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wèi)霞,李海英
(1.云南師范大學 商學院,云南 昆明 650106;2. 云南民族大學,云南 昆明 650092)
英語短語動詞是英語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短語動詞(the phrasal verb)或稱動詞小品詞(介詞和副詞)結構,因其數量多,使用廣,語義繁復,搭配關系復雜而成為現代英語詞匯的一大特色。短語動詞由動態(tài)動詞(dynamic verb)加上小品詞(particles)構成,構成方法有三種: 動詞+副詞、動詞+介詞和動詞+副詞+介詞。短語動詞表達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動詞概念。[1]
短語動詞如果使用得當,就能給聽者一種詞淺意明、生動具體的感覺。但是,短語動詞也是英語學習者,尤其是二語學習者學習英語最為困難的領域。因其詞義不是動詞和副詞、介詞等小品詞的簡單組合,相當一部分短語動詞從字面上理解比較困難。同義、近義、反義的短語動詞容易混淆,不好區(qū)分。尤其是短語動詞中的小品詞貌似簡單,卻很難掌握。因此,大部分中等水平的英語學習者常常回避短語動詞,從而失去了一種地道自然,鮮明有力的表達手段,影響了交流的效果。短語動詞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孳生特別快。近五十年來,短語動詞如雨后春筍,大量產生。但長期以來,短語動詞的教學與學習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大部分英語學習者對短語動詞的多項意義的學習零散沒形成系統(tǒng)。以認知語言學中的意象圖式和隱喻理論為理論框架,分析和探討短語動詞的多義現象,旨在為英語短語動詞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意象圖式是人們獲取意義的基本方式之一。Lakoff(1987年)認為“‘意象圖式’是指人類在與客觀外界進行互動性體驗過程中反復出現的常規(guī)性樣式,他們主要起著意象性抽象結構的功能。意象圖式比起表象、心象或意象更為抽象和概括,處于抽象層面上的意象圖式能夠以類推的方式來建構我們的身體經驗,還可以通過隱喻來建構我們的非身體經驗”[2]453。
意象圖式可分為基本的意象圖式和復雜的意象圖式?;镜囊庀髨D式主要包括:容器圖式、路徑圖式、連接圖式、力量圖式、運動圖式、平衡圖式、對稱圖式、上下圖式、前后圖式、部分—整體圖式、中央—邊緣圖式等?;镜膱D式可以相互結合構成更為復雜的意象圖式。意象圖式通過隱喻機制、轉喻機制的轉換和擴展,可形成更多的范疇和概念,特別是抽象的概念和范疇。當一個概念被映射到另一個概念,尤其該概念從具體域映射到抽象域時,意象圖式在這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它為我們理解抽象概念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此意象圖式也是理解各類隱喻現象的關鍵。意象圖式理論在多義詞、詞義變化的研究中,意象圖式理論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對短語動詞的多義現象具有較強的解釋力。
隱喻是人類的認知方式之一,是人們思維和理解抽象概念的認知工具。Lakoff 和Johnson(1980年)認為:“隱喻滲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滲透在語言里,也滲透在思維和活動中。我們借以思維和行動的普通概念系統(tǒng)在本質上基本上是隱喻的”。[3]3當代隱喻認知理論認為,隱喻是通過人類的認知和推理將一個概念域系統(tǒng)地、對應地映射到另一個概念域的結果,抽象性的語義主要是以空間概念為基礎跨域隱喻而成。[4]Lakoff和Johnson(1999年)認為,意象圖式、隱喻與轉喻結合起來可以較好地解釋多義詞形成的原因以及多義詞的多個義項間的關系。[5]人們用相同的詞語來表達不同的事體和意義,是因為這些事體和意義之間具有某種聯系,而這種聯系的產生是因為同一意象圖式或意象圖式變體。因此,一詞多義現象是以圖式為基礎,通過隱喻從源域與目標域之間的映射而形成。
隱喻認知理論認為,隱喻是人們思維、行動和表達思想的一種系統(tǒng)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參照熟知的、具體的、有形的概念來認識思維中抽象的、無形的概念,形成不同概念之間相互關聯的認知方式。如:
(1) Look how far we’ve come.
(2) We’re at a crossroads.
(3) We’ll just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
(4) We may have to bail out of this relationship.
(5) I don’t think this relationship is going anywhere.
(6) Our relationship is off the track.
(7) We’re stuck.
(8) It has been a long, bumpy road.
(9) This relationship is a dead-end street.
