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珠
改良洗胃法用于藥物中毒患者的臨床觀察
李鳳珠
目的 分析改良洗胃法用于藥物中毒患者的臨床價值與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藥物中毒患者60例,隨機均分為2組(n=30)。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洗胃方法,改良組使用改良洗胃方法。對2組患者洗胃持續(xù)時間,置管成功率及洗胃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進行綜合觀察與對比。結果 改良組患者洗胃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置管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洗胃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以上數(shù)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改良洗胃法可縮短患者洗胃時間,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洗胃期間不良反應,可作為藥物中毒患者洗胃處理的基礎方案。
改良洗胃法;藥物中毒;不良反應
受到患者個體耐受性差異的影響,在對疾病進行藥物治療的過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嚴重時發(fā)生藥物中毒事件。若不及時處理,除了會對患者原發(fā)疾病的治療造成影響以外,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臨床多建議通過洗胃的方式對藥物中毒癥狀進行處理。相關臨床研究中也證實了其臨床應用的確切價值。為進一步探討藥物中毒患者洗胃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對收治的60例藥物中毒患者展開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藥物中毒患者60例,隨機均分為2組(n=30)。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平均(40.7±2.1)歲;其中安定中毒12例,農藥中毒18例。改良組男14例,女16例,平均(38.9±1.6)歲;其中安定中毒15例,農藥中毒15例。2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使用傳統(tǒng)洗胃方法。具體操作步驟:引導患者取坐位或半坐臥位狀態(tài),中毒嚴重患者改為左側臥位狀態(tài)。洗胃液溫度控制標準為25.0℃~38.0℃。洗胃管自口部插入,插入深度控制在45.0~55.0cm,確定胃管插入胃部后,進行電動洗胃(全自動洗胃機支持)。
1.2.2 改良組 改良組患者使用改良洗胃方法。具體操作步驟:引導患者取左側臥位狀態(tài),插入胃管長度控制標準為
55.0 ~70.0cm,確保胃管充分抵達胃部各個部位。對于意識不清醒,無法配合洗胃的患者,給予2.0%利多卡因膠漿對胃管進行潤滑處理,除達到胃管深度外,兼顧麻醉有效。洗胃過程中,使用
2.0 %碳酸氫鈉溶液或生理鹽水(溫度控制標準:5.0℃~35.0℃)進行洗胃。常規(guī)胃管側孔8.0cm位置錯開原有孔,均勻增加10個小孔,增孔直徑為0.5cm,使洗胃期間的進水水流呈噴射狀態(tài),后進行電動洗胃(全自動洗胃機支持)。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洗胃持續(xù)時間,置管成功率、以及洗胃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覆蓋指標包括腹痛、惡心、以及堵管在內)情況進行綜合觀察與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tài)計量數(shù)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改良組患者洗胃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置管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洗胃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洗胃情況比較[n(%)]
改良洗胃法對于促進藥物中毒患者洗胃質量提升有確切價值。可能機制:(1)改良洗胃法采用快速洗胃法,較常規(guī)洗胃法而言,其可降低胃管置入過程當中,對患者咽喉部的刺激感[1-3],避免患者出現(xiàn)惡心等癥狀。同時,針對意識不清醒或情緒激動,無法主動配合洗胃的患者,可通過使用2.0%濃度利多卡因膠漿的方式,對胃管進行潤換,降低其對患者咽喉神經的刺激反應[4-5];(2)患者在洗胃過程當中處于左側臥位狀態(tài),使得胃底能夠處于最低位置,胃蠕動速度緩慢。同時,受到幽門保護性痙攣收縮反應的影響,致使有毒物質儲存在胃底部,提高幽門位置后,可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對有毒物質的抽吸;(3)改良洗胃法下未采取傳統(tǒng)洗胃方法中的清水洗胃,轉而采取2.0%碳酸氫鈉溶液或生理鹽水完成洗胃。其優(yōu)勢在于,能夠加速患者胃部黏膜的血管收縮反應,控制血流速度,降低機體對有毒物質的吸收;(4)由于改良洗胃法下對洗胃管進行了優(yōu)化,增加了10個側孔,從而使得洗胃過程中,液體注入速度大大提升,胃黏膜沖洗更加全面[6]。由于水流表現(xiàn)為噴淋狀態(tài),由此對于降低洗胃管堵管問題有重要價值,也可縮短洗胃時間,提高搶救率。
綜上所述,改良洗胃法可縮短患者洗胃時間,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洗胃期間不良反應,可作為藥物中毒患者洗胃處理的基礎方案。
[1] 付文亭,邵長娟,李清,等.間斷應用膽堿能復能劑洗胃救治有機磷農藥中毒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09,15(32):51.
[2] 陳文震.百草枯中毒的急救效果觀察與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18 (22):35-36.
[3] 李國安,李秋,李少軍,等.洗胃及血液凈化技術對小兒急性毒鼠強中毒72例療效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1,17(2):16-19.
[4] 楊蔚,何雯,早然,等.間歇小容量球囊洗胃法在口服中毒病人搶救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2):143-144.
[5] 楊秀娟,李冠玉,張曉榮,等.兩種洗胃方法在青少年急性口服安眠藥中毒搶救中的對比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18):107-108.
[6] 潘海暉,呂碧鋒,邱慧娜,等.搶救口服毒物中毒患者應用氯化鈉洗胃的必要性分析[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2,35(3):53-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2.056
湖南 423000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南院急診科 (李鳳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