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副書記 省委黨校校長 趙 勇
今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委報送的《關(guān)于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情況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明確提出要“引導黨員干部爭當百姓喜愛的好官”。這個重要批示在全省乃至全國都產(chǎn)生了強烈反響。黨校的核心職能就是教育培養(yǎng)領(lǐng)導干部,黨校學員的核心任務就是學習怎么更好地當領(lǐng)導干部。從教和學的角度講,我們的共同任務就是造就更多的好官。今天,借省委黨校開學的機會,我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如何做“百姓喜愛的好官”這個命題,談幾點體會。
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就有公共事務的管理者,就有實際意義上的官。努力使管理者成為“好官”,始終是中國政治文化中備受矚目的話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爭當百姓喜愛的好官”,寥寥數(shù)語,卻字字千鈞。這簡單的九個字道出了為官從政的一個永恒主題,體現(xiàn)了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對黨的光榮傳統(tǒng)的弘揚、對群眾期許和時代需要的回應,是新時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shè)必須回答好的重大課題。
(一)爭當百姓喜愛的好官,歷來是從政者的不懈追求。中國傳統(tǒng)政治倫理包含著深厚的民本思想,不論哪一家哪一派,在強調(diào)重民愛民方面都殊途同歸。儒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治世為政的根本原則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道家明確主張圣人當“以百姓之心為心”;佛家雖然強調(diào)出世,但也把“救苦救難、普度眾生”作為神圣使命;就連主張嚴刑峻法的法家,也認為“法者所以愛民也”。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古代的為官者普遍把造福百姓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把百姓的愛戴敬仰作為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比如,大文學家蘇軾一生多次被貶謫流放,不管經(jīng)歷多少艱難困苦,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謀事干事、施惠于民。他自嘲自己的經(jīng)歷,“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地方雖然都是他被貶的地方,但他仍時刻惦念民生疾苦,努力為當?shù)匕傩罩\利造福。被貶黃州時,“不得簽書公事”,沒有任何權(quán)力,仍撰文寫詩宣傳推廣插秧拔秧用的“秧馬”,以減輕農(nóng)民的勞動強度;被貶惠州時,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疏浚湖泊、修筑長堤;被貶儋州時,辦學堂、興教育、搞農(nóng)業(yè),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學于他。雖然在河北定州只有短短九個月,但辦了不少實事。他向老百姓傳授和推廣種稻技術(shù),并總結(jié)整理農(nóng)民插秧時的小調(diào),形成了廣為傳唱的“插秧歌”,也就是現(xiàn)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地方劇種“定州秧歌”。像蘇軾這樣的好官,在中國古代還有很多,魯迅把這些人尊稱為“中國的脊梁”。中國共產(chǎn)黨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遺產(chǎn),新中國成立以來,涌現(xiàn)出了焦裕祿、鄭培民、孔繁森、楊善洲等很多百姓喜愛的好官。做好官,越來越成為每位黨員干部的精神追求。
(二)爭當百姓喜愛的好官,始終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歷朝歷代的老百姓都把自己當成弱勢群體,希望有青天大老爺為自己做主,感到有了清官、有了好官,就有了依靠、有了保障。千百年來,老百姓始終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好官的愛戴和敬仰,活著的時候送“萬民傘”、樹“功德碑”,去世后建祠修廟、焚香祭拜,并通過戲曲文學等藝術(shù)形式讓他們流芳千古。明朝清官海瑞去世時,老百姓悲痛不已,出喪當天,不少店鋪自發(fā)停業(yè)哀悼,很多老百姓白衣白帽為他戴孝,長江兩岸夾道送別的人群綿延百里。如今,時代不同了,但百姓對好官的期待之心沒有變。最近,微信上流傳著一段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任職時接受延安電視臺采訪的視頻,講他在延安當村黨支部書記的經(jīng)歷,令人感動。他在那里為當?shù)厝罕娮隽撕芏鄬嵤潞檬?,讓農(nóng)民吃上了飽飯,人們非常感激他。后來,他要到清華大學讀書,臨行那天早晨,一推開門,發(fā)現(xiàn)外面站滿了很早就趕來送別的鄉(xiāng)親們。為了不打擾他睡覺,這些人靜悄悄地在門外一直等著??吹竭@一幕,總書記激動得流下了熱淚。我們在工作中也有這樣的感受,如果心里想著老百姓、為老百姓辦了好事實事,他們送來的就是掌聲和笑聲,就會在茶余飯后夸獎你、表揚你。這是中國老百姓的期盼,也是我們每位黨員干部應當追求的目標。
