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鵬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體育部,北京 100029)
對直拍橫打技術訓練方法的探究
——基于王皓、許昕直拍橫打技術的對比與分析
于鵬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體育部,北京 100029)
本文主要通過對兩名隊員在比賽中技、戰(zhàn)術的使用情況進行對比,來反映兩名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技、戰(zhàn)術運用上的不同,以期為直拍橫打技術的完善以及訓練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乒乓求;直拍橫打;訓練方法
直拍橫打技術作為一項曾經的新技術,發(fā)展到今天無論是在職業(yè)隊里還是在業(yè)余乒乓球愛好者里面都變得越來越普及,也不斷挖掘著這項技術的潛力,促進著這項技術的進步.王皓的出現引領了直拍橫打技術的潮流,而同樣是直拍運動員,許昕作為中國隊當前最年輕的直拍主力隊員,在技術的使用、戰(zhàn)術的安排、體力以及心理等方面與王皓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通過對兩名隊員在比賽中技、戰(zhàn)術的使用情況進行對比,來反映兩名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技、戰(zhàn)術運用上的不同,以期為直拍橫打技術的完善以及訓練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2.1 研究對象
本文以王皓和許昕在近幾年的各10場重大比賽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對兩名運動員在發(fā)搶段、接搶段及相持段的技、戰(zhàn)術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表1 王皓比賽對陣表
2.2 研究方法
2.2.1 錄像觀察法
表2 許昕比賽對陣表
通過回看比賽錄像,對王皓、許昕在比賽中技、戰(zhàn)術的使用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主要包括發(fā)搶段、接搶段、相持段.
2.2.2 數據分析法
將回看比賽所得到的數據輸入EXCEL表格中進行統(tǒng)計,并將統(tǒng)計結果進行歸納整理.
2.2.3 三段統(tǒng)計法
運用三段法對所得到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對比,包括發(fā)搶段的使用率、得分率,接搶段的使用率、得分率以及相持段的使用率、得分率.
2.2.4 對比分析法
利用spss軟件對所得到的數據與三段法標準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找出數據間存在的差異,并對兩名運動員在三段中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3.1 王皓、許昕在發(fā)搶段技、戰(zhàn)術對比與分析
發(fā)搶段中,王皓在戰(zhàn)術的使用上,主要是以發(fā)中路斜線短球為主,以直板橫拉作為發(fā)球后的主要銜接技術.在統(tǒng)計的10場比賽中王皓發(fā)中路斜線短球占總次數的53.4%,發(fā)球后以直拍橫打技術作為銜接技術占第三板使用的所有技術的45.9%,直拍橫打的使用失分率(22.4%)要高于得分率(19.4%).第三板利用正手搶攻占14.4%.
在比賽中,王皓在發(fā)搶段的得分率為67.1%,發(fā)搶段的使用率為26.1%,分別低于新的三段標準中平均值的14%和4%.利用spss檢驗,p<0.05,表明王皓在發(fā)搶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與標準值相比存在顯著性差異.
許昕發(fā)搶段得分率為70.3%,使用率23.4%,較新標準的得分率高,使用率偏低.經檢驗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3 王皓、許昕發(fā)搶段得分率及使用率
通過表5的數據可以發(fā)現,作為直拍運動員,王皓和許昕在發(fā)搶段使用率偏低,而在得分率上,王皓低于標準數據,許昕則高于標準數據.這說明作為直拍運動員,都需要加強發(fā)搶段的使用率來增加比賽的勝率.王皓運用直拍橫打技術作為其主要的銜接技術,在發(fā)搶段并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而許昕在發(fā)搶段的第三板能夠運用多種進攻技術作為發(fā)球之后的銜接,在使用率遠低于標準值的情況下,得分率卻高于標準值,體現了乒乓球比賽中變化的重要性.
