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古代的引咎辭職

      2014-08-07 18:29陳良
      公務員文萃 2014年6期
      關鍵詞:人禍天災宋仁宗

      陳良

      在當今社會,官員因工作失職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及惡劣影響,或對重大事故負有領導責任,因此主動提出辭去現(xiàn)任職務,叫做引咎辭職。其實,引咎辭職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據(jù)史料記載,春秋時晉國有一個叫李離的獄官,審理一樁案子,由于誤聽下屬人員一面之詞,導致一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離不僅引咎辭職,而且自殺贖罪。

      古往今來,像李離這樣過于自責的官員實為罕見。不過,引咎辭職現(xiàn)象卻屢見不鮮。由于案例實在太多,不勝枚舉。這里,僅以宋代仁宗一朝為例,談談幾次引咎辭職事件。

      寶元元年(1038年),災異頻繁發(fā)生,流民大量涌現(xiàn)。而當局束手無策,沒有采取救助措施。時任諫官的韓琦上書仁宗皇帝,指責當朝宰相王隨、陳堯佐,參知政事韓億、石立中四人庸碌無能,沒有建樹;痛陳大宋八十年太平基業(yè),絕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毀壞”。迫于輿論壓力,陳堯佐“援漢故事求策免”。也就是說,陳堯佐援引漢代舊例,一旦出現(xiàn)重大災異罷免“三公”(司徒、司空、司馬)的職務,故而請求免職。當年三月一天,王隨、陳堯佐被免除宰相職務,分別出任彰信節(jié)度使、淮康節(jié)度使;韓億、石立中被免除參知政事職務,降職擔任戶部侍郎。

      慶歷七年(1047年),春秋大旱,嚴重影響農(nóng)耕生產(chǎn)。宋仁宗連續(xù)發(fā)布兩道“罪己”詔書,災情并沒有緩解。這時候,身為宰相的賈昌朝主動向皇上遞交辭呈,也是援引漢代災異冊免三公故事,請求罷免自己的宰相職務。宋仁宗猶豫不決,恰逢御史中丞高若訥進宮講習,便征詢他的意見。高若訥說:“陰陽不和,責在宰相?!逗榉丁罚骸蟪疾幻C,則雨不時若?!庇谑撬稳首诩{其言,罷免了賈昌朝的宰相職務,讓他改任武勝節(jié)度使、判大名府兼河北安撫使。

      皇祐元年(1049年),河北發(fā)大水,河堤潰決,災民流離失所,盜賊四起。在河決民流、災異頻發(fā)的情況下,宰相陳執(zhí)中未能采取有效對策,只是延請術士占卜。為此,言官多次上書抨擊陳執(zhí)中,指責他用人不當,治理無方,不協(xié)眾望。迫于輿論壓力,陳執(zhí)中以足疾為由提出辭職。宋仁宗很快拍板,批準陳執(zhí)中的辭請,罷免其宰相職務,降職為兵部尚書、知陳州。

      上述三個案例,大概具有以下共同點:其一事件的起因源于自然災害,如干旱、雨水及其他災異。其二當事人的請辭主要迫于輿論壓力,變被動為主動地請辭。其三解職官員都被調離原崗位,降職使用。

      現(xiàn)在看來,第一點頗令人匪夷所思。所謂的“咎”,無非是干旱、洪澇及其他災異所引起的,歸根到底是老天爺所為,屬于天災,現(xiàn)在叫自然災難。老天爺犯了錯誤,為什么要追究人的責任?憑什么要迫使宰相引咎辭職?想一想,在古代做官也挺難的。好不容易做到宰相,遇到什么天災,還得引咎辭職。老天爺胡鬧,卻讓我替他老人家受過,你說冤不冤?

