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繼新 虞大明
快樂評價?搖?搖?搖生成自信
虞大明:快樂教育還應積極踐行多元評價,讓孩子暢享成功的快樂。評價的實施應當關注個體差異。評價主體、評價內容以及評價方法的單一性,會影響評價的效果以及孩子的成長。學習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個學習者都有各自優(yōu)勢。因此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該是多元的。多元評價理論體現了“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差異發(fā)展。我所在的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一方面,從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fā),憑借選修、社團課,助推孩子形成極具個體差異的特長;另一方面,積極因人而異,搭建平臺,充分展示孩子的特長,努力為每個孩子的成長增添自信,增添一抹快樂、奪目的亮色。孩子們在學校搭建的平臺上享受的成功,都是獨特的、個性的。我們深知,每個孩子都有其特長和閃光點,用好了這些閃光點,再因勢利導,舉一反三,旁敲側擊,學生就會獲得其他方面積極發(fā)展的信心和動力。快樂教育,正是因此美麗而神圣。
陶繼新:《中庸》有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所以,在教育教學的時候,就要因材施教。評價亦當如是。正是因為主體呈現多元化的態(tài)勢,評價的內容與方法也應當呈現開放的趨勢。多元評價,可以從不同的視角考查學生,讓蘊藏于他們身上的所有天賦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與展示。這樣,幾乎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得到肯定與鼓勵,并由此生成自信心。自信是通往成功的階梯,也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必備品質。多元評價,讓快樂教育走進孩子,從而讓學生的學校生活有了別樣的色彩。
虞大明:是的,自信和快樂對于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想表達的第四個快樂教育的觀點是:快樂教育需要多給孩子一些“甜頭”,讓孩子們在品嘗“甜頭”中增加快樂和自信。工作二十余年,不論是當班主任,還是做語文教師,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是“肯定、表揚和激勵”,我稱之為“甜頭”。我是以教中高段為主的。中高段的孩子,要比低段孩子“成熟”一些。因此,那些小紅花呀,五角星小貼紙呀,都已經不太有“甜味”了。我得另覓“甜頭”,我希望我獎給孩子們的“甜頭”,能“甜”進他們的心里,“甜死”他們才好!細細盤點一番,我給孩子們的“甜頭”還真是五花八門——旅游紀念品、新華書店購書券、兒童讀物、老家土特產地瓜干、棒棒糖、書法作品、簽名照片、印章等等。嗨,每件都是“好東西”,每件都需要我付出“血本”??!但是,每件“甜頭”的“甜度”還是有區(qū)別的。比如,我的書法作品,“甜度”就很高——對于學習優(yōu)異的孩子、喜愛看書的孩子、進步巨大的孩子,我揮毫“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書山有路勤為徑”“天道酬勤”送給他們。我還再三叮囑他們一定要請父母裝裱起來,掛于書房,將來有可能很“值錢”的,哈哈。因此,當他們雙手接過我的書法作品時,臉上的表情既莊嚴又喜悅。有一次,一位女生在收到我的書法作品“天道酬勤”的當晚,就給我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當然是兩方面——一是為過去的不努力而后悔、慚愧;二是信誓旦旦從今往后一定勤奮學習。據她媽媽說,她是眼含熱淚寫的。呵呵,女孩就那么容易激動。
陶繼新:孩子特別需要得到教師的肯定與鼓勵,這是一個共通的心理。當然,不同年級段的學生,需要的“甜頭”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即使同樣的肯定與鼓勵,也要研究不同學生不同的心理需求,然后再行“按需供應”。您在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您是一位語文名師,也是一位書法家,您的書法作品,當然就有了更重的砝碼,也更能讓學生激動萬分,也更能激勵他們“更上一層樓”??磥恚坏吧斢写蟮馈?,激勵也有大道??!一個好教師,不但懂得教育方法,更是一個深愛著學生的人。
虞大明:書法家?呵呵,不敢當,有時候自娛自樂寫幾幅作品罷了,更多的還是為了激勵孩子而寫。對于怎么給孩子“甜頭”,我確實是用心良苦。比如,姓名印章,“甜度”也相當高。那年,到泰山游玩。在泰山腳下,我遇到了一位雕刻印章的民間高手——一枚姓名印章,只消一分鐘便能刻成——當然是陰刻的,但字體雋美,技法老練,儼然是個不錯的藝術品。而且,價格也不貴,連同一枚“泰山石”,才十塊錢。于是,我當即決定,給班里的30個孩子每人刻一枚。付了260元(那雕刻高手得知我是教師,這些印章是給孩子們的,很感動,便宜了40元),我拎回了30枚石頭印章。當然,我不會像發(fā)福利那般,一次性將印章對號入座發(fā)給孩子們,如果那樣,我就太“傻”了,因為“甜度”不會保持太久。我記得,這30枚印章,我是分八九批才獎勵完畢的。第一批獎勵的是班里各方面表現都優(yōu)秀的5個孩子——在午間談話時間,我把他們請到講臺,鄭重其事地將屬于他們的印章一一雙手奉上,并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們學習,還承諾只要努力上進,每人都會有。那次午間談話,我發(fā)現,孩子們的眼神是最閃亮的,孩子們的神情是最堅毅的。誰能抵抗得了那種“誘惑”——期待著有一天,能拿著自己的印章,在作業(yè)本上、書本上、草稿本上鄭重其事地印上自己的名字。在那個學期里,班里的每個孩子都拿到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第一枚印章。能不“甜”嗎?
