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偉
回族是一個在中國孕育發(fā)展起來的少數(shù)民族,她兼容伊斯蘭文化和中國儒家文化,成為中華民族中的奇葩?;刈宓淖嫦仁莵碜灾衼?,阿拉伯地區(qū)的民族部落?;刈逦湫g集中體現(xiàn)了回族人的聰明才智,平和寬容的心態(tài)。本文試以回族形成原因為線索,探尋回族尚武的原因,并且挖掘伊斯蘭文化對回族武術的影響和作用,總結突出回族武術的特點。
1 回族的形成
1.1西來商客
大約在7世紀中葉到13世紀,大批來自阿拉伯,波斯地區(qū)信仰伊斯蘭教的商人們,帶著中東地區(qū)的物產(chǎn)來到中國,以商貿(mào)為生,并且將興盛階段的伊斯蘭教帶入中國。在這些人中,有一部分留在中國,被稱為蕃客,這就是一部分回族人的祖先。
1.2軍匠東遷
回族族源很大地一部分是來自中國元朝時期,蒙古人向西征戰(zhàn),大量的西域(元朝時期的西域范圍很廣闊,由于元朝對回回人的重視和重用,回回人人口數(shù)量在元朝有了大規(guī)模的增長,回回人在經(jīng)濟,文化,政治領域為元朝做出的卓越的貢獻,元朝對民族,宗教文化寬容開放的政策,促進了回族的形成和伊斯蘭教的發(fā)展,直至到元朝,回族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歷史形成,構成民族形態(tài)的基本要素已經(jīng)具備。所以在回族形成的歷史過程中,元朝是回族民族形成十分重要的時期。
1.3明清發(fā)展
元朝末年,各方起義不斷,農(nóng)民起義領袖朱元璋通過艱辛的戰(zhàn)斗,建立了大明王朝,而在明朝的軍隊中就有很多的回回軍事,他們披荊斬棘,英勇奮戰(zhàn),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明回將:常遇春,馮國用,馮勝,沐英等都是開國大將軍。“明朝十將九回”并不子虛烏有的。還有七次下西洋的鄭和,廉潔正直的海瑞都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由于回回人為明朝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明朝上層也給于回族人很多照顧,如大興建造清真寺,但是隨著明朝的衰敗,清朝的建立,回族也迎來了一個血雨腥風的時期。
2 回族尚武的原因
2.1 宗教信仰
回族人由于嚴格遵守默罕默德圣人的言行,所以回族人認為練習武術,鍛煉身體,保衛(wèi)家園成為“遜乃提”。練習武術成為遜乃提,給回族人習武提供了強大穩(wěn)定的精神動力,同時也成為回族穆斯林修身養(yǎng)德的重要途徑,在回族中的很多回族武術大師都是藝德兼?zhèn)?,如馬鳳圖,馬英圖等馬氏武術世家,王子平,馬本齋等前輩以他們寬容厚重的德行,成為后輩學習敬重的榜樣。
2.2 民族傳統(tǒng)
從回族族源上講,回族祖先大都是來自中亞乃至西亞,他們來到中國經(jīng)商,路途艱險,拉著駝隊穿沙漠走戈壁的回回人自然要會點拳術來保證商隊的安全,所以古代回回商人家中都會有類似中國鏢師的人物,以此來確保商隊貨物不被強盜掠獲。到了元代,回回人學習各種實用的搏擊技術,同時還注重研制先進的作戰(zhàn)武器,威武無比的回回炮就是回回人所造。
2.3現(xiàn)實所需
在封建社會回回人由于受到不同朝代民族政策的影響,有時會受到統(tǒng)治階級或者搞民族分裂者的壓迫,再加上回回人大散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滿族人建立的清朝,在民族政策上一直相對狹隘,所以對其他民族的發(fā)展不夠重視,在處理民族關系時造成了不少的矛盾,甚至是激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民族沖突。面對清朝封建王朝的剝削與壓迫,回族人民毅然決然的發(fā)起了反擊,可以說自清朝在北京建立,回回的反清運動就沒有間斷過。
3回族武術的類別
回族穆斯林武術的主要項目有散打、長兵、短兵、拳術,包括對練、器械、拳術等幾十種。所練項目既有中華武術的共同特色,也有與回族風俗習慣緊密相連的民族特色?;刈宓奈湫g種類很多,歷史上曾經(jīng)被稱為“昆侖派”,由于回族武術類別,派別繁多復雜,本人能力有限無法面面俱到,在此僅列舉幾大主要回族武術類型。
回族穆斯林在練習刀、槍、 戟、棍 、鞭、鉤等傳統(tǒng)器械之外,還練習桿子鞭、索來拐,阿里劍、查刀等等。這些武術形式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在回族穆斯林流傳,深受回族習武者的喜愛。另外,回族的“穆圣拳” ,“伊瑪尼拳”等在回族群眾中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4回族武術特點
4.1 實用強悍
回族的民族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反壓迫,反暴力的歷史。正因為回族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面臨著不同的生存與生活問題,使得回族人更注重對自身安危的保護?;刈迦酥彼?,干練的性格體現(xiàn)在武術當中就是對武術實用性的要求。回族習武之人絕不會花拳繡腿,擺架子。所以回族武術非常講求實用。
4.2“遜乃提”是頑強的動力
回族全民族信仰伊斯蘭教,對圣人穆罕默德有著極為深刻的感情,雖然在伊斯蘭哲學的影響下,回族穆斯林沒有把穆罕默德視為神,而是當成一位實實在在存在過的人來看待,但是這絕不影響穆斯林對穆罕默德樸實而又深刻的崇敬之情。并且把對穆罕默德的贊頌和敬仰作為信仰的一部分。
4.3 鮮明的伊斯蘭文化特色
查拳,湯瓶拳,回回十八肘,彈腿等回回拳不只是因為這些拳種由回回人所創(chuàng)才被稱為回回拳,還有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它們都帶有鮮明的伊斯蘭文化特色。這些鮮明的伊斯蘭特色使得回回拳區(qū)別于其他拳種,同時也更準確完整的表達了回族穆斯林的內(nèi)心感受和文化表達訴求。
5 結束語
回族武術正在面臨著嶄新的發(fā)展時期,它從以前封建社會中衛(wèi)教衛(wèi)族衛(wèi)身為主要目的轉(zhuǎn)變成以強身健體,促進民族團結,發(fā)揚民族精神的重要體育活動?;刈迥滤沽治湫g活動的普遍開展,武林專家的著書立說,標志著回族穆斯林武術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水平。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日益擴大,回族穆斯林武術會像整個中華武術樣,被世界人民所認識和喜愛。在歷史的洗禮磨練之后,逐成一派的昆侖派武術,在現(xiàn)代更需要發(fā)揮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價值意義。這就更需要回族人承擔起這樣的重擔,在民族團結,進取發(fā)展的歷史背景下將回族武術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白壽彝.中國回回民族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7
[2]馬通.中國西北伊斯蘭教特征[M].寧夏: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
[3]馬明達.試談回族武術[J].回族研究,2001-3
[4]張踐.中國歷代民族宗教政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