(三)爭當百姓喜愛的好官,一直是時代發(fā)展的強烈呼喚。每一個時代的進步,都是好官和人民群眾共同推動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但是馬克思主義從來不否認英雄的作用、好官的作用。一位好官,可以推動時代的進步,推動一個地方的發(fā)展,推動一個國家的進步。張居正是歷史上最受人推崇的宰相之一。在任十年里,他堅持善始善終,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財政上,推行一條鞭法,使過去虧空的財政變成了每年盈余400萬兩以上;軍事上,起用了戚繼光等名將鎮(zhèn)守邊關(guān),穩(wěn)定了國家,維護了政權(quán);吏治上,實行綜合實名考核,用一套系統(tǒng)的方法考核各級官員。張居正在任時期,是明代發(fā)展最快的時期之一。從現(xiàn)實情況看,一個好的地方官,比如市委書記或縣委書記,兩三年就能夠改變這個地方的面貌,這樣的事例有很多。可以說,從為政者的精神追求到老百姓的熱切期盼,再到時代進步的呼喚,都希望出現(xiàn)越來越多百姓喜愛的好官,我們共產(chǎn)黨人應該時刻牢記這一點。
什么是百姓喜愛的好官?好官的標準是具體的、歷史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好官的標準和要求也不一樣。在封建社會,好官的標準往往是忠君、愛民、清廉、公正。比如,在司馬遷筆下,行教、清廉、守法便是好官。三國末年,清、慎、勤成為好官標準,清官逐漸成為好官的代名詞。唐太宗時期,把圣明、賢良、忠誠、睿智、貞潔和正直作為好官的標準。那么,在新的歷史時期,好官的標準是什么?通過前一段時間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每個人心中都有了一把標尺。老百姓給哪些官提的意見多,又對哪些官盛贊,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開展,好官的標準越來越清晰?,F(xiàn)在,最患的是不均,最恨的是不公,最煩的是不為。在溫飽問題已經(jīng)解決的情況下,百姓對為政不公很關(guān)注,很多上訪都緣于此。以問題為導向,反過來思考好官應是什么標準,我認為,好官的標準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我們要深刻領(lǐng)會,準確把握。
(一)信念堅定是好官的“靈魂”,體現(xiàn)政治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理想信念堅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標準,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這一條。如果理想信念不堅定,不相信馬克思主義,不相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上不合格,經(jīng)不起風浪,這樣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們黨需要的好干部。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高屋建瓴,一語中的。最近,全國正在清理裸官,要說這些人信念堅定,恐怕得大打問號。理想信念是“定海神針”,是每一名干部內(nèi)心的一道指令,是一個總開關(guān)。我們想什么、干什么,都遵循這道指令。理想信念不是空的,更不是虛的。如果沒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黨的堅定信念,誰都有可能出問題??匆恍┴澑賳T的心路歷程,首先是在這個問題上產(chǎn)生了動搖。無論是順境逆境,最重要的是方向正確。如果方向錯了,事業(yè)和前途也就毀了。
信念如何內(nèi)化于心是最重要的。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歷史轉(zhuǎn)折中的鄧小平》讓人深受教育。鄧小平同志就是堅守理想信念的楷模。他講道:“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jié),要團結(jié)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jié)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痹诘谌伪弧按虻埂焙螅依锶苏J為他這次可能有生命危險。鄧小平同志也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他說,不管遇到什么情況,就是把我抓起來槍斃,共產(chǎn)黨不會垮,相信共產(chǎn)黨有這個本事。這種內(nèi)心的堅定信念,使得他無論遇到何種情況都能從容應對,即使經(jīng)歷三落三起,都始終堅信黨,堅信黨的事業(yè)。而現(xiàn)在我們一些同志感到官做小了、進步慢了,或者工作崗位艱苦,就牢騷滿腹,對黨抱怨。從根本上講,就是因為信念動搖了,總開關(guān)出了問題。
