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網絡集體行動的話語性及其風險治理

      2014-08-15 00:55:54
      政法學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集體行動動員網絡空間

      (廣東警官學院 公共管理系,廣東 廣州 510232)

      近幾年來,在網絡空間中所發(fā)生的集體行動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從2004 年的“遼寧虐貓女事件”到2006 年的“銅須門事件”,再到2008 年的“南京天價煙房產局長事件”、2009 年的“杭州飆車案”以及2012 年的“表哥”楊達才事件等等,不管是網絡熱點輿論的勃興,還是人肉搜索的泛濫,乃至各種各樣的網絡謠言的滿天飛,無論是傳統(tǒng)的集體行動利用網絡作為信息傳遞的工具,還是網絡空間本身形成的特定的集體行動如網絡熱議、黑客攻擊等等,都已經提示著我們,網絡集體行動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社會生活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現象,它不但是一種深刻影響著我國社會輿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也在用一種奇異的方式改變著我們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影響著我們的社會決策。在這種挾裹著網絡突飛猛進的普及勢頭的虛擬空間的群體集聚及混亂表達中,我們看到的是以網絡公眾為主體超常規(guī)、強勢能、難預測的群體聚集行為的不斷涌現。正確認識網絡集體行動,并對其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預判,以提出有針對性的治理對策是當前十分迫切的問題。

      一、網絡集體行動的話語實質

      所謂集體行動(collective action),就是有許多個體參加的、具有很大自發(fā)性的制度外政治行為。[1]2在我國,與此類似的行為通常大量發(fā)生在群體性事件中,所以多數情況下,集體行動等同于群體性事件。由于它具有體制外的特征,所以常常會因為可能帶來各種社會風險而被人們所排斥?;ヂ摼W在世界范圍內的成功推廣,為人類社會帶來了一場信息革命,也無可避免地改變著集體行動的基本形態(tài)和特征。

      第一,網絡的“低門檻”、匿名性以及去中心化等特性,一方面提供了一個獨立于官方和官方媒體的公共輿論平臺,就如哈貝馬斯所說的“公共領域”,網民可以在這一平臺通過相對自由和開放的討論,達成共識,形成對集體行動的策略性建構。另一方面使國家對信息傳播和人際溝通的控制力降低,因而對于集體行動和社會運動的管控能力也大大降低,增加了集體行動發(fā)生的政治機會。

      第二,網絡沖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使集體行動在更廣闊范圍內尋求支持者,從而提高了人們參加集體行動的可能性,使集體行動或者社會運動所倡導的理念能夠快速、高效地傳播,從而擴大了集體行動的影響力。網絡可以將一個區(qū)域性的事件轉變?yōu)橐粋€全國性的事件,甚至是一個世界性的事件。

      但更重要的影響則是對網絡集體行動的基本形式的影響。

      網絡集體行動,特別是直接發(fā)生在網絡空間中的集體行動,與傳統(tǒng)的集體行動的確出現了巨大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既不在于對集體行動的概念或認定有了新的發(fā)展,又不在于集體行動發(fā)生的原因。首先,網絡集體行動必須是集體行動的一個范疇,并不能改變集體行動的本質。網絡集體行動同樣滿足集體行動的群體性、弱組織性、行為反常性、情緒感染性以及短暫性等特征,雖然可能在某個特征上有了一些程度上的變化。例如它帶來了在媒介利用以及規(guī)模和數量上的變化。所以我們可以認定網絡集體行動是一種“集體行動的新形式”。其次,網絡集體行動發(fā)生的原因,除了有網絡所帶來的便利性這一影響因素外,與傳統(tǒng)的集體行動發(fā)生的原因并無二致。網絡本身就是社會系統(tǒng)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社會系統(tǒng)的一種“媒介延伸”。因此,網絡當中所反映出來的各種問題事實上都是現實社會中的基本問題。對什么問題人們可能會反應過激從而導致集體行動,并不是由網絡所決定的,而是由現實社會所決定的,無論是意識形態(tài)、價值理念,還是審美情趣、情緒體驗都是如此。因此,網絡集體行動實際上蘊含了社會生活中復雜而深刻的社會關系和結構,是社會系統(tǒng)中一個特殊的集體行動過程,是“現實集體行動的媒介呈現”①賈舉.網絡集群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網絡集體行動與傳統(tǒng)集體行動的根本差異關鍵在于集體行動的形式問題。網絡改變了集體行動的基本形式。在網絡空間中,集體行動的主要表達形式簡單且高度重疊,即發(fā)帖、回復和轉發(fā)。人們在認定網絡集體行動時,最重要的標準一般包括參與人數的多少、信息量的大小、明確的行動指向性、影響范圍的廣度和深度等。而所有的這些指標都必須從發(fā)帖、回復和轉發(fā)中得來。其中一個是量的問題,即發(fā)帖量、回復量及轉發(fā)數等,另一個則是質的問題,包括帖子關注的事情及方向等。總之,在網絡集體行動中,我們所要考察的指標全部都轉化成了對某些文字符號的數量和質量的考察。因此,網絡集體行動,歸根結底是一種話語行動、符號行動。在網絡集體行動當中,一切都是以話語的形式、符號的形式進行的。我們前面所說的抗議、譴責、侮辱、漫罵、惡搞、戲謔、謠言,甚至是人肉搜索,其實都是一種話語行動并以發(fā)帖、回復和轉發(fā)等這些符號性形式存在著。