陶繼新:真令人感動!拳拳愛心啊!為此,我對您更多了一份敬意。同時我想到了一個問題:真正意義上的名師,肯定需要高超的教學藝術,而同時,也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愛心。兩者缺一不可。如果說前者是術的話,后者則是道。道術合一,才能鍛造出名師的品質。我還想到,作為學生,遇到您這樣的教師,該是何等的幸福!他們一邊收獲著學習的碩果,一邊享受著成長的快樂。
虞大明:呵呵,過獎了!因為平時老想著這些事,所以,也就摸著了一些門道。有次受邀去浙江省盲人學校上示范課,向校長索要了一本盲孩子“摸讀”的語文課本——在我心中,這是難得的“甜頭”。那是一節(jié)習作課。我向孩子們講述了我在盲校上課的所見所聞所感:“雖然,他們的眼睛盲了,但是,他們的心是亮的……雖然,他們看不見這個世界,但是他們能用心觸摸這個世界……他們的笑容是燦爛的……他們有理想……”我記得,那番話我說得很動情,孩子們的眼角有了淚花。我捧出了那本盲教材。“這就是他們的課本。課本上只有密密麻麻的、凹凸不平的針孔。我在朗讀課文的時候,他們就用手摸……”我哽咽了,“當我讀完時,他們居然……居然說我漏讀了一個字……”教室里已經有孩子在低聲抽泣了?!澳銈兌己軆?yōu)秀,所以我決定讓你們也摸一摸?!蔽因\地捧著盲教材,在每個孩子的桌面上展開。我發(fā)現,我的孩子們哪,滿臉的凝重——抬起頭,閉上眼,雙手虔誠地置于紙面,緩緩地摸著,像摸一件圣器。當晚,在孩子們的篇篇習作中,我讀到了孩子們所品嘗到的“甜”——生活之甜。那本盲教材,我沒有作為“甜頭”送給某個孩子。我想讓我的每一屆學生都能“享受”到“親手摸一摸”的“甜頭”。
陶繼新:一個特別優(yōu)秀的教師,不但愛自己教的學生,也愛自己未教的學生,特別是愛那些處于弱勢群體的學生。孟子所說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您這里得到了實踐層面的延續(xù)。這顯見了您的思想境界和教育智慧。
快樂課堂?搖?搖?搖享受學習
虞大明: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快樂教育需要為孩子打造快樂課堂,讓孩子經歷快樂的學習。對于快樂的學習該從哪些方面著手,該如何展開,可謂眾說紛紜。我特別想說的是要做好四點。第一點是為孩子創(chuàng)設盡情傾訴的機會——暢所欲言是一種快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也是一種快樂。當下的語文課堂,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預習習慣和能力。孩子們通過預習,肯定會有初步成果,此時,若是教師的教學仍然是我行我素,不讓學生充分交流預習成果,這肯定是一種懲罰,學生肯定快樂不起來。
陶繼新:課堂本來就應當是師生交流的教學場,因為只有在這樣的場域中,課堂教學的高效率與高效益才能實現。可是,當下有的教師卻是一味地獨霸課堂,一講到底,其實,學生并不買賬。如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就會越聽越厭。明白了這個道理,教師就要給學生以話語權,就得讓他們在課堂上交流。一旦形成民主熱烈的課堂氛圍后,學生的思維也就打開了,甚至“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質疑精神也會應運而生。
虞大明:第二點是“設計出好問題、大問題,讓孩子快樂探究”。新課標強調和關注的是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求得豐厚的憑借自主學習得來而非教師簡單給予的閱讀成果,這應當是非??鞓返氖虑?。教師要在“貼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遵循語文學習規(guī)律和兒童心理特征,設計出大問題、好問題”上有所作為。所謂大問題、好問題,一般具有以下三個特征:其一,領導力——它是貫穿課堂學習始終的主線,能統(tǒng)領整堂課,或者某個重要板塊的學習、探究活動;其二,探究性——它應當具有極大的探究空間,學生們需要憑借對文本內容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需要對文本重要信息進行篩選、提煉、梳理和概括,需要憑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才能圓滿達成問題的解決;其三,激勵性——它應當符合兒童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應當能激活學生探究的欲望、動力和期待。如教學《金錢的魔力》,我設計的主問題是:“有一句俗語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文中的老板和托德就是這樣的‘鬼。請大家默讀課文,劃出最能體現他們‘鬼相的句子,并試著概括他們的‘鬼品?!比绱?,孩子們的閱讀探究活動演變成了“抓鬼行動”,他們何樂而不為呢?