信念堅定,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從內(nèi)心深處擁戴黨中央、追隨黨中央,不折不扣地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出的一系列重大舉措,老百姓都拍手叫好,國際社會也一致好評。特別是中央出臺“八項規(guī)定”,反“四風”、反腐敗,深得黨心民心。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未來黨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chǔ),全黨上下“三個自信”更堅定了,對中央的忠誠度更高了;打下了良好的組織基礎(chǔ),每位黨員干部都在“熔爐”里面走了一遭兒,在“油鍋”里滾了一圈兒,得到了升華和歷練,組織上也把每個人看得更清楚了;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chǔ),群眾和黨的關(guān)系越來越密切,覺得黨越來越有希望了;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chǔ),黨內(nèi)嚴格遵守“八項規(guī)定”,黨風帶動了社會風氣的好轉(zhuǎn),社會上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社會共識越來越多;打下了良好的發(fā)展基礎(chǔ),黨中央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忍得一時陣痛,贏得長遠發(fā)展,把轉(zhuǎn)方式、調(diào)結(jié)構(gòu)擺在突出位置,把創(chuàng)新驅(qū)動作為重大發(fā)展戰(zhàn)略。我們應該對這樣的黨中央充滿信心。
(二)為民服務是好官的“根本”,體現(xiàn)價值追求?!爱敼俨粸槊褡鲋?,不如回家賣紅薯”,這句俗話生動形象地道出了老百姓對官員的期盼。對百姓來講,不在乎干部的官職有多大,不在乎干部的調(diào)門有多高,最在乎的是干部能不能為自己辦好事辦實事。正因如此,我國歷代仁人志士都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為人生追求。如“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的周公旦,“勵精圖治、造福百姓”的西門豹,“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鄭板橋,等等,他們?yōu)榘傩諊I心瀝血,至今為世人傳頌。
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用“百姓喜愛”這四個字,回答了黨員干部應該為誰辦事、對誰負責、由誰評判的問題,生動具體地體現(xiàn)了黨的群眾立場、群眾觀點和群眾史觀。做百姓喜愛的好官,為民服務是一條根本原則。去年8月和今年初,《河北日報》相繼刊發(fā)了《同呼吸才能心相印》《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兩篇紀實,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期間的崇高風范和為民情懷。一個年輕的縣委書記,一心為了老百姓,騎著一輛破自行車走遍正定每個村子,吃飯經(jīng)常隨便啃個冷饅頭。在這種情況下,他堅持為民請命,針對虛報浮夸糧食產(chǎn)量導致征購交得多、老百姓吃不飽飯的問題,跑中央、跑部委,硬是把征購糧減少了2800多萬斤;他動員各方面資金,搞工業(yè)強縣、科教興縣、旅游活縣,提出了一整套戰(zhàn)略,辦了很多實事好事。直到現(xiàn)在,當?shù)匕傩者€在傳頌著這些感人事跡。
(三)勤政務實是好官的“精髓”,體現(xiàn)作風素養(yǎng)。老百姓對“四風”深惡痛絕,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的專題民主生活會,每位干部都進行了反省,都有所觸動,得到了洗禮、錘煉和升華,老百姓也看到了變化。看過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的同志,都會被周總理求真務實的作風打動。周總理到武安縣伯延公社進行社會調(diào)查,了解基層真實情況,以便調(diào)整相關(guān)政策。頭幾天去,當?shù)馗刹繛榱瞬蛔屗傩模圃炝艘恍┘傧?,而他則深入群眾之中,最終摸清了實際情況,并向毛主席作了匯報,中央因此作出了取消大食堂、分戶吃飯的決定。這種務實的作風和情懷,是百姓喜愛的好官的重要標準。在我國歷朝歷代,士大夫中不乏勤政務實的楷模。唐朝開國宰相房玄齡,孜孜奉國、夙夜在公,《舊唐書》說他“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無不為”,協(xié)助李世民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清朝名相張廷玉,身兼數(shù)個要職,工作十分忙碌,常常在上下班途中在轎子上批閱文件,雍正皇帝褒揚他說:“爾一日所辦,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為開創(chuàng)康乾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梢哉f,勤政務實是每位黨員干部應有的素質(zhì)、能力和作風,也是百姓喜愛的好官的基本要素。
(四)敢于擔當是好官的“特質(zhì)”,體現(xiàn)精神境界。在好官標準的五條中,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diào)的就是信念堅定和敢于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就是敢于擔當?shù)目?,十八大以來,無論官職多高、權(quán)力多大,都堅持有腐必反,這就是為黨為民族擔當。當前,我們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特殊發(fā)展階段,矛盾很多,黨內(nèi)深層次的問題也不會通過一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能徹底解決。社會治理問題、司法不公問題等,如果任其發(fā)展,搞無為而治、擊鼓傳花,就不可能建成強國。所以,我們要敢于擔當、直面矛盾,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動時代進步,為老百姓造福。