      所以,網絡集體行動就是一種基于現實社會因素的考量,利用網絡的基本特性,群體性地在網絡空間中密集傳播話語符號的行動。它是現實集體行動的媒介呈現。

      二、網絡集體行動風險分析

      雖然網絡集體行動作為一種符號性的話語行動,很大程度上規(guī)避了現實社會中集體行動可能引發(fā)的直接沖突。但是基于網絡信息快速傳播及廣泛傳播的特性,話語性的集體行動同樣會產生巨大的社會風險,甚至會高于現實社會的集體行動風險。

      第一,網絡集體行動的核心問題多在話語、意識形態(tài)方面。話語的開放性必然造成價值與意識形態(tài)的多元化。雖然價值多元化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卻也容易出現分裂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在許多起已經發(fā)生的網絡集體行動中,話語動員所表現出的能量是巨大的。一種話語意識框架被制造出來在網絡上傳播,瞬間可以傳遍世界。如果這種話語框架指向現有政治和社會結構,那么這些巨大的能量便極易轉化為反政府、危害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因素,不利于社會的整合。

      第二,網絡集體行動動員中話語制造的任意性,容易形成謠言滿天飛的局面。網絡空間中的話語制造十分迅速,對于任何一個事件,短時間內就可能形成巨量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的來源渠道又十分廣泛,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原發(fā)性的消息源。而網絡信息在區(qū)分真?zhèn)畏矫婺壳叭匀蝗狈ο鄳氖侄?。一旦政府或其他權威信息機構引導不利或者反應遲緩,就可能導致網絡謠言式的集體行動,造成謠言滿天飛的惡劣局面,以致產生嚴重的社會性后果。

      第三,群體極化情緒十分不利于民眾的客觀理性化進程,甚至形成社會性的暴戾之氣。網絡集體行動的動員過程中,許多話語和信息為了引起強烈的轟動性效果,增加動員的效能,多有極化的傾向。本來平常的一件事情會被通過修辭等手法傳說為一起聳人聽聞的事件。在這種極化信息的引導之下,也會引發(fā)被動員的網民的極化情緒。因此,整個動員的過程,從話語框架化開始就存在著非理性傾向,導致非理性情緒的滋長蔓延,容易造成網民“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只要我信,就是對的”的偏激的社會心理,十分不利于培養(yǎng)網民的理性化。再加上由巨大社會變遷所引起的民眾的結構性怨恨,十分容易形成社會性的暴戾之氣。從“人肉搜索”到“網絡侮辱、漫罵”,無不如此。第四,意見領袖多極化的特點導致網絡空間的輿論難以監(jiān)管。一個社會的輿論空間應該開放,從而給老百姓一個參與社會討論的機會,但并不是隨意的開放甚至絕對的自由。社會總要有維持它整合的主流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這是不能隨意破壞的。但是網絡信息源頭多元化直接導致的就是各種意見、信息的交融混雜。它完全改變了以往現實社會中傳媒與大眾的關系,使民眾也有條件辦傳媒。在一輪信息領域的優(yōu)勝劣汰后,出現了很多意見領袖。他們的信息通常被網民認為可信性較強,或者他們的個性、情緒被網民所欣賞,總之擁有了很多的“粉絲”,圍繞在他們的話語空間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輿論場。由于網絡意見領袖的構成十分復雜,有傳統(tǒng)媒介的網絡版,有門戶網站,有名人、有專家,有企圖謀利的網絡公關公司,也有一些來自草根階層的信息大戶,當然也不乏懷有惡意甚至是敵意的反對勢力,監(jiān)管難度較大。

