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春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026-01眾所周知,辦好一所學校,必須有幾個基本條件:一是數(shù)量足夠、相對穩(wěn)定、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較高的教師隊伍;二是有穩(wěn)定而充足的生源;三是比較完善的教育教學工作規(guī)劃和科學實用的教材;四是最基本的校舍、教學設備;五是穩(wěn)定的經費來源和資金投入。但是,僅僅具備這些條件還不夠,要想把這些條件科學地、合理地組織起來,使它們發(fā)揮最佳效能,實現(xiàn)以管理促效益、以管理提質量的最終目標,還必須采用科學合理有效的管理策略。那么,作為學校管理者,該采取什么樣的管理策略呢?我個人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制度人性化
它關注教師的心靈感受和成長過程。通過學校章程制訂、學校規(guī)章制度完善,在制度的制定中充分考慮人的因素。首先,制度人性化體現(xiàn)在制度出臺前的多次調研上。就制度征求聽取各個層面教師的意見,充分醞釀,多次修改。其次,制度人性化體現(xiàn)在教師評價制度的多元化、多角度、多維度上。教師所從事的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力與腦力相結合的復雜勞動。這種復雜性外化為勞動的對象、過程和成果的復雜性。在進行評價時均應給予充分考慮,使評價體系的設計更符合客觀實際。第三,制度人性體現(xiàn)在通過年級段專項"制度人性化"調研,吸收教師意見,完善相關制度。
2.人際和諧化
通過學校核心價值觀的提煉,形成"人際單純、抱團友善、心善向好"的學校核心價值觀,并圍繞學校核心價值觀開展有針對性的政治學習、價值觀論壇與講座活動。黨支部以"人際單純、抱團友善、心善向好"的學校核心價值觀為載體,積極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學習與研討活動,不斷健全創(chuàng)先爭優(yōu)常態(tài)化、長效化的機制和兩周一次的教職工政治學習制度。學校重點開展了觀看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先進事跡報告會視頻、學校核心價值觀講座和論壇、黨員志愿者去民工子弟學校送教、簽訂師德承諾書、依法從教行為排查、撰寫師德師風分析檢查報告等活動。通過教師團隊的集體活動,促進人際關系的改善。和諧的教師關系激勵教師繼續(xù)風雨同舟,一起去開創(chuàng)學校新的明天。
3.閑暇時尚化
閑暇時尚化指的是加強閑暇休閑的管理與引導,以促進教師身心健康為宗旨,倡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讓教師的閑暇生活時尚化,它關注的是教師的生命狀態(tài)。學校從鼓勵、培植學校民間體育小團體中發(fā)展學校閑暇俱樂部,通過自我管理促進閑暇俱樂部活動,以高尚、時尚的休閑活動引領教師"工作休閑并重"的健康工作生活方式。如成立乒乓球、登山、羽毛球、讀書等閑暇俱樂部,學校適時地用行政的力量給予適度的推動,成立民間閑暇俱樂部組織。俱樂部活動使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了,教師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身心得到調節(jié)。通過高質量的綜合性教師活動,使教師將"8小時內高效工作,8小時外休閑放松"、"工作休閑并重"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理念扎根在心中。
4.善于溝通交流、協(xié)調關系
管理科學有一個著名的比喻:管理者就像羅馬神話中的兩面神,向外的面孔是觀察外部環(huán)境,向內的面孔是觀察內部的秩序,管理者的目的是在于尋找平衡與發(fā)展。也就是說要學會平衡使力,忽視哪一方面都會顧此失彼,得不償失。一項調查顯示:學校存在的問題,70%是由于溝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問題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教師對領導的認可程度與對學校工作的態(tài)度,往往直接影響他對某件事的執(zhí)行力度。俗話說,"好的溝通是成功的一半"。通過溝通,群策群力,集思廣益,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執(zhí)行肯定會順暢。作為一名校長,既處于領導者、組織者、決策者的地位,又處在社會、家庭、學校、教師、學生等各種矛盾的匯合點。日常工作中,除了協(xié)調好學校與社會、家長的關系之外,還要處理好學校內部的各種關系,確保各部門、各個人都能獲得工作所需的信息,并增進相互間的了解和合作,還應該處理好外部公關與內部協(xié)調的關系,不僅要加強與社會組織、公眾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合作,還要善于尋求學校內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
學校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一名成功的學校管理者,必須學會超越紛繁復雜,提綱挈領地抓住"人"這一核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之中,理順關系,理清職責,使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都得到充分發(fā)揮。只有這樣,管理才能成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助推器和有力保障。
5.要重視學校的文化建設,突出自己的特色
學校文化是由所有生活在校園里的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這樣的文化雖然很"草根",但卻能讓每一個"當局者"真切地感觸到、體味到、領悟到來自校園每個角落的文化"芬芳"。大家自發(fā)叫出來的名字才最代表這種感受和文化,才最有生命力,才能克服呆板說教式的命名。這樣的命名形象直觀、易記、瑯瑯上口,又與學校文化品味相稱,能夠反映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向和目標,并考慮到與周邊環(huán)境相呼應等,能真正做到一樓一式、一廊一品、立異標新、豐富多彩,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啟發(fā)性、激勵性。比如北大的"三角地"、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勺池"、清華的"情人坡"、"工字廳"等這些充滿了生活氣息與趣味的名字流傳甚廣,也不知道是誰叫出來的,但這個就是"自創(chuàng)文化"的生命力。
6.樹立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自由發(fā)展的新觀念
創(chuàng)造的本質就是獨立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出創(chuàng)造者鮮明的個性。創(chuàng)造教育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就是要培養(yǎng)具有鮮明個性的人才,也就是要著眼于發(fā)現(xiàn)并發(fā)展學生在稟賦、氣質、興趣、情感、思維等方面的潛在資質,尊重學生的心靈自由和心靈世界的獨特性。而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往往以統(tǒng)一的模型化的目標要求學生,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學生主體的獨立性和獨特性,他們的個性被壓抑、摧殘的厄運便不可避免了。創(chuàng)造教育在目標的認定上,絕不可按工藝生產的辦法,依據一個規(guī)格、一種模型把學生制造成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標準產品,而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確定多層次、多維度的師生一致的目標。不僅如此,教師更要用之于行,改變在個性問題上偏愛規(guī)矩順從、不越雷池的學生的態(tài)度和做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采用多種方法激勵學生積極進取,求新求異,學有特色,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優(yōu)勢。
一段路名標志一段歷史,一棟建筑展示一種精神,一個景點體現(xiàn)一種心境,一塊路邊的宣傳標語導引成功的未來。通過對學校道路、樓宇、景觀等的命名,美化了學校的臉,修煉了學校的身,提升了學校的魂,使學校的每一條路,每一座樓都鮮活起來,更具有了人文內涵,使學校道路、樓宇、景觀,作為學校教育環(huán)境的硬件部分,在為師生提供活動空間的同時,也具有了潛移默化、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