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語用能力及其發(fā)展方案

      2014-08-15 00:53:52侯國金
      關(guān)鍵詞:交際語言能力

      侯國金

      (四川外國語大學(xué)外國語文研究中心,重慶 400031)

      語用能力及其發(fā)展方案

      侯國金

      (四川外國語大學(xué)外國語文研究中心,重慶 400031)

      語用能力是兜攬其他全部能力的綜觀性能力,它以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為基礎(chǔ),以交際能力為核心,以隱喻能力、轉(zhuǎn)喻能力、幽默能力、正確施為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克服語用失誤的能力為最高任務(wù)或目標。要提高學(xué)生的語用能力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開“語用學(xué)”課;語用失誤分析;做語用能力問卷或自測題;在日常生活、工作或?qū)W習(xí)中體現(xiàn)語用精神,尋找、分析、評論、糾正自己(以前)或他人的語用失誤。

      語用能力;語言能力;語用綜觀;語用失誤

      語言習(xí)得和外語教學(xué)涉及的都是與語言有關(guān)的能力,因而語言學(xué)界區(qū)分出三種重要的能力:語言能力、交際能力、語用能力。它們是什么意思?是什么關(guān)系?哪個大哪個小?語用學(xué)所說的語用能力所指到底為何?提高學(xué)生的語用能力有何措施?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了解這三個“能力”(competence)的意思。除此以外,本文著重闡述語用能力的內(nèi)涵和發(fā)展語用能力的方案。

      一、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溯源

      (一)語言能力

      根據(jù)權(quán)威的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第二版),competence(偶爾亦作competency)這個詞起源于1594年,最初是“權(quán)限、管轄權(quán)”的意思,如今主要表示“能力、勝任、稱職”等意思。該詞典專門指出,Chomsky從1962年到1969年使用該詞(后來是前加linguistic)時,表達的是抽象的語言能力即言者潛在的語言知識(what the speaker of a language knows implicitly)。

      什么是語言能力呢?Chomsky[1]認為語言學(xué)家(主要是生成語言學(xué)家)應(yīng)研究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不應(yīng)太注意語言運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因為后者是語用學(xué)和語篇學(xué)的研究對象。換言之,語言學(xué)家應(yīng)該致力于對一個“理想的”語言使用者的全部語言知識的研究,了解兒童習(xí)得母語的機制,研究跨語言的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語言能力是一個“理想的”語言使用者對其母語種種規(guī)則的了解和掌握[1]4。語言能力使人能說出也能聽懂無窮多的句子,并且能夠識別語病和歧義。Chomsky的“語言能力—語言運用”二分法與Saussure的“語言—言語”二分法相似而不相同。語言是一種社會行為,是一個社會約定俗成的體系,但語言能力是每個社會個體的大腦屬性。Saussure更多的是從社會學(xué)或社會語言學(xué)角度看待語言問題,而Chomsky更多的是從心理學(xué)或心理語言學(xué)角度處理語言問題。

      Widdowson[2]則認為,語言能力由知識和技能構(gòu)成。根據(jù)Ellis[3]12-13的理論,語言能力意味著學(xué)習(xí)者對母語內(nèi)在語法(internal grammar)規(guī)則的內(nèi)化和掌握,或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s))。這個語法是內(nèi)在的而非外在的,是隱含的而非顯露的,根植于學(xué)習(xí)者對何為規(guī)范語句的語感之內(nèi)。

      (二)交際能力

      什么是交際能力呢?Hymes[4-5]的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針對語言能力的“不足”而提出來的。交際能力包含有Chomsky的語言能力,具體說來包括:(1)可能性(possibility),即語言系統(tǒng)的語言知識,相當(dāng)于上述的語言能力;(2)可行性(feasibility),指個人心理方面的語言記憶和認知,以及滿足實施某一言語行為的條件;(3)合適性(appropriateness),即言語行為等方面的得體性[6]。在我們看來,Hymes的交際能力的可行性和合適性就是語用范疇的能力。