陶繼新:我聽您講課好多次了,每次都有很大的震撼。您所設計的很多問題,也都近乎觸摸到了“道”,而且讓學生有了豁然洞開的感覺。不過,一般教師走至這種境界還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的。沒有豐厚的文化素養(yǎng),沒有對學生的深入了解,沒有大量課堂教學的實踐,是不可能取得如此碩果的。
虞大明:感謝陶老師的鼓勵。我想說的第三點是“增強教學的情趣性”。快樂教育需要教師讀懂兒童,需要教師自身修煉“童心、童真、童趣”。工作以來,我執(zhí)教的各級各類公開課已過千節(jié)次。不論是聽課教師還是學生,都說我的課很有意思,很喜歡,我想這得歸功于我對“課堂情趣”的不懈追求吧。執(zhí)教《刷子李》,我不惜“犧牲”自己,把自己裝扮成蹩腳的、渾身上下布滿白點的粉刷匠,并拍成照片,放進課件中在課堂上展示,以此襯托刷子李“一面墻刷完,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的高超技藝;教學《金錢的魔力》,我用沙皮狗的嘴臉來詮釋馬克·吐溫筆下見錢眼開、皮笑肉不笑的托德的嘴臉;執(zhí)教《小鎮(zhèn)的早晨》,我在課堂上曬出我頭戴氈帽立于烏篷船頭的照片。這樣的課堂,肯定是充滿情趣的,我想,這份情趣恰恰源自教師的用心投入和可貴童心吧!
陶繼新:“童心、童真、童趣”之于教師的教學太為重要了。因為教師面對的是孩子,所以,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就不能不考慮孩子們的心理需求與興趣愛好。只有走進兒童,與他們心靈相契,才能成為他們的朋友。您的課堂之所以這么受學生歡迎,不只因為您有了兒童感興趣的道具,更重要的是,您本身就是一個擁有童心的人。學生們從您的教學中,觸摸到了您與他們心靈相通的童真之美。
虞大明:我想表達的最后一個觀點是“多給孩子體驗的機會”,這也應當是快樂教育的訴求。怎樣才能讓課堂學習的經歷留在孩子們心坎里的時間久一點?我想,加強體驗肯定是個好辦法。憑借角色扮演、模擬實踐等體驗活動,調動兒童的所有感官,促進感悟和理解,讓閱讀實踐活動兒童味十足,印象深刻,這也是我在課堂教學時所孜孜追求的。在《珍珠鳥》言語交際情境中,我和孩子們一起兩次分角色對話體驗,以探尋“信賴往往會創(chuàng)設美好的境界”;在《麥哨》的課堂,我和孩子們一起“吹麥哨”,讓孩子們品嘗“茅針棒棒糖”,在甜甜蜜蜜的體驗中理解文本的意蘊;在《桂花雨》中,我身兼母親和桂花樹兩職,為孩子創(chuàng)設體驗“搖桂花之樂”的機會。
陶繼新:學校,應當為孩子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最好多一些終生的銘記。而現在的學校教育,恐怕為孩子留下的值得懷念的東西太少了。那么,又有多少教師思考過這個問題,又有誰為此努力過?這當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悲哀。您如此思考且付諸行動,太可敬了!2013年在“第五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上,您執(zhí)教的《珍珠鳥》和《麥哨》,便為孩子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設若平時多一些這樣的課堂,多一些這樣的美好,學生還會厭倦學習嗎?我們還用擔心學生不懷念學校嗎?課堂教學的妙道之一,就是要讓學生體驗到自我學習與實踐的快樂,甚至是大快樂。看來,體驗不只是在課外,也不只是社會實踐活動等。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主陣地的課堂,應當是學生生命體驗的最佳之地。
虞大明:我時常告誡自己:善待孩子,感謝孩子。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歲歲年年,時時刻刻,分分秒秒。攜起孩子的手,或是讓孩子攜起我的手,快樂成長。我相信,一定能夠觸摸到濃濃的幸福。與快樂教育結緣,心便不會老去。
陶繼新:是的,應當珍惜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寸時光。能讓他們多快樂一些,自己也就多了一些快樂。當孩子快樂成長的時候,教師也快樂也成長了。這個成長不是童心的不再,而是童心未泯的生命超越。有了這種超越,人是不會老的。一個教師只要愛學生,只要與孩子的童心鏈接著,不管年齡多大,都是年輕的。相信您永遠是年輕的。
(責任編輯:黃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