      第五,網絡集體行動動員的方便、迅速、快捷以及信息制造較為隨意而不易監(jiān)管的特點極易被別有用心者利用。例如一些境外的敵對勢力為了挑撥離間、煽動分裂,或者親自出馬,或者雇傭“網絡寫手”冒充中國公民或者中立方,在網站論壇等各個領域通過編造虛假新聞、散播反華言論、誣蔑黨政機關等方式,尋機推動網絡集體行動,并力圖引起現實社會的震動。新疆“7.5”事件就是這樣的典型案例。熱比婭和“世維會”等反對勢力利用廣東韶關旭日玩具廠發(fā)生的新疆籍員工與當地員工打架這一普通的治安事件,在網絡上歪曲事實,極力煽動新疆少數民族游行示威。并通過網絡進行聯絡、組織,最終導致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的發(fā)生。

      三、網絡集體行動的風險治理

      正如人們所說,網絡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自由,也促進了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發(fā)展,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這也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網絡集體行動治理的原因所在。采取什么樣的方式能夠使其朝向相對規(guī)范、有序、可控的方向發(fā)展,發(fā)揮其有利于社會的一面是一個非常值得思索的問題。

      (一)必須確立“寬嚴結合”的態(tài)度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網絡的廣泛使用是社會變遷的必然,網絡集體行動的發(fā)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轉型過程。這個轉型過程最大的特點就是國家從社會領域廣泛地退出,國家從政府掌控一切的局面(即全能政府)逐漸轉變?yōu)閲摇鐣p層結構。社會領域逐漸擁有了部分可支配資源,有了強大的建設動力和施展的空間。網絡本身的普及也得益于此。社會逐漸形成了一個受教育水平較高的中等收入群體,這個群體有較為強烈的權利意識和社會政治參與意識。在我國當前政治參與渠道和社會公共事務參與渠道還不夠順暢的情況下,網絡空間給了他們更多的參與機會。對人們的這種政治參與和社會公共事務的參與意識應當加以保護而不是打擊。民眾權利意識的覺醒與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正是一個社會的希望所在。同時,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分化拉大,社會矛盾也不斷地突顯。在這種情況下,不可否認社會中存在著“怨恨”等負面情緒。網絡集體行動實際上提供了一個社會“安全閥”。雖然公共話題的網絡熱議轟轟烈烈,甚至出現了“人肉搜索”等網絡暴力。但是比起負面情緒積聚后引起的現實社會的群體性事件其影響更多存在于話語層面、輿論層面,是一種相對危害不大的“出氣”方式?!秶Z》中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正是這樣的考慮。因此,雖然這個正在崛起中的公共領域還不夠健康、成熟、理性,還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進之處,但我們應當寬容對待,并加以幫助。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網絡集體行動動員過程中的確存在著諸多亂象。小到侵犯個人隱私、名譽侵權、侮辱謾罵、網絡惡搞,大到“水軍”泛濫,為了商業(yè)利益甚至是分裂國家的目的故意制造社會話題或傳播網絡謠言,都是不可放縱需要嚴管的。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控制,或者被各種社會破壞勢力所利用,它很可能演變成網絡無政府主義,造成新的社會沖突或分裂。因此,必須讓人們明白,互聯網擴大了人們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但這并不表明網絡就應當是一個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在這些方面,政府必須嚴加管制。

      當然,在這里,寬嚴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虛假信息以及有害信息不但本身制造惡劣后果,而且也同樣會侵蝕人們在網絡當中良性的自由的話語權利。特別是那些背后存在商業(yè)利益或其他不可告人目的的話語制造,事實上掠奪了人們正常的話語權利,攪渾了清潔的話語空間,并會引發(fā)更大的結構性怨恨。

      (二)注意引導,用其所長,避其所短

      對于管控的辦法,一個是“堵”,一個是“疏”。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下,應當使用不同的辦法和措施。在對網絡進行管理時,根據寬嚴結合的原則,應以“疏”為主,以堵為補充?!笆琛钡姆绞奖举|上就是引導。通過采取一定的方式,讓好的東西發(fā)揚光大,壞的東西逐漸摒除。在“疏”、“堵”結合的策略原則下,應當具體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把關信息的準確性。在網絡動員中可以興風作浪的最重要支持條件就是信息的任意性和混亂性。雖然我們目前采取著一定的措施,但多數都是一些作用微小的“堵”的辦法,例如網絡關鍵詞屏蔽等等。要使信息的準確性得到提升,不僅僅是堵住那些不準確的信息,而且事實上也很難辦到。關鍵的問題是要使準確的信息占據主導的地位,從而澄清虛假信息,從而以正壓邪。首先,必須加強網絡事件與輿情的預警研判。只有及時地知道網上發(fā)生著什么,才能夠明白需要做些什么。特別是政府應組織專門的力量,委派專業(yè)人員采用科學的統(tǒng)計方法進行研判。第二,要及時發(fā)布真實信息。一是政府本身已經掌握的真實信息,應當適度及時公開,二是由政府的預警研判搜尋到的可靠信息應當及時公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正本清源,避免謠言滿天飛的效果。