      Bachman[7]的“發(fā)展觀”提出了交際語言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它“涉及關(guān)于語言的知識以及在語言交際中運用這種知識的能力,由語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機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三部分構(gòu)成”。其語言能力又可細分為組織能力(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和語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組織能力由語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和語篇能力(textual competence)組成。他說的語用能力由施為①能力(illocutionary competence)和社交語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組成②。在我們看來,Bachman的策略能力應(yīng)該是語用能力的一部分。至于其所界定的組織能力、語用能力,前者預(yù)設(shè)了先前的策略能力,而后者預(yù)設(shè)的施為能力和社交語言能力就是名副其實的語用能力??梢?,Bachman的語言能力從語義上預(yù)設(shè)了語用能力。

      實際上,Chomsky[8]后來區(qū)分了兩類(語言)能力:語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和語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前者是語言形式和意義的知識(knowledge of form and meaning),屬于語言結(jié)構(gòu)理論。后者則是關(guān)于語言的合適使用以符合各種交際目的的知識(knowledge of conditions and manner of appropriate use)③,它屬于語言使用理論。語言使用者的語法能力通過兩種語感(intuition)來實現(xiàn):關(guān)于母語語句規(guī)范性(well-formedness,也叫“正確性、良構(gòu)性”)的語感和關(guān)于語句結(jié)構(gòu)的語感。語用能力要啟動個人的背景知識和社會經(jīng)驗,使非語言信息在語句的理解和推理中發(fā)揮應(yīng)有的作用[9]。Chomsky前后認識的差異表明其對語言交際的實際運用(含邏輯語義和社會(認知)語用)的注意或重視④,當(dāng)然這不是說他就要進行語義學(xué)或語用學(xué)研究。

      二、語用能力和其他能力的關(guān)系

      (一)語用能力

      語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較早見之于 Lakoff[10],Thomas[11],F(xiàn)raser & Waters[12]等人的論著,侯國金[13]137-138[14]也有所論述。Lakoff提出了語用能力規(guī)則(rules of pragmatic competence),它包含兩條規(guī)則:規(guī)則A是“清楚”;規(guī)則B是“禮貌”。而規(guī)則B又包括三條次則:(1)不要強求對方;(2)給對方留有余地;(3)讓對方感到友好。當(dāng)規(guī)則A和規(guī)則B相沖突時,犧牲前者⑤。

      Thomas則是針對如何避免種種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提出語用能力的。什么叫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在言語交際中導(dǎo)致交際者本人未能取得完滿交際效果的差錯統(tǒng)稱為語用失誤”,分為社會語用失誤(socio-pragmatic failure)和語用語言失誤(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兩種[15]168-169。前者是語言使用折射出來的社會問題或與社會文化規(guī)約相抵牾,后者則是語言的某個方面的反語用性[16]。她所說的語用能力主要指克服種種“社會語用失誤”的能力,或者說,若具備語用能力,就勢必能夠防止各種“語用失誤”的發(fā)生。根據(jù)Thomas[15]91-112的論斷,“語法錯誤可能刺耳刺眼(irritating)從而導(dǎo)致交際受阻,但一般來說,語法錯誤浮于表面因此聽者能明顯察覺。英美聽者察覺言者尤其是非英語國家的言者的語法能力有所欠缺似乎都能體諒。比較而言,語用失誤在非語言學(xué)家眼中卻不被視為情有可原之物。倘若非英語母語者英語講得比較流利,英美人傾向于把他的語用失誤理解為昭然失禮,公然頂撞,心懷敵意,缺乏教養(yǎng),而非僅僅為語言欠妥。也即,語法錯誤只是表現(xiàn)出言者的語言問題,語用失誤則折射出言者的負面社會形象?!碑?dāng)然,她所說的語用失誤主要是社會語用失誤。

