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遠卿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對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想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老師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求老師對課堂內容的講解要更深入,從根本上解決課堂效率差的問題。從幾個方面進行研究,結合現(xiàn)在初中的物理課堂實例,對物理課堂進行實踐性的深入了解,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實踐;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科學性的學科,其中蘊含著許多科學知識,自然的奧秘,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與學生一起進行研究物理知識,并且運用實踐來加以證明,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還讓學生對物理知識充滿熱情,有學習的興趣,樂于發(fā)現(xiàn),愛動手,愛動腦,從實踐中來獲取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一、將教材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學習的第一任老師?!比欢趥鹘y(tǒng)的物理教學中,老師不太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主要是以講知識為主,但是在課改的今天物理教學卻不同了,物理是初中接觸的一門自然科學的科目,學生對它有太多的新鮮感、好奇感,老師要抓住學生心理好奇的這一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物理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都是來源我們的生活,來源于自然,老師如何能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而且還能把學生被動的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物理,在物理中體驗生活,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會提升,并且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二、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
將理論付諸實踐是智能重要的一環(huán)。任何理論知識都需要實踐來進一步證明、完善。自然界存在許多奧秘,都需要人們去探索,只有在人們了解一個新的理論知識后將其運用到自然界中,才能探索出世界的奧秘。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老師給學生講解的是理論知識的來源,要想將這種抽象的物理知識直觀化就必須將其付諸實踐,才能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知識框架,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識。例如,初中物理中有《二力平衡》一節(jié),在講完之后,學生對知識還是很茫然,因此這就要求老師將理論知識用跑步這一簡單的運動來解釋、證明。如,在跑步時,勻速跑的時候才最省力;在滑冰時,注意保持身體平衡,才不會滑倒。在課堂上,老師應充分利用實驗事實,而后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指導,掌握物理規(guī)律,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課后付諸實踐證明之,加強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空間。
三、適時點撥,構建知識框架
初中生的思維不是很高,老師要對學生不斷點撥,順藤摸瓜,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框架的構建。如,在《浮力》的這一節(jié)中,根據(jù)實際的生活經驗,總結歸納就會得出一個物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時,才能漂浮在水面上,受到了水的浮力,從而就能引出“浮力”這一概念,在學生對浮力和密度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老師可以提出一些新的問題:“為什么船能在漂浮在大海生,為什么船翻倒了就會下沉,能用密度和浮力的這一知識解釋嗎?”這就引發(fā)學生一系列的聯(lián)想,學生就會自己動手操作,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船在水里受到的浮力,是它自身所排水的體積的重量,然而船翻倒時,船在水中的體積是自身的體積,密度也是自身的密度,此時浮力小于船的重力。這樣就會使學生對密度和浮力的了解更加深入,掌握得更加牢固。
在現(xiàn)在的物理教學中有許多教學方法,但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還是實踐教學,它將物理與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錢瀅.“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下的“教”與“學”[J].成才之路,2011(33).
[2]肖剛.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性研究[J].軟件導刊,2011(07).
[3]康陸平.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初探.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J].新課程:教研,2011(06).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