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劍鋒
在談何為高效課堂之前,首先來看這樣一堂英語課:教師要講的是模塊一Unit 2 “Dying to Be Thin”。老師先和學生一起看了Part A的三個小問題,然后一起聽磁帶找答案。這個環(huán)節(jié)由于問題簡單,學生顯得比較放松,答案很快就出來了。接下來老師就從第一個E-mail開始一段段地講解,直至第三個E-mail。教師講得極為仔細,不放過任何一個語言點。學生聽得很認真,手中的筆不斷地飛舞。但整個課堂氣氛沉悶,沒有高潮。課后老師告訴你:講得好累,一課都沒停過嘴。學生告訴你:學得好累,一課都沒停過手。再問這課講了什么?學生答:還沒思考過,筆記上有。你不能說教師沒有準備,也不能說學生不認真。但是如果每節(jié)課都這樣上,學生肯定會對學英語失去興趣。從對學生長期發(fā)展來說是沒有積極意義的。那么你能說這節(jié)課是高效的嗎?
因此,當我思考何為高效課堂時,我覺得要把教師和學生都看成是課堂的主體,這樣不僅教師能實現(xiàn)想達到的教學效果,而且學生能完成一定目標下的學習任務。只有實現(xiàn)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高效。
一、課前
1.教師的充分準備?!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以備教材為基礎,提升到備學生、備教法等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在課前必須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弄清本節(jié)課內容的深度、廣度及重點、難點,從而合理地安排師生互動。其次,在設計一堂課時,教師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層次差別,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所布置的預習作業(yè)要體現(xiàn)層次化。其實,如果只考慮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那高效是很容易達到的。所以,教學目標的重心要放在一部分基礎比較弱的學生身上,只有這些學生跟上了大部隊的步伐,產生了更強的求知欲,才更容易達到高效。
2.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學生作為課堂的另一大主體,在課前最充分的準備就是自主預習。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端正態(tài)度,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有些學生認為反正課上老師會做詳細講解,預習是多此一舉;也有些學生只是按老師的要求被動地預習,沒有養(yǎng)成主動預習的習慣。其次,在預習過程中要積極思考大膽設疑。這樣能促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并激發(fā)求知欲,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課中
1.教師的主導作用
(1)精彩的導入?!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導入就像一把鑰匙一樣,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吸引學生跟隨老師進入知識的殿堂,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而且能為師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甚至還可以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而持久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活躍的課堂。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跟隨老師遨游知識的海洋。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如挑起矛盾法,有矛盾才能激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在講到“Dying to Be Thin”這一標題時,老師可以詢問學生的理解,這一挑,有的學生說“死了都要瘦”,也有的說“瘦得要死了”,議論紛紛,討論熱烈,學生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學到了知識。還有競賽法,每個學生都有著較強的進取心和好勝心,都渴望在課堂上展示自我,并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
(3)精講精練。正如文章開始的案例中,老師講了一堂課,寫了幾黑板;學生聽了一堂課,記了一大堆,而結果卻是“高投入,低產出”。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變成了聽課的機器,在學習上處于極大的被動中。所以要追求高效的課堂,教師必須做到精講精練。精講不是少講不講,精講貴在于精。教師要言簡意賅地把課本中的重點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精練也不等于少練,而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精編或精選例題與練習題,針對性要強,保證練好、練實。
(4)精當有效的課堂小結。很多教師對一節(jié)課的開頭比較重視,精心設計,而對課堂小結卻草草了事,很有虎頭蛇尾的感覺。其實,一個好的課堂小結不僅能幫助學生總結重點、理清脈絡,而且能激發(fā)學生課后去獨立思考。不管是教師作畫龍點睛的總結,還是引導學生去總結,都能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余味無窮。
2.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關鍵,那么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表現(xiàn)可以定義為高效?我們可以用幾個問句來詮釋。
(1)這節(jié)課發(fā)言了嗎?課堂發(fā)言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更能反映一個學生的求知欲望。然而高中生卻不比初中生,聽過初中課的高中老師都感慨,學生發(fā)言踴躍,課堂氣氛活躍,而高中課堂卻冷冷靜靜。很多學生自認為成熟了、長大了,卻把手藏起來了。因此,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大膽發(fā)言。
(2)這節(jié)課提問了嗎?做一個課堂真正的主人,不是一味地吸收知識,更應該學會在學習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做一個善于思考問題的學生。通過提問,學生可以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學會“會學”。只有學生會學了,課堂才真正地達到了高效。
(3)這節(jié)課合作了嗎?合作學習能夠激發(fā)同學互幫互助的意識,增強競爭的意識。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而且為一部分不敢在課上發(fā)言的學生提供了機會,使其更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三、課后
1.教師的反思習慣。課后反思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每節(jié)課后記錄下教學中的成功之處,比如巧妙的教學設計、精彩的導入、教學難點的突破等;還要記錄下本節(jié)課失誤之處,比如教學時間的安排誤差、課堂練習選擇的難易不當等;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瞬間靈感,這就需要教師課后及時通過反思去捕捉,供以后教學時使用。
2.學生的鞏固習慣。俗話說:“好習慣讓人受益終生?!睂W生如果能夠養(yǎng)成課后及時鞏固的習慣,那肯定能讓學習成績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課后鞏固的第一步是復習課上老師所講的內容并整理筆記,這是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第二步是解決預習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并萌生出更深層次思考的欲望;第三步是適當的課后練習,這是檢查所學知識運用能力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完成了以上三步,學生就能做到課課清、堂堂懂,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huán)。
四、案例修正
課題:Dying to Be Thin(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幾幅胖瘦的圖片,把學生引入“減肥”這一話題。然后檢查預習情況,并挑起矛盾,讓學生發(fā)表對標題的理解,引起第一個小高潮。然后把班級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比賽,激起學生的好勝心。接著通過熒屏讓各小組自主選擇回答問題的編號,學生緊張而興奮,猜測著自己組面對的題目類型,此時達到第二個高潮。比賽在熱烈的氛圍中進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發(fā)言踴躍,勇奪冠軍。然后回到導入時的圖片,拋出深層次的問題:美只是指苗條的體形?還有什么能體現(xiàn)個人的美?學生激烈討論,達到又一個高潮。最后,教師用圖片展示不同的美,并對該課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