      冤??瓷先ズ茉雀]娥還冤。

      試想,若是現(xiàn)在攤上天災,官員不會擔心被問責,也不會引咎辭職,因為天災是不可抗拒的,與官員無關。再說,多難興邦?,F(xiàn)在官員往往能把壞事變成好事,如若遇到洪澇災害,便大張旗鼓做出防汛抗災舉動,不但不擔心被解職,而且可能被破格提拔。但是,古代官員就沒有如此幸運。中國古代有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之說,認為天象與人事相關,存在密切聯(lián)系。老天爺沒有錯,如果出現(xiàn)異常現(xiàn)象,那是因為人世有問題。所以,高若訥根據(jù)《洪范》觀點,認為陰陽不和宰相有責。這個天人合一的理論,古代士大夫大都是接受認同的。因此,對于那些因天災而被解職的大臣來說,他們或許不覺得冤枉,甚至反思自己之咎。

      天人合一之說是否科學或正確,姑且不論。深入地反思,因天災而被解職或被迫辭職,其實也不冤。誠然,天災不可抗拒,并非人為的過錯。但是,因天災而引發(fā)饑荒、流民、盜賊等人禍,應當追究人為責任。對于泱泱大國來說,天災畢竟是局部的,即便某些區(qū)域災害嚴重,如果當局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調配,及時賑濟,是可以避免人禍發(fā)生的。正因為如此,韓琦等言官當時指責執(zhí)政大臣,矛頭不是針對天災,而是指向天災引發(fā)的人禍,根源是當局治理無方,救助不力。與此同時,陳堯佐、陳執(zhí)中等人也意識到自身的責任,故而不得不引咎辭職。

      第二點比較容易理解,如果沒有外界壓力,誰都不會輕易辭職。因為職位意味著權力,對于掌權者(官員)來說,權力絕對是好東西,他們不僅要職位高權力大,而且在位長掌權久,若無特殊情況絕不放棄權力。盡管如此,上述官員還是迫于輿論壓力而引咎辭職。具體表現(xiàn)看,賈昌朝最為主動,言官尚未彈劾,他就提出辭職;不過,此前宋仁宗發(fā)過“罪己詔”,倘若他賴在相位不下,必然招致輿論壓力。陳堯佐等人較為被動,是在韓琦猛烈指責下,才要求辭職。陳執(zhí)中較為含蓄,面對言官的抨擊,不予正面回應,而以足疾為由提出辭職。

      總體來說,這三撥官員表現(xiàn)都不錯,至少沒有強調客觀原因,給自己找借口,打死也不辭職。他們的表現(xiàn),雖說不算高風亮節(jié),起碼還算厚道。相比之下,現(xiàn)代官員卻較為圓滑,相當圓滑。如今出了什么事故,官員總是找借口搪塞??词厮懒巳耍且驗槎阖堌?;糧庫著火了,是因為氣溫太高;橋梁坍塌了,是因為貨車上的鞭炮燃放。明明是人為事故,偏要編造客觀理由,不是反省過錯,而是推卸責任,更不會主動引咎辭職。其實,他們編造的理由并不存在,“至于信不信由你,反正是我信了”。

      第三點更值得肯定,無論是天災或是人禍,總得有人承擔責任。即便是宰相、副宰相級別的大臣,也要受到降職的處分。這意味著,官員可以優(yōu)勝劣汰、能上能下。官本位意識雖然由來已久,但在古代,除了皇帝,官員并不是終身制,也不是只能上不能下。實際上,官員的確能上能下,職位的升降頗為司空見慣。今天是當朝宰相,明天可能貶為地方官員,日后還能起用拜相。比如,上文提到被罷相的陳執(zhí)中,于皇祐五年再度拜相。這樣的案例也很多,蔡京就曾經(jīng)四度出任宰相。

      總而言之,中國古代的政治文明雖然不太發(fā)達,但并非一無是處。像官員的引咎辭職,就是一份珍貴的政治遺產(chǎn),仍值得當下學習借鑒。

      (摘自《學習時報》)

      猜你喜歡
      人禍天災宋仁宗
      人在何時最清醒
      以民為本,千古一帝
      三國鼎立之黃巾大起義
      心中有天平
      人禍造“天災”
      臺灣救災:關于“人禍”的追問
      RED MUD
      宋仁宗的菩薩心腸
      宋仁宗:我只想做一回主
      正宁县| 北碚区| 崇阳县| 青铜峡市| 福州市| 榆中县| 唐河县| 山东| 马公市| 泰兴市| 毕节市| 松桃| 固安县| 吴江市| 邳州市| 佛教| 日土县| 嘉善县| 辛集市| 朝阳市| 东城区| 泗水县| 西畴县| 从化市| 胶州市| 尼木县| 上栗县| 内黄县| 周口市| 称多县| 武冈市| 蚌埠市| 宁陕县| 桂东县| 会东县| 突泉县| 富宁县| 兴安县| 凉山| 乃东县|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