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田建友
2003年,在山西吉縣溝堡附近的一座仰韶中晚期遺址中,出土了一件人面形泥質灰陶器,其形象有別于過去發(fā)現(xiàn)的同時代人面形器物,成為該年度發(fā)現(xiàn)的最重要的文物。
考古發(fā)掘的吉縣溝堡遺址——距今5500年左右的1號房屋, 是一座面闊4.5米的半地穴式圓角長方形房屋。這座房屋坐東向西,前半部分已隨坡體一起塌落,緊挨東壁正中有灶,但保存不好。灶前和南邊是能夠復原的釜、罐、缽、甕等9 件陶器。灶的北邊也就是東北角的地面上,擱置著一件人面形器物,泥質灰褐陶, 陶質疏松,無底,底邊呈喇叭口狀。出土時頂部蓋有一石板,人面眼、口鏤空,分別用泥塊貼塑出眉毛、眼眶、鼻子、顴骨、嘴唇的形狀。嘴部及一側眉部、眼眶處泥塑已脫落,鼻梁挺直,高顴骨及嘴巴下貼塑有泥條,似為身體上的裝飾。面部左右兩側大致和眼睛同一高度處分別有一個相同大小的鏤空圓孔,兩個圓孔之間又有一鏤空的弧形。頂部直徑1厘米,高18.6厘米。這是首次發(fā)現(xiàn)的遠古時期“灶王奶奶”的形象。
考據(jù)古代房屋,各處都有專門的名稱。門一般開在南邊,是透光之處;一進門兩邊為避風修的隔墻,所以西南角是最暗的地方。溝堡1號房屋由地勢所致, 坐東向西,門應該開在西部正中,不大可能偏向一側。傳統(tǒng)上的“奧”的位置應在西南角,不是這座房屋中最深、最暗的地方,而是出人面形器物的東北角,才是最深、最暗處。所以,就這座房屋來說,“奧”的位置有所變化。況且,“奧”在古代,也可以指示房屋中最深、最暗的地方.
“奧”也是祭祀灶君的位置,孔子在《論語·八佾》里講:“與其媚于奧, 寧媚于灶?!笨梢姟皧W”與“灶”關系之密切。灶君古稱灶王或灶神。大約1萬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已經(jīng)進步到定居的農(nóng)業(yè)時代,出現(xiàn)了灶,而且灶與人類生活關系越來越密切, 灶及火,對于一個氏族來說,至關重要。這項職責就由氏族中威望最高的婦女管理,因此,最早的灶神一定是婦女形象,成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的神仙,也是諸多祭神活動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抖Y記·祭法》說:“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矲,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灶……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迸钔醯搅烁赶瞪鐣荛L的一段時間還在沿用,到了漢代才出現(xiàn)了男灶王,隨之就有了灶王爺爺、灶王奶奶相配對, 也稱灶公、灶母,魏晉以后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
回頭再看人面形器物,頭部外形沒有棱角,眉毛彎彎,鼻梁挺直,充分展現(xiàn)了一個女人的全部臉龐,特別是有意塑出兩側高突的顴骨,是“紅臉蛋”的標志,在我國西北和山西呂梁山里的女人,生就紅臉蛋才是最美麗的。這也印證了“狀如美女”的灶王奶奶的形象。
直到現(xiàn)在, 農(nóng)村家家戶戶的灶上都設有神龕,俗稱“灶廟”,供著灶王或其夫妻神像。每逢臘月二十三晚上,是農(nóng)歷的“小年”,人們都要供上麥芽糖祭祀他們。這天晚上他們就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祭祀者這一年的善惡行為了。神龕兩側貼的對聯(lián):“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彼闶菍@位灶王的吹捧,也寄托著善良人們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