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鳳
摘 要: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擔當意識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積極、健康、向上是當代青年擔當意識的主流,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部分青年自我擔當意識弱化、家庭擔當意識淡漠、國家和社會擔當意識缺失。在分析當代青年擔當意識的基礎上,探討提高當代青年擔當意識的途徑,努力使他們成為中國夢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關鍵詞:國家;社會;青年;擔當意識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8-0275-02
擔當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國歷來重視對青年進行擔當教育。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李大釗的“鐵肩擔道義”、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黨的十八大報告也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xù)奮斗[1]。青年興則事業(yè)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五四”在與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會議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fā)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實[2]?!?/p>
一、當代青年擔當意識存在的問題
1.自我擔當意識弱化
自我擔當意識,是家庭擔當意識、國家和社會擔當意識的基礎。為了更好地了解當代青年擔當意識的現狀,筆者做了一項以“當代青年的擔當意識”為主題的調查報告,調查對象為南京高校的100位青年人(20—30周歲)。調查中有46.94%的被訪青年坦言,當代青年的擔當意識不強,也有12.25%的被訪青年表示不清楚當代青年的擔當。調查結果反映38.78%的青年學生畢業(yè)后希望去沿海經濟發(fā)達的大城市,竟無一人選擇畢業(yè)后去農村支教;18.37%的被訪者表示如果國家給一大筆錢,就去支援西部,34.69%的被訪者坦言,三年后給升職,就去支援西部,甚至有4.08%的被訪者選擇如果政府給一幢200平方米的別墅,才去支援西部,這不免令人感到震驚與困惑。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學生從小到大唯一的奮斗目標就是考上大學。上了大學之后,個體發(fā)展目標不再明確,6.12%的青年對于考大學的目的仍然處于迷茫中,不知所措。以上種種現象折射出部分青年對自我擔當的忽視,對生命的冷漠。
2.家庭擔當意識淡漠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日常生活是構成“世界的個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動”[3],家庭的日常生活是整個社會生活的微觀根基。由于受社會轉型過程中不良思想觀念的影響,部分青年在處理自己與家庭的關系時,擔當意識淡漠,存在著諸如只知向家庭索取,不愿為家庭付出,不愿承擔家庭的責任,認為父母養(yǎng)活自己是理所當然等不正確的思想和觀念。筆者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12.25%的青年學生一般主動給家人打電話的原因是缺少生活費;12.25%的被訪者表示很少給家里打電話,一般都是父母打給自己;18.37%的被訪者不記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其中竟有4.08%的青年表示沒有留意自己父母的生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進程中,無論是個人生活還是社會生活都被打上了“物”的烙印,價值問題就不可避免地被物化。
3.國家和社會擔當意識缺失
中國青年在歷史上是具有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之際,他們曾經熱衷討論政治,參與社會事務,推動民主和自由,推動文明發(fā)展和國家進步。但如今中國青年的銳氣就再也不見了,全國上下萬馬齊喑。一些青年選擇對政治生活退避三舍;一些青年喪失自己的獨立判斷能力,人云亦云;一些青年不顧事實,將社會事件推入謬誤之中;還有一些青年則天然的反抗一切、反感一切。筆者所做的當代青年社會擔當感的調查顯示:95.92%的被訪青年表示現在努力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自己將來生活得更好,只有2.04%的被訪青年選擇現在努力學習,是為他人、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69.39%的被訪青年對人生價值的看法是人生價值在于奉獻與索取的統(tǒng)一,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對國家和社會擔當,則表現為“無興趣、無所謂、無意義”的三無現象。
二、當代青年擔當意識的養(yǎng)成途徑
“如果說現代社會是建立在個人權利至上的基礎上,那么也可以說現代社會是無條件地服從于責任的,它倡導品行端正,并渴求我們能超越個人利益的范疇來行事[4]。”在社會轉型、道德滑坡、秩序重建的當代社會,我們無法逃避擔當,我們只能勇敢地承擔起青年的責任,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國家和社會負責。基于以上分析,增強當代青年擔當意識的實效性,需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自我教育,重視社會實踐活動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要求,主動提高自身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覺改正自己錯誤思想和行為的方法[5]。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也說過:“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不教育?!睂η嗄赀M行擔當意識教育,最終目的是要提高青年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當然,自我教育不是個人孤立地閉門修養(yǎng),而是要強調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和青年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在培養(yǎng)青年改造客觀世界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提升青年改造主觀世界能力,通過讓他們更多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踐行自己的社會責任,不斷磨礪自己的意志,陶冶自己的情操。
2.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增強擔當意識教育實際效果
擔當意識培養(yǎng)既有一以貫之、必須始終堅持的,又有變化發(fā)展、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的[6]。當代青年發(fā)展日趨個性,思維活躍、價值多元,獨立性、批判性較強,說教式教育、灌輸式教育成效甚微,甚至還會引起青年的逆反心理。對此,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有過深刻地論述:造成青少年教育困難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實踐在他們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進行,而處于這種年齡的人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其實看似沒有教育的做法,實際上才是真正的教育[7]。因此,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能為教育對象所接受,也就越能轉化成他們內心的要求,真正的教育往往“于無聲處響驚雷”,從而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3.弘揚主旋律、傳播好聲音、凝聚正能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具有典型、榜樣意義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導、警示警戒作用,教育青年提高思想認識、規(guī)范自身行為[8]。在榜樣的示范作用下,擔當精神就從概念性的說教轉變?yōu)榛钌睦C,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因此可以有效地喚起青年的擔當意識。除了弘揚主旋律,傳播好聲音,當代青年更應通過自身去積極凝聚正能量。在全國思想宣傳工作會議上,總書記講到正面宣傳和輿論斗爭的問題,他著重強調: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方針[9]。如今,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zhàn)場,當代青年更要在網絡世界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能胡說八道,可以批評,但不能不顧事實,造謠生事,要更多的體現好的、正能量的東西,增強參與承擔社會責任的“自覺意識”和“擔當精神”。
歷史告訴我們,廣大青年的命運時刻都同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命運緊緊相連。青年要自覺樹立和堅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將個人發(fā)展與國家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心有國家,不畏艱難,銳意進取,為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yè),在報效國家的過程中成就事業(yè)[10]。要知道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廣大青年在歷史的新起點上,必須要躬身力行、不辱使命,努力成為“有責任并且愿意創(chuàng)造將來的人”[11]!我們只能在責任擔當中實現新生,不能再逃避擔當中自取滅亡!責任,擔當才是硬道理。擔當,一個永恒的話題,既在當下,也在未來!
參考文獻:
[1]十八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2:50-51.
[2]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EB/OL].(2013-
05-04).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5/04/c_115639203.htm.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4][法]吉爾·利波維茨基.責任的落寞—新民主時期的無痛倫理觀[M].倪復生,方仁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4-5.
[5]許啟賢,劉建軍.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第2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54-155.
[6]王樹蔭.論中國共產黨90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EB/
OL].[2011-06-14]http://www.bjpopss.gov.cn/bjpssweb/n335
55c30.aspx.
[7][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睿智的父母之愛[M].羅亦超,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26-30.
[8]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26-227.
[9]習近平.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N].人民日報,2013-8-19(01).
[10]馮剛.中國夢與當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EB/OL].(2013-04-10)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3/04/10/19653296.html.
[11]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