用簡單的白色和藍色便把畫面分割成了天與地,在畫面的右下方有一個小人在其中起到了點睛的作用,而正是這一個小人的出現構造出一種“空”的意境(見圖1)。在其作品中我們不僅感受到視覺上的美感,同時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原研哉大師“設計是空”的理念和從中所表達出的意境之美。
圖1 無印良品宣傳海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國美學也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目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被越來越多地運用于設計之中并成為設計師們的重要創(chuàng)意元素,眾多設計大師都已早早地將他們的創(chuàng)作融入了中國美學思想,其中不乏“境”在平面設計中完美體現的作品。當代的平面設計工作者,應該更好地去了解和研究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及其美學精神,并通過對傳統(tǒng)意義的傳承與關照以彰顯設計藝術的現代感。應當認識到,探索中國傳統(tǒng)美學之境的文化內涵,找出它與設計師個性的碰撞點,進而形成獨特的設計風格,這才是平面設計工作者追求設計本土化的精髓所在。*代迅:《去西方化與再中國化:全球化時代中國美學研究的問題與方法》,《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年第2期,第149-157頁。
(責任編輯 陳漢輪)
Reflec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Oriental Graphic Design
MENG Shuyang
(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Zhejiang, 321004,China)
Chinese culture is profound, and Chinese aesthetics also has an extremely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t present,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in designs and has become important design elements in designers’ hands, where Chinese aesthetics and ideology have also
specific manifestation and expression. Contemporary graphic designers should be better to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aesthetic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so as to le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serve in modern design as well as to promote the unique mood and ethnic character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Chinese aesthetics; graphic design; traditional culture; artistic conception
孟舒揚,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師范大學2012級藝術設計專業(yè)碩士生。
10.3969/j.issn.1671-2714.2014.00.023
在線優(yōu)先出版日期:201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