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燕
(浙江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310018)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所有高職院校的一門公共課,是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課程。隨著計算機教育的普及,目前許多中小學也開設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并且該課程已成為一些省份的會考科目。這樣對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
目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問題:
(1)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雖然很多中小學都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但各地由于軟硬件條件等諸多因素,導致學生在入學時學習和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差異較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把握教學進度,進度快了,部分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進度慢了,部分學生則認為內容太簡單,影響到學生的聽課積極性。
(2)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接受能力存在較大差異。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每個專業(yè)的學生必修的課程,不同的專業(yè)學生的入學成績不同,學習能力、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將來到社會上對計算機的能力要求也不同。教師教學最好能夠結合專業(yè)特點增加和刪減相關的知識點,但是這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很難開展。
(3)學生學習興趣存在較大差異。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動手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程的學習。在高職院校同一個專業(yè)中有文科生,有理科生,有三校生,有普高生,他們在動手能力上也存在著過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喜歡動手操作,有的學生喜歡學習理論知識,同樣的教學,效果差別會很大。
(4)課程內容廣,授課時間短,教學效果不佳。計算機課程內容本身包含了知識點較多,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也很多,但是學習的時間并不長,而且第二個學期還要面對等級考試的壓力,這就要求學生更加扎實的學習知識點和操作技能,但考試成績不夠理想。
針對以上問題,也有不少學校采用分班教學,這不但增加了教學管理的難度,效果也不明顯。只有對傳統(tǒng)教學進行改革,找到一個更好的教學模式,才能解決教師教學的難題,同時也不會增加管理上的麻煩。
FCM即“Flipped Class Model”,被稱為“翻轉課堂或反轉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模式。它是學生在課下根據(jù)課程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進行自學,老師由授課轉為進行引導,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yè)答疑、協(xié)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是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它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教師由原來的知識傳授者變?yōu)檎n堂的顧問、組織者、管理者、參與者、學習指導者、促進者和評估者;學生由原來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變?yōu)橛媱澱?、主動研究者,自我和他人的激勵者和評估者;課堂內容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變?yōu)閱栴}探究。
翻轉課堂主要的優(yōu)點:(1)翻轉課堂最大的優(yōu)點是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學生根據(jù)課程教師提供有效的視頻等教學資源,利用現(xiàn)代信息工具,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和知識決定學習進度,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學習資源,避免了學習時間、空間和進度被局限的現(xiàn)象,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2)翻轉課堂解決了學生學習能力差異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進行內容的強化和調整,進行查漏補缺。(3)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師可以通過錄制微課等視頻,或者通過集體備課,教師間可以互相交流和交換教學資源,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1)高校圖書館的網(wǎng)絡化和數(shù)字化為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尤其是學院數(shù)字資源共享管理平臺的使用,為翻轉課堂提供互動網(wǎng)絡平臺。(2)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具有操作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大部分內容適合以示范教學的方式開展教學,便于組織自主學習、自主模仿操作類型的教學。(3)學校前期開展能力本位改革,為每個課程都設置應知應會模塊,為教師教學的要求提供很好的指導。(4)微課的發(fā)展,為翻轉課堂提供了良好的實施條件。(5)有網(wǎng)絡和投影儀的機房可以更加靈活地組織和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活動。
課前設計等級考試模擬項目,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模擬測試,根據(jù)成績進行分組學習。相同基礎的學生歸在一個大組,全班基本可以分成兩個大組,每個大組又可以分成若干個小組。大組便于教師分層教學,小組便于學生學習互助和交流。
教師在課前需要為學生準備分層、分模塊的教學視頻、教學課件、教學資料等素材。教師應遵循學院課程能力本位應知應會的要求,劃分模塊化的學習單元子目標,再根據(jù)子目標細化成具體任務,設計或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視頻教學內容,此過程要適應學習者課下自主學習的特點,以任務為核心,突出問題的解決和學習者的技能的提升,內容包括總結、復習、討論和評估等綜合性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根據(jù)細化的任務和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在視頻中穿插“課前練習”、“課后測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筆者根據(jù)FCM教學理念設計了“等級考試模擬單元練習與測試”,按照等級考試的標準和要求,結合書本知識,采用模塊化階梯式進度設置練習和測試題目,內容圍繞理論知識測試(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操作技能(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網(wǎng)絡應用等操作)兩大部分展開,學生在學習視頻時可以帶著問題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較好的了解學生自學的狀況。
課上教師最好選擇有投影儀的網(wǎng)絡機房開展計算機教學。教師可以將課堂時間進行劃分。教師參與一個大組討論的時候,另外一個大組學生帶有一定的新任務或準備討論的問題。教師在參與大組討論時,可以根據(jù)課下各個大組任務完成的情況、任務完成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問等,給出具體的指導方案,或者在課上提出引導性問題進行集中探討和解決。教師在解決問題時候,盡量不直接回答,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原因,逐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進行完善和改進。如果存在共性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多個小組統(tǒng)一進行討論解決,或者將部分內容在課堂內統(tǒng)一講解以加深學生印象。另一方面,個別小組提出的個性的問題,教師可以使用屏幕錄制好的操作視頻,幫助學生糾正操作,加深其印象。在討論和解決完問題后,教師可以布置下一個任務和要求,并給出指導意見。最后給每個小組進行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打分或考評,可以采用以組內自評、組間互評和教師綜合點評的方式完成,可以將等級考試的模擬題目融入到對學生的測試考評中,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力。
翻轉課堂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困難,例如如何合理控制好整個課堂有序的教學,教師如何更好地擔任新的角色等等問題,這都要求我們不斷地嘗試、比較、分析與總結。雖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中的應用效果不能立竿見影,但隨著云服務、云平臺、移動學習終端等新技術在學校的普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逐漸體現(xiàn)其價值。
[1]張春梅.翻轉課堂優(yōu)化高等院校課堂教學探析[J].學周刊,2013(12).
[2]劉利枚,石彪,羅新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層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1(3).
[3]胡江匯,謝日行.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科技資訊,2006(3).
[4]王長江.“翻轉的”課堂:技術促進的教學[J].電化教育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