(Lakoff & Johnson 1980)[3]44-45
這些句子都在談論戀愛關系,使用的確是表達旅行的方式。其中運用了隱喻LOVE IS A JOURNEY. 即把愛情隱喻化為旅行。在這個概念隱喻中,戀愛關系對應旅行中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又包括火車、汽車等。通過各種交通工具來概念化各種不同的戀愛關系。
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短語動詞的意義同語言使用者的概念系統(tǒng)沒有任何關系, 在語義上沒有系統(tǒng)性。而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形式和意義之間不是任意性的,而是有據可尋。
認知語言學明確地把語義學等同于“概念化過程”。而概念化過程只不過是認知過程而已。[6]認知語義學家認為,語言與一般的思維和認知是不可分的,完全獨立于人類范疇化的現實是不可及的,因而反映現實的語言結構是人類大腦的產物,意義以人類約定俗成的概念結構為基礎。[7]遵循這種理論,英語短語動詞的多義現象能從人類特有的認知模式:意象圖式和隱喻認知機制中找到解釋。[8]概念隱喻理論將絕大部分的日常語言納入隱喻和轉喻的范疇,從而成為語言中大量存在的一詞多義現象的主要認知機制。人們借助于隱喻,利用事物間的相關性,將基本意義從空間域投射到抽象域,從而使詞義得以拓展或引申。
短語動詞由動詞加小品詞構成。傳統(tǒng)認為,短語動詞的語義應由動詞起決定作用,而小品詞只起到附加性和附帶性作用。[9]但實際情況并非那么簡單。部分由小品詞和動態(tài)動詞或靜態(tài)動詞構成的短語動詞,如belong to, tear down, agree on等,其中動詞的中心地位是很顯然的。但是我們注意到,構成短語動詞的大部分動詞都是一些語義空泛的“輕詞”(light verb),如:do,make, get, come等。這類由小品詞和輕詞構成的動詞小品詞結構在所有短語動詞中(無論是使用頻率還是其語義多樣性而言)都占絕大多數。對于這類短語動詞實際上很難確定動詞的語義地位,反而是小品詞在其中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側重小品詞意義的研究對理解短語動詞的語義構成具有重要意義。[10]Linder(1983年)也認為短語動詞中的小品詞是承載意義的,研究和學習短語動詞的關鍵應從黏附動詞的小品詞著手。[11]
選取含小品詞over的短語動詞為分析對象。首先,over在使用頻率最高的小品詞中處于中間位置;其次,over語義較復雜。Brugman(1981年)首先對over進行了意象圖式分析。[12]Lakoff(1987年)對其進行了總結,歸納出以下幾個意象圖式:動靜關系、覆蓋關系、接觸關系、方位關系、路徑關系、距離關系等。[2]419-440從認知語義學的觀點來看,解釋小品詞的一詞多義現象需要注意兩點:1)語言中所描寫的錯綜復雜的情景從本質上說具有隱喻性質,可以將他們聯系成各種意象圖式;2)多義小品詞的各種意義并不是隨意指派的,從內部結構上看,他們是成系統(tǒng)的,有結構的。[13]Tyler和Evans(2001年)系統(tǒng)介紹了小品詞over詞義的內部結構,如圖1所示。[14]
Lakoff(1987年)認為over 有24義,中心意義是“在……上方;從……上方經過”(above-across)。[2]Tyler和Evans(2001)則認為over的始源義為“在……上方”(higher than and approximate to)。[14]將小品詞over的各個義項進行歸類并加以分析。
圖1 over 的語義結構
第一,在……上方(Above,靜態(tài))。
a.A lamp hung over the table. (桌子上方懸吊著一盞燈。)
b.The balcony juts out over the street. (那個陽臺伸出于街道上方。)
第二,從……上方通過(Above-across,動態(tài))。
a.He climbed over the hill. (他翻過那座山。)
b.The plane flew over the city.(飛機飛過這座城市。)
第三,覆蓋(Covering)。
a.She put a rug over the sleeping child. (她給睡著的孩子蓋上了毯子。)
b.The lake usually freezes over by mid January.(這湖通常在一月中旬冰封。)
第四,翻轉;從一邊到另一邊(Reflective)。
a.Turn over the page. (把這一頁翻過去。)
b.The children spent hours rolling over and over in the sand. (孩子們在沙地里打滾,玩了幾個小時。)
第五,再;又(Repetition)。
a.He repeated it several times over until he could remember it. (他重復了幾遍直到記住為止。)
b.We did the house over and bought new furniture. (我們把房子重新布置了并買了新家具。)
第六,隱喻意義(Metaphorical Senses)。
a.He ruled over a great empire. (他統(tǒng)治著一個大帝國。)
b.We hope that your trouble will soon blow over and everything will turn for the better. (我們希望一切麻煩很快過去,事情好轉起來。)
從以上分類我們可以總結出over的四種主要的意象圖式:上方運動,覆蓋關系,靜態(tài)居上,路徑終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over各義項之間的轉移時很自然的。首先,用“路徑終點”的意象圖式表示的“運動”從某種意義來說也是對路徑的覆蓋,因此“從上方運動”和“覆蓋”的意象圖式可以很自然地轉換。由此可見,意象圖式之間的轉換促進了小品詞的大量多義現象,意象圖式對小品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起到了關鍵作用。
以上提到的幾種意象圖式都是基于空間方位的,以這些意象圖式為基礎再運用不同的隱喻,就可以獲得不同的非中心的、抽象的意義。下面我們結合over 的基本意象圖式,運用隱喻來闡釋含over的短語動詞的引申義。
第一,基于“上方運動/從上方經過”的意象圖式,借助LIFE IS A JOURNEY和CHOOSING IS TOUCHING這兩個隱喻就會產生下面的引申義:
a.It was you who helped me to get over my trouble. (是你幫助我克服了困難。)
b.Wait, and it’ll all blow over. (等等吧,事情總會過去的。)
人生是一場旅行,生活中會遇到困難。get over trouble表示“以不接觸的方式從困難上方經過,即克服了困難”。“麻煩、爭論從上方經過”也就表示“事情平息了”。
第二,基于“上方運動/從上方經過”的意象圖式,運用隱喻CHOOSING IS TOUCHING,PAYING ATTENTION IS TOUCHING和CONTROL IS UP, LACK OF CONTROL IS DOWN就可以產生下面的引申義:
a.John was passed over for the chairman, and another man was appointed instead. (約翰沒被提升,另外一個人被任命為主席了。)
b.He passed over the details in his report. (他在報告中略去了細節(jié)。)
c.I will pass over your unfortunate remarks. (我會原諒你這些不當的言論。)
在此,基于over“從上方經過,不接觸”的意象圖式,不難理解不接觸也就沒被選中。通過隱喻CHOOSING IS TOUCHING,我們可理解a句中的pass over表示“不考慮提升;不考慮任命”的意思,同時也能理解“約翰位居他人之下,處于別人控制之下”的意思。借助隱喻PAYING ATTENTION IS TOUCHING可知,b句中短語動詞pass over含有“忽略,略過,不加理會”之意。結合隱喻FORGIVING/FORGETTING IS UNTOUCHING,可得知c句中短語動詞表示“原諒、忘記、不再提起”之意。
第三,基于“覆蓋”的意象圖式,空間意義從空間域投射到抽象域可以拓展出“遍及;遍布”之義,例如:
a.She has ruled over the country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她統(tǒng)治這個國家二十多年了。)
b.His experience of success has been spread over among all the students of his class.(他成功的經驗在班上的同學之間傳開了。)
借助隱喻CONTROL IS UP, LACK OF CONTROL IS DOWN,將其隱喻性地運用到權力關系中,可知a句中,“她”高高在上、統(tǒng)治的范圍是整個國家,rule over意為“統(tǒng)治;管轄”之意。同樣通過隱喻機制,我們把b句中的all the students of his class想象成是一個面, his experience of success 則是覆蓋這個面的物體。
通過以上分析可得出一個重要啟示,在理解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毫不相干的隱喻時,我們應該遵循其內在規(guī)律。隱喻之間具有很強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人類概念系統(tǒng)具有完整性也得益于隱喻的這兩個特征。
短語動詞是英語學習者,尤其是二語學習者學習英語最為困難的領域。短語動詞的小品詞的意義尤其難以掌握。將意象圖式和隱喻理論運用于對帶over的短語動詞的基本義及引申義的認知分析和探討中,發(fā)現該小品詞的各個義項均有可分析性,且over各意象圖式之間可以轉換,正是這種轉換促動了大量的多義現象。以over的原型意象圖式為基礎,再運用不同的隱喻,就可以理解含
小品詞over的短語動詞的多個隱喻意義。意象圖式和隱喻對短語動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起到了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
[1] 汪榕培. 英語的短語動詞[J]. 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4):18-23.
[2]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3]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 王寅. 認知語言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 Lakoff G, Johnson M.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6] 文旭. 國外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觀[J]. 外國語,1999(1): 34-40.
[7] Saeed J . Semantics[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 Ltd, 1997.
[8] 沈育剛. 隱喻意識對英語短語動詞習得的作用[J]. 國外外語教學,2002(2): 15-18.
[9] 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1985.
[10]王朝培. 英語短語動詞語義構成的認知探索[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181):219-223.
[11]Lindner S. A Lexico-semantic analysis of English verb particle constructions with “out” and “up”[D].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1983.
[12]Brugman C. Story of OVER [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1.
[13]陳曉湘,許銀.意象圖式理論對多義介詞On、Over、Above習得作用的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9):18-23.
[14]Tyler A,Evans V. Reconsidering Prepositional Polysemy Networks: The Case of Over [J]. Language, 2001(77):4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