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教學是高中語文中古典詩詞教學的核心方法,古典詩詞具有非常明顯的音樂效果,這就給學生的有聲表達提供了基礎保障。節(jié)奏是表達情緒的最有力媒介,節(jié)奏本身就是情緒的有機組成部分(朱光潛語)。當誦讀過程開始以后,情緒、呼吸等都會帶動節(jié)奏的變化,使學生真切感覺到古典詩詞所獨有的藝術美感。而在進行教學時,必須按照音、意、情這樣一個順序,從感官到心靈逐步滲透,分層次教學?,F(xiàn)以李白的名篇《將進酒》對此進行說明。
一.教師范讀
老師的范讀可以選取古典名著,有感情地在課堂上范讀,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去學習人文禮儀,陶冶情操,凈化生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明的熏陶,促進多元智能的發(fā)展,成為一個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的人。有人說,讀書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人的一生是伴隨著閱讀不斷豐富的,“雅言傳承文明,經(jīng)典浸潤人生”,“民族文化遺產(chǎn),至真至純至珍;母語經(jīng)典書籍,盡真盡善盡美”,我們要用雅言浸潤學生心田,從骨子里長成中國人,血液里奔騰的是華夏文明的血液。
二.學生初次誦讀
學生的初次誦讀可以是全班同學共同進行,也可以由教師指定某一學生單獨完成,其作用在于校正字音、找準韻律,讓學生可以從自身感官功能出發(fā),形成進一步的審美期待。當學生完成這次誦讀以后,教師可以進行講評:《將進酒》是雜言古體詩,它具有形式活潑自由的特點,全篇雜以七言、三言、五言句式,韻律復雜多變,音節(jié)的分配大致是五言二三讀,七言四三讀。在詩里面,將、還、樽、饌等字需要特別留意其字音。當講評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同學們根據(jù)剛才的師生兩次誦讀,畫出各句的韻腳,領悟音韻之后的雋永意味。
三.學生二次誦讀
學生再次誦讀時就應當讀出詩意了,而且,在整體的韻律把握上應當比第一次有所進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能夠對詩詞從文本到聲音上有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頭腦里面已經(jīng)可以產(chǎn)生大致的形象,學生主體與詩意氛圍逐步拉近,語言的隔閡逐步消失,最初對于古代文字那種陌生感與排斥感正在向欣賞的感覺靠攏。教師此時應當要求學生減緩誦讀速度,用適合自己的形式,再參考書下注釋隨意誦讀,在此基礎上了解詩意,使頭腦里面已經(jīng)形成的景象更加具體化。接下來師生共同梳理詩詞脈絡。
《將進酒》一詩總共可以劃分成四層,第一層兩次寫了“君不見”,這一排比句式先用黃河東流比喻人生只有一次,又用黃河同人生做對比,顯現(xiàn)出生命之短暫,給人一種巨大的感傷感。第二層卻從悲涼轉向樂觀,連續(xù)短句寫出了詩人同朋友共飲之事,同時寫出了作者懷才不遇之感。第三層由樂觀轉向激昂,用酒后高歌的描寫表達了無窮的自我信念。第四層由激昂轉向狂狷,情尚未盡而詩已了,完全符合詩人那奔流暢快的感情訴求。迨至此時,審美主體即學生可以通過豐富的想象,在頭腦里面描繪出黃河奔流、韶華易逝、把酒言歡等情景,讓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距離變得更加緊密。
四.學生三次誦讀
在進行第三次誦讀的時候,教師需要注意使學生領會到詩中所蘊含的詩情與詩氣,可以借用分組誦讀的辦法,也可以借用個體分別誦讀的辦法,在前兩次誦讀的基礎上,學生已經(jīng)基本可以調(diào)動多種感官功能對古典詩詞進行感悟,并且能理性客觀地對待與把握所接觸的感性形象,同時增加自身審美水平,讓文本物象在頭腦中不斷再造,用以達到物我合一,也就是文、人合一的境界。
按照《將進酒》一詩里面的內(nèi)容來說,可以進行如下方式的引導:首層采取慢調(diào)漸進的辦法,語氣流暢舒緩。次層誦讀則可以稍稍減緩速度,但因為情緒變得熱烈,語調(diào)也應該稍稍抬高。面對接下來的幾句話時,語速可以再次加快,音調(diào)更要逐句提升。特別讀到連續(xù)的幾個三字句的時候,注意這應當是一個高潮。第三層前兩句需要平緩且響亮,站在作者的角度來分析,它的作用是放歌前的聲明,用來引起他人注意。接下來三句,語氣應當?shù)统疗骄?,一直到惟有飲者留其名這句,聲調(diào)才適宜慢慢升高。第四層,語速更快、音調(diào)更高,直到結尾達到高潮。
古典詩詞的第三遍誦讀,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忘掉自我,敢于釋放心中獨特的感悟,與詩人一同沉浸在或高昂激蕩、或低徊沉吟的境界之中。
正如俗語所說的:文有定法而教無定法,實際上教育誦讀的手段是極為豐富的,例如析讀、研讀、說讀、背讀、想讀、賽讀等等。本文所介紹的只是其中幾種較為常見方法的結合??傊b讀可以讓學生用讀這種方法逐步深入地領會古典詩詞所蘊含的情感境界,并在長期浸淫的基礎上,提高審美水平與鑒賞水平。
邱靖國,教師,現(xiàn)居山東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