到底什么是擔當呢?有人認為,擔當就是一種所謂的“霸氣”。為了個人權(quán)威而獨斷專行,為個人私利而鋌而走險,為哥們兒義氣而兩肋插刀,為小團體利益而違紀違法,這絕不是擔當?!拌F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所講的擔當,是為國家擔當、為老百姓擔當。敢于擔當,靠的是信念,講的是原則,比的是付出,拼的是智慧。有些人為什么不敢擔當,主要原因是理想信念有問題,缺乏敢于擔當?shù)木裰?;思想感情有距離,缺乏敢于擔當?shù)拿癖厩閼?;能力本領(lǐng)有欠缺,缺乏敢于擔當?shù)谋绢I(lǐng)素質(zhì);利害關(guān)系有顧慮,缺乏敢于擔當?shù)姆瞰I精神。這些問題不解決,擔當?shù)膯栴}就不能很好地解決。
敢于擔當是好官的特質(zhì),那些流芳千古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敢于擔當?shù)?。領(lǐng)導干部除了敢于擔當,還要解決善于擔當、能夠擔當?shù)膯栴}。有的人有這種忠誠和勇氣,但是不能擔當、不善擔當,一擔當肩膀就被壓垮了,事情就被搞砸了。所以,擔當還要講究策略方法,優(yōu)化擔當之道。善于擔當,就要增強擔當之能,提升精神境界,有擔當勇氣、有綜合素質(zhì)。同時,我們的黨組織還要為擔當者擔當。如果那些敢于擔當、敢于干事、敢于負責的人總被挑三揀四、橫加指責,甚至被雞蛋里挑骨頭,而那些什么都不擔當、不干事的人卻照樣被提拔升官,那誰還敢擔當、誰還愿擔當?為擔當者擔當,這也是個問題。
(五)清正廉潔是好官的“風骨”,體現(xiàn)道德操守。最近一系列的反腐敗事件不斷給官員和全社會敲響警鐘。清正廉潔對每一名領(lǐng)導干部來講,實際上是“1”和“0”的關(guān)系。沒有清正廉潔這個“1”,就沒有了立身之本,沒有了為官從政的平臺,沒有了做好官的機會,其他一切都將是“0”。無數(shù)事實證明,官員隊伍是否清廉,關(guān)系到一個政黨、一個政權(quán)能否堅強有力、能否長治久安。宋代岳飛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明代海瑞把官吏清廉與否,與皇朝“立千百年基業(yè),求萬世治安”聯(lián)系在一起。清朝康熙皇帝說:“官吏清廉,則海宇平矣”,認為有了更多的清官循吏出現(xiàn),才能贏得天下太平。蘇共亡黨已經(jīng)20多年了,但其教訓仍然值得我們牢記,值得我們警醒。其中重要一方面,就是蘇共已成為一個特權(quán)階層,黨的領(lǐng)導干部不能與人民同甘共苦,奢靡之風蔓延,消極腐敗現(xiàn)象越演越烈。腐敗不除,必然亡黨亡國,這是一條鐵律。我們黨一路走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戰(zhàn)勝了一個又一個敵人,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可以說,現(xiàn)在面臨的最大敵人,就是消極腐敗。保證清正廉潔,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使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制勝法寶。
這五條標準,特別是信念堅定和敢于擔當,是領(lǐng)導干部爭當百姓喜愛的好官需要始終鐫刻在內(nèi)心的尺子。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一個強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我們現(xiàn)在搞改革,說到底就是要調(diào)動人民的積極性,現(xiàn)在評價改革好不好、措施好不好,就是要看是不是有利于調(diào)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這是一個根本的評價標準。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中國夢才能匯聚起時代的洪流。這就需要有一大批能夠調(diào)動群眾積極性的百姓喜愛的好官。中央出臺“八項規(guī)定”、反對“四風”,很多官員都覺得為官不易,有的人退卻了、辭職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在經(jīng)濟上提出了“新常態(tài)”概念。我由此想到兩句話:“為官不易是常態(tài),為官不為是病態(tài)。”今后政治上有個“新常態(tài)”。有人覺得現(xiàn)在“官不聊生”,其實沒到那個程度。為官不易確實是對的,如果為官可以為所欲為,黑色收入隨便來,肥水到處有,自由裁量權(quán)隨便掌握,那一定是腐敗盛行,社會秩序和社會風氣就要出問題,最后導致百姓不滿意黨和政府。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以后,很多官員都不自由了,覺得做公務員沒什么意思,其實恰恰是因為過去有些東西扭曲了,現(xiàn)在把扭曲的東西再糾正回來,做官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如果覺得為官不易就退卻了,或者覺得為官不易就為官不為,抱著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干事的態(tài)度,這其實是一種病態(tài)。不要把為官不為當成是一種老道、一種潛規(guī)則,這種風氣如果在官場蔓延是不得了的。