3.2 王皓、許昕接搶段技、戰(zhàn)術對比與分析
接搶段第四板,王皓在反手位的進攻主要依靠直拍橫打、擰作為第四板的銜接技術(40.6%),而依靠正手較少,無法形成有效的得分手段.在線路和落點方面,接搶段第二板以左路斜線和中路之線為主.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到,王皓在接搶段主要以擺短等控制類技術作為主要的接發(fā)球手段,而挑打、拉、擰、直拍橫拉等進攻技術使用較多,但是用效果并不理想,回球質量不高,落點較為集中,容易被對方上手,直接導致第四板陷入被動局面,失分增多.第四板作為接發(fā)球的銜接,在技術的運用上仍然以直拍橫拉、橫打為主,接發(fā)球戰(zhàn)術的單一,導致了第四板銜接戰(zhàn)術的單一,較為固定的接發(fā)球戰(zhàn)術組合,容易被對方抓住規(guī)律,使自己陷入被動.
表4 王皓、許昕接搶段使用率、得分率
通過表5對比可以發(fā)現,許昕和王皓在接搶段使用率與標準值均存在顯著性差異.這種差異性主要表現在,王皓使用率高于標準值,得分率低于標準值.許昕則是使用率和得分率均高于標準值.雖然如此,但通過spss軟件分析可以發(fā)現,許昕在接搶段使用率要遠高于標準值,而得分率與標準值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雖然王皓在接搶段第二板較為積極主動,但無法形成有效的進攻得分.而許昕更多的是在第二板控制對方,為自己第四板的正手進攻準備條件.
3.3 王皓、許昕相持段技、戰(zhàn)術對比與分析
王皓的相持段是三段中失分最多的.在相持段中,主要以進攻技術為主,防守技術為輔.王皓相持段的使用率為39.9%,得分率為40%.王皓在相持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與標準三段指標的對比都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使用率高于標準值,得分率低于標準值.
許昕在相持段的使用率為38.3%,得分率43.9%.經過spss的對比檢驗,許昕使用率與新標準相比無顯著性差異,而得分率要顯著低于標準值.相持段,許昕主要的失分點在反手位,需要加強反手直拍橫打的相持能力.
表5 王皓相持段使用率、得分率
通過表六對比可以看出,作為直拍運動員,在比賽中一旦被拖入相持段,無論是在反手位還是在正手位,在與橫板運動員的對抗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主要表現在力量、速度以及攻防轉換的銜接上.
4.1 結論
王皓和許昕作為當今世界乒壇優(yōu)秀的直拍橫打運動員,在技術上都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彌補了傳統(tǒng)直拍反手位置偏弱的缺點.通過上述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盡管在比賽中倆人的表現不完全相同,但作為直拍橫打運動員有其共同的技術及戰(zhàn)術基礎,也有其共同的不足.一是直拍運用橫打技術在中間位置比橫拍更加難以調整與控制,二是在近、中臺與橫拍的相持中處于下風,三是與傳統(tǒng)直拍相比,在一些臺內小球處理上不夠細膩,攻防轉換節(jié)奏不利于控制和把握.
4.2 建議
(1)直板運動員在訓練反手直拍橫打的同時,適當加強臺內小球處理技術的訓練,如側切,擠等;
(2)加強直拍橫打運動員側身搶沖的意識,積極運用正手進攻,將正手進攻與直拍橫打技術有機結合;
(3)利用直拍特點,加強發(fā)球和接發(fā)球的變化,豐富直拍橫打的技、戰(zhàn)術組合.
〔1〕吳煥群,張曉蓬,等.乒乓長盛的訓練學探索[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4.
〔2〕趙霞.我國優(yōu)秀直拍反膠選手馬林和王皓的技戰(zhàn)術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
〔3〕國家體育總局《乒乓長盛考》研究課題組.乒乓長盛的訓練學探索[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4〕張曉蓬.競技乒乓球運動戰(zhàn)術訓練水平定量診斷方法及實踐效用[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4.
G846
A
1673-260X(2014)04-0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