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友
摘 要: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語文課程基本特性。德育的教育工作是現(xiàn)階段語文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所以要想使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更加深化,其做法就是要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德化的影響力以及提高學生的認識和改造社會的能力和信心。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基于教材內(nèi)容的延伸上,淺談語文學科在德育滲透教育方面的一些研究觀點。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1 充分利用教材,制定滲透計劃
語文的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比如數(shù)理化,數(shù)理化是純科學,對于任何人都是中性的,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語文卻往往體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寄望,有著特殊的愛惡褒貶。在課本里每一篇文章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都幾乎有一個德化教育的期望值。所以,在每一學期的期初,我們都要有目的的發(fā)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結合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找出本學期的德育重點,制定出符合教學目標的教案,有目的的進行德育滲透。
2 挖掘教材內(nèi)容,充分發(fā)揮課文的德育功能
2.1 課前深入備課,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教師是教書育人的導師,就是授業(yè)傳道解惑也。教授知識,傳播道義,道義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德育教育。在我們的每一篇課文中,要挖掘其德育因素,明白講述傳輸哪一方面的思想道德,以確保實現(xiàn)每篇文章所能體現(xiàn)的文化和道德能“滲透”給學生。比如:描寫祖國大美河山、燦爛文化為基礎的《廬山的云霧》等課文,其能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操得到升華。表現(xiàn)革命時代的勤儉節(jié)約等精神《朱德的扁擔》等文章,其能使學生感到祖國的命運與自己是緊密相連的,能增強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同樣闡述家庭無私奉獻的《背影》,感動著千千萬萬的學子,使他們更能體會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不易,增加學生的家庭感和加快學生成長的步伐。
2.2 結合時代背景,進行德育滲透
因為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時代、背景不同,往往給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造成了不小的困惑。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的詩詞,其內(nèi)容豐富,氣勢龐大,意境深遠,不僅包含個人的文學浪漫灑脫的風格,還能再現(xiàn)活里活面的歷史現(xiàn)實。然而,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都是生長在父母的蜜糖包圍下,自小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貼心小棉襖,都不曾有半點委屈,更別提能體會到那些苦難的歷史了。所以,教師對課文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原由的剖析和講解是必須的,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當時歷史環(huán)境和心理狀態(tài),尤其對那些描寫戰(zhàn)爭、人民生活艱難的文章進行課前講解,讓他們了解戰(zhàn)爭的殘酷、人民生活的不易以及戰(zhàn)士的視死如歸、英勇拼搏和向往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了解人民渴望和平、崇尚自由理想的心理。這樣就會能起到教育學生有著大無畏、不畏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思想,在學習文章知識的同時其德育也在不自覺中進行了教育。
2.3 利用電教手段,強化課文情感渲染
在學生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的讓學生進入課本的情境中,尤其像我們處在這樣一個智能化的時代——電教化教育的應用等。這樣更能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共鳴。比如我們在講《黃果樹瀑布》的時候,我們可以放一段視頻,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黃果樹瀑布的壯觀和美感,其思緒自然也就入侵醉于其中,其對心靈的震撼也就不言而喻了,自然也就大贊祖國美好河山,其愛國情操會不斷較深并會得到升華。再加上老師錦上添花的描述祖國各地的名山古跡,我們有理由相信學生熱愛祖國、保衛(wèi)祖國以及建設祖國的心志會深記腦中繼而在不久的將來堅定不移的付出行動。
2.4 抓住關鍵詞句、深化學生情感體驗
一篇課文基本上都有其主要的思想,其往往一句話、一個詞就能體現(xiàn)文章的主要意旨,加強主要思想的的教育,更能感染學生思想和思維。比如有一篇講述劉伯承的課文,通過對其手術的描述,其表達出來的革命情懷和一切為了人民的精神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起到了“親身體會”的作用,更加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2.5 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滲透德育教育
描寫人物的課文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說展示的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對學生的影響意象深遠。學生們在接觸這些高尚的人物時候,其思想會不由自主的得到熏陶和感染。
3 引導課外閱讀,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
在我們?nèi)粘5慕虒W之外,我們還必要的對學生進行另一種相對自覺的德育,這就是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和形式是非常豐富多樣的,我們教師應該引導好課外閱讀,要因材施教,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得到大的收獲。一本適合自己的好書有的時候比一位良師益友起的作用都要大。它能在擴展學生的思想面和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鍛煉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使之增強性格的堅強意志,提高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4 總結
以往的教學實戰(zhàn)證明,語文的教學不只是文章的講述,其必須要做到文化和道德結合教學,把思想教育工作貫穿其教學的始終,把知識的傳播、道德的教育和思維能力的加強融為一體,才能使我們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和義務得到很好的完成。
參考文獻
[1]李素敏.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03 (3): 36-37.
[2]李俊卿.培育 “魂” 的花園--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A][D]. , 2010.
[3]周海波.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基礎教育研究, 2009, 20: 034.
[4]謝華. 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基本途徑探討[J]. 科技資訊, 2007 (15): 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