(一)在價值取向上,要有追求做百姓喜愛的好官的志向。首先,如果不立志做一個百姓喜愛的好官,認為做官就是光宗耀祖、就是有特權(quán)、就是生活安逸、就是追求享受,那就永遠成不了百姓喜愛的好官。現(xiàn)在一些貪腐官員,動輒受賄上億元,這些人能說是百姓喜愛的好官嗎?他們難道不知道這些事情不能干嗎?這是因為他們的價值觀完全扭曲了。中國古人講“仁者壽”,做一個百姓喜愛的好官,不論職務高低,只要老百姓都說好,自己也能夠心安理得,就可以長壽。退下來以后,老百姓和老部下都還念你的好,就像蘇堤白堤一千多年了人們還在傳頌蘇軾、白居易一樣,人心里就會感覺欣慰。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是一種為黨為民自覺奉獻的價值取向,選擇了做共產(chǎn)黨員、做公共職業(yè),只能有這樣的追求。實際上,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當為老百姓辦了好事,到老百姓中聽到他們的表揚、看到他們的笑容時,會由衷地感到高興,比聽到任何領(lǐng)導表揚都高興。為百姓做成幾件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事,對于從政者來講是最大的欣慰。
(二)在思想感情上,要有跟老百姓坐一條板凳的樸素情感。做百姓喜愛的好官,不跟百姓一條心,不跟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百姓怎么會喜歡你?歷史上,河南南陽內(nèi)鄉(xiāng)縣的一個縣令,是從浙江交流過去的七品官,他修縣衙時立了一副對聯(lián):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用這副對聯(lián)約束下屬、約束自己,告誡大家升了官不要感到榮耀,被貶了也不要感到恥辱;告訴大家地方的發(fā)展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不要認為百姓好欺負,實際上自己也是個老百姓。從感情上覺得自己是一個普通百姓,跟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就會有一種平常心,心態(tài)上就會有一種“新常態(tài)”。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常態(tài)”這個概念非常好,把很多東西看成是一種常態(tài),不要追求特權(quán),如果覺得沒有特權(quán)就不自在,那就要出問題了。
(三)在工作作風上,要有跟老百姓一塊兒苦一塊兒干的品格。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正定就提出“真刀真槍干一場”?,F(xiàn)在我們建設(shè)強國,習近平總書記正在帶領(lǐng)全黨全國人民真刀真槍地干一場。做百姓喜愛的好官,就是要跟百姓一塊兒苦一塊兒干,這樣才能受到百姓的喜愛?,F(xiàn)在,收入高低、職務高低,都不是老百姓評判官員的主要標準。王勝,一個村黨支部書記,是百姓喜愛的好官。吳仁寶,也是個村黨支部書記,同樣是百姓喜愛的好官。恰恰相反,有些碌碌無為的縣委書記、市委書記,有幾個人知道?有幾個人記得?有幾個人傳頌?只有跟老百姓一塊兒苦一塊兒干,老百姓才會真正喜歡你。
(四)在工作能力上,要有做百姓喜愛的好官的本領(lǐng)恐慌。做百姓喜愛的好官,有了價值追求還不夠,還得有真本事。現(xiàn)在社會矛盾很復雜,是對為官者本領(lǐng)的很大挑戰(zhàn)??亢唵蔚闹R干不了復雜的事情,領(lǐng)導干部應該博學,成為真正的“博士”,把每一項工作都研究透、抓落地,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感到本領(lǐng)恐慌。最近,我研究農(nóng)村能源清潔開發(fā)利用,花了近半年時間,確實感到本領(lǐng)恐慌。把農(nóng)村4000萬噸的燃煤減下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里面的科技含量很高,運作模式也很多樣,都需要下功夫來研究、比選,并制定配套政策。由此我也切實感到,要真正把一件工作干好,不潛下心去學習是不行的。
(五)在政治生態(tài)上,要有造就好官的良好從政環(huán)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講到從政環(huán)境和政治生態(tài)問題,在全黨產(chǎn)生了強烈反響,在河北干部隊伍中包括一些老同志中產(chǎn)生了強烈共鳴。沒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tài)和從政環(huán)境,好官出不來,也待不住。如果一些不干事的專門挑事,自己不干事也不讓別人干事,自己干不好還怕別人干得好,那誰還干事?如果大家都不干事,河北的發(fā)展怎么辦?不鼓勵干事、成事,那么亮點永遠出不來。各級領(lǐng)導干部都要努力改變這種政治生態(tài),支持干事的人,鼓勵成事的人,寬容干事當中有失誤的人,崇敬那些能干成事又不出事的人,這樣河北才有希望。
“爭當百姓喜愛的好官”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的報告上批示的,河北的領(lǐng)導干部應更多一些自覺,把成為百姓喜愛的好官作為一種價值追求,讓燕趙大地涌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百姓喜愛的好官,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批示最好的行動,也是全省老百姓強烈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