      2.加強官方媒體的公信力,占領網絡輿論陣地。網絡集體行動中,能夠產生廣泛認同感的話語框架是核心力量。認同感與公信力有直接的聯系。官方媒體在網絡空間中基本屬于意見領袖層次的。但是其公信力近年來卻有所下降。因此,為了獲得強于他人的動員能力,占領網絡輿論陣地,官方媒體必須加強自己的公信力建設。首先,官方媒體必須保持自己權威信息來源的角色,登出的信息一定要經過直接求證、經得起推敲。其次,官方媒體必須保持自己客觀的敘事方式,控制好話語文本的制作,不諂媚,不討好。第三,官方媒體消息的來源與播報必須快速而準確。

      3.進一步發(fā)揮互聯網行業(yè)組織的重要作用。中國目前最重要的互聯網行業(yè)組織就是中國互聯網協(xié)會,近些年來已經出臺了《互聯網行業(yè)自律公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自律公約》、《互聯網禁止傳播淫穢色情等違法和不良信息自律規(guī)范》等行業(yè)自律公約,可以說在行業(yè)自律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目前互聯網行業(yè)組織的缺陷在于對互聯網硬件有關的運營商、制造商及服務提供商有著很好的規(guī)范和管理的作用,但是對于網絡內容服務商及門戶網站的規(guī)范和管理還不到位,對于當前上網網民的言行以及意見領袖等的管理及教育都很少涉及。建議有關部門應當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

      4.盡快完善相應的網絡法律法規(guī)。法律的重要作用,在于堵、疏兼?zhèn)?。特別是在匿名性很強的網絡虛擬空間,十分類似法學界所謂的“陌生人的社會”,因此那些在“熟人社會”當中起作用的道德律條在網絡空間中卻屢屢被打破,從而使得法律的控制就顯得十分的必要。2013 年9 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fā)布的《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正式實施,正式確定了謠言入罪,對于打擊網絡謠言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但是其它有關的網絡行動,如“人肉搜索”等是否入罪,仍處于未決狀態(tài)。

      5.考慮網絡集體行動動員方式的政府利用。網絡集體行動具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國家政府作為社會發(fā)展最重要的推進器,同樣可以采取網絡動員的模式達成自己的目的。例如發(fā)生自然災害時需要有強大的災害動員能力,發(fā)動全社會的民眾積極參與、捐資援手,及時扶危救困;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中,需要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去動員群眾參與治安管理,提供犯罪線索。這些工作都可以充分利用在網絡集體行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網絡動員。

      [1]趙鼎新.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蔡前.以互聯網為媒介的集體行動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3]梁俊山.我國網絡群體性事件治理狀況研究——基于對59 個典型案例的實證分析[C].學習“十八大”精神與河北沿海地區(q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2012 年.

      [4]王擴建.網絡群體性事件:一種新型危機形態(tài)的考量[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0(02).

      [5]王應瑞.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特征及消解對策[J].人民論壇,2011,(05).

      猜你喜歡
      集體行動動員網絡空間
      幾百萬鯡魚的集體行動
      共建誠實守信網絡空間
      公民與法治(2020年4期)2020-05-30 12:31:20
      海底總動員
      網絡空間并非“烏托邦”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26
      國防動員歌
      青年歌聲(2018年3期)2018-10-20 03:25:16
      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yǎng)探討
      微博時代:參與集體行動對群體情緒和行動意愿的影響
      心理研究(2015年1期)2015-10-27 06:27:59
      國防動員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8
      什么帖子容易被“小秘書”刪除
      華聲(2014年3期)2014-03-10 08:34:09
      集體行動的博弈分析:基于相對公平相容約束
      甘孜县| 慈溪市| 乐至县| 阿城市| 仁寿县| 阿瓦提县| 沁源县| 贵溪市| 临清市| 冷水江市| 西安市| 香格里拉县| 乐平市| 缙云县| 海丰县| 迭部县| 遵义市| 长乐市| 湖北省| 双城市| 株洲县| 昌图县| 当雄县| 聊城市| 新兴县| 轮台县| 黔西县| 乌拉特后旗| 普兰店市| 外汇| 湛江市| 青田县| 石渠县| 阳曲县| 扎囊县| 闽清县| 定结县| 开化县| 安宁市| 富源县| 湄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