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國祥
吳湖帆(1894-1968年),原名翼燕,更名萬,字遹駿,又名東莊,號倩庵,別號丑一簃,做作書畫署名湖帆。吳湖帆生于江蘇吳縣的一個世代書香之家,祖父是晚清大吏,又是著名古文學家、書畫收藏家,外祖父也是川沙著名收藏家沈韻初先生,兩位老人家藏均極為豐富,受他們的影響,湖帆先生從13歲起學畫,20歲時專門學畫。1915年,湖帆先生娶吳縣大姓潘氏之女樹春為妻,潘樹春字靜淑,工詞善畫,與先生情趣憲法頭相投,而潘氏家族所藏文物稱雄東南,更使先生的藝術借鑒又多依傍。在這樣優(yōu)越的環(huán)境里,先生沉浸于中國古代書畫,初學戴熙、“四王”、吳惲、董其昌,31歲改學宋元,41歲時專畫宋元,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傳統(tǒng)根基。
吳湖帆有很全面的藝術修養(yǎng)。作為一個收藏家,他能從眾多的收藏品中吸取藝術養(yǎng)分。吳先生的書法也秀麗規(guī)整,工于行楷,初學董其昌,中年學瘦金體,晚年則喜米芾《多景樓詩》手跡,進而融會各家,自成面目。篆刻則學吳熙載、黃牧甫等人的風格。吳先生還精于填詞,出版有詞集《聯(lián)珠集》《佞宋詞痕》。
吳湖帆先生作畫時常常用大筆縱橫揮灑,等到畫面稍干,再用小筆淡墨加以渲染,并大膽采用了沒骨烘染法。山石用朱砂、石青、石綠甚至更豐富的顏色層層疊染,石色、水色與墨交融,繁富明艷,完全不避“色之不可奪墨”的古訓。吳湖帆先生的山水畫“取氣”中不失“取色”,“紅綠”中不避“火氣”,色墨兩不偏廢,這種創(chuàng)作趨向突出了“雅俗共賞”的審美趣味。
從近年吳湖帆作品的拍賣紀錄來看,行情最好的是他的山水,吳湖帆的山水畫融古開今,不愧為海派山水畫的翹楚。其山水又分為兩種:一種為仿古或臨古之作,雖云仿某人之筆意,實則多流于自運,畫風秀麗豐腴,清雋雅逸,如2011年11月北京翰海成交的吳湖帆1954年作的《富春山居圖》,以9890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吳湖帆作品拍賣紀錄,同時也是海派書畫作品第二高價,僅次于2011年西泠春拍上任伯年1.67億成交的《華祝三多圖》。吳湖帆似乎又再次回歸到了他當年“貴族畫家”和“畫壇盟主”的地位。
吳湖帆(1894-1968年),原名翼燕,更名萬,字遹駿,又名東莊,號倩庵,別號丑一簃,做作書畫署名湖帆。吳湖帆生于江蘇吳縣的一個世代書香之家,祖父是晚清大吏,又是著名古文學家,書畫收藏家,外祖父也是川沙著名收藏家沈韻初先生,兩位老人家藏均極為豐富,受他們的影響,湖帆先生從13歲起學畫,20歲時專門學畫。1915年,湖帆先生娶吳縣大姓潘氏之女樹春為妻,潘樹春字靜淑,工詞善畫,與先生情趣憲法頭相投,而潘氏家族所藏文物稱雄東南,更使先生的藝術借鑒又多依傍。在這樣優(yōu)越的環(huán)境里,先生沉浸于中國古代書畫,初學戴熙、“四王”、吳惲、董其昌,31歲改學宋元,41歲時專畫宋元,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傳統(tǒng)根基。
吳湖帆有很全面的藝術修養(yǎng)。作為一個收藏家,他能從眾多的收藏品中吸取藝術養(yǎng)分。吳先生的書法也秀麗規(guī)整,工于行楷,初學董其昌,中年學瘦金體,晚年則喜米芾《多景樓詩》手跡,進而融會各家,自成面目。篆刻則學吳熙載、黃牧甫等人的風格。吳先生還精于填詞,出版有詞集《聯(lián)珠集》《佞宋詞痕》。
吳湖帆先生作畫時常常用大筆縱橫揮灑,等到畫面稍干,再用小筆淡墨加以渲染,并大膽采用了沒骨烘染法。山石用朱砂、石青、石綠甚至更豐富的顏色層層疊染,石色、水色與墨交融,繁富明艷,完全不避“色之不可奪墨”的古訓。吳湖帆先生的山水畫“取氣”中不失“取色”,“紅綠”中不避“火氣”,色墨兩不偏廢,這種創(chuàng)作趨向突出了“雅俗共賞”的審美趣味。
從近年吳湖帆作品的拍賣紀錄來看,行情最好的是他的山水,吳湖帆的山水畫融古開今,不愧為海派山水畫的翹楚。其山水又分為兩種:一種為仿古或臨古之作,雖云仿某人之筆意,實則多流于自運,畫風秀麗豐腴,清雋雅逸,如2011年11月北京翰海成交的吳湖帆1954年作的《富春山居圖》,以9890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吳湖帆作品拍賣紀錄,同時也是海派書畫作品第二高價,僅次于2011年西泠春拍上任伯年1.67億成交的《華祝三多圖》。吳湖帆似乎又再次回歸到了他當年“貴族畫家”和“畫壇盟主”的地位。
吳湖帆的這幅題為《仿王石谷山水》畫可以印證海派山水畫的翹楚。此畫設色古雅醇和,筆墨清麗沉穆。最顯著的特點是,他把留白看作一色,作“化虛為實”的煙云處理,即把空靈的留白轉(zhuǎn)化為浮動的白云;幾度渲染后,虛實漸明,那留白之處經(jīng)水墨濡化映襯,成為浮動翻飛的云霧,呈現(xiàn)出一派空蒙迷茫的景象。
整個畫面極盡丘壑之美,布景十分繁密,水氣氤氳,云霧顯晦,景物朦朧。畫中山川景物的層次、縱深、高遠在墨的濃淡和畫面的虛實、黑白變化中盡現(xiàn),把人帶入到一個雄奇、壯闊而又幽深的境界,從畫中可以窺見其秉承了王石谷的畫學思想,但在設色上突破王石谷的程式,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他早期繪畫輕施淡染、文雅清淡的“四王“風貌逐步轉(zhuǎn)化為一種清新雅麗、筆滋墨潤、色墨交融的個人風格。
中國國家博物館鑒定專家呂長生認為此畫“峰巒奇?zhèn)?,云漫山谷,山泉飛瀑,林木蒼郁,偶見紅樹,色有濃淡,江山多嬌。卷首上沿年款“戊子”為1948年。題云‘十年前舊作,故此為1938年畫。引首橫121厘米,朱屺瞻‘甲子1984年春題書‘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八字贊之。本幅與引首均為真跡?!眳蜗壬J為,仿別人的畫最難仿的是畫上的書法,畫上寫了那么多字,很難仿像。該畫筆墨蒼勁,氣勢雄秀,一般造假者沒有那樣的功力。著名鑒定專業(yè)蔡國聲先生說,吳湖帆作畫從不讓別人磨墨,畫上鈐印都很規(guī)整,印泥蓋得很厚,吳湖帆的印泥都是自己配制,僅印泥就很難仿制。綜上,此畫實為吳湖帆之山水畫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