      劉紹忠[17]則認為,“語用能力指聽話人對語境的認知能力和在對語境的認識的基礎(chǔ)上理解別人的意思和意圖、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意圖的能力。”我們認為,語用能力主要解決我們?yōu)槭裁匆@么說(why we choose to say what we say)的問題。正如我們?nèi)粘U勗捴幸氲男略掝}要么是不可能(improbable)的事,要么是荒誕新奇(paradoxical)的事,要么是合意或不合意(desirable or undesirable)的事。具有“語用能力”的人說話也莫不如此引入新話題。我們把人們對這三“事”的敏感性叫“問題性/問題學(xué)”(problematicity或problematics)。正常人不能沒事可說,得找事說,說出事來??梢哉f,語用能力至少內(nèi)含兩個能力:一是識別語境的能力,二是駕馭語言的能力。當(dāng)然我們也認為,語用能力以語言能力、交際能力、認知能力、公關(guān)能力、社會語言(學(xué))能力、話語能力、應(yīng)對能力、隱喻能力等為基礎(chǔ)⑥。那么,語用能力意味著說話時基本遵守合作原則、關(guān)聯(lián)原則、幽默原則、(最)省力原則等語用原則的主旨,而又不失時機地有所偏離以至于活用、巧用、妙用。

      一個人具備語用能力意味著他明確自己和對方的語用目的,也意味著他能正確估算雙方和多方之間的三大語用參數(shù)即語用距離、相對權(quán)勢、要求大小,并能限制或改變這些語用參數(shù),以達到自己的語用目的。根據(jù)三大語用參數(shù)和其他語境(要)素(contexteme),交際者可以:(1)選擇恰當(dāng)?shù)恼Z言、方言,策劃自己的言語輸出;(2)正確使用和理解話語的顯義和含義;(3)采用恰當(dāng)?shù)脑捳Z方式和時空語境,尤其是采用恰當(dāng)?shù)恼Z用策略,如積極禮貌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y)、消極禮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y)等。

      (二)各種“能力”的大小問題

      不同作者的“能力”名稱不同,內(nèi)涵各異,不乏重疊之處,也有相反的情況。Ellis[3]13在介紹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時說,它包括交際者對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合適的語言行為(language behavior),什么是服務(wù)于一定交際目的(communicative goals)的認識和有效的語言行為等的認識,即包括語言知識(linguistic knowledge)和語用知識(pragmatic knowledge)。這樣一來,交際能力就跟我們的語用能力相當(dāng)了。根據(jù)Bachman&Palmer[18]的觀點,語用知識有功能知識⑦(functional knowledge)和社會語言知識(sociolinguistic knowledge)兩類——前者指理解話語和語者意圖之間關(guān)系的能力,后者指創(chuàng)造或理解適合一定背景的話語的能力。

      上文Hymes所指的交際能力包含了理解和生成話語時實際使用上述兩種知識的效果。這就是說,Ellis的交際能力含有些許語用能力的成分,Brown[19]干脆在二者間劃了等號。

      除了交際能力和語用能力,還有Tirassa[20-21]提出的認知能力(cognitive competence)⑧,王寅和李弘[22]提出的隱喻能力(metaphor(ic)competence),以及侯國金[13]287提出的幽默能力(humour competence)。雖然它們在不同作者筆下高低大小不等,但無疑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互相滲透的關(guān)系。

      我們站在Verschueren[23]的語用綜觀論(pragmatic perspective)視角上認為,語用能力是兜攬其他全部能力的綜觀性能力,以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為基礎(chǔ),以交際能力為核心,以隱喻能力、轉(zhuǎn)喻能力、幽默能力、正確施為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克服語用失誤的能力(見下文)為最高任務(wù)或目標。我們可以想象沒有很高程度的語用能力的其他能力,但不能想象不預(yù)設(shè)其他能力的很高的語用能力。

      三、語用能力的發(fā)展

      (一)提高語用能力的策略分析

      語用能力具有普遍性、可傳授性⑨以及跨語言、跨文化的正負遷移性。我們認為,語用能力高,交際質(zhì)量和生活質(zhì)量都會高。否則,都會低。語用能力高表現(xiàn)在(言者)說話的關(guān)聯(lián)性、正確性、條理性、合適性,以及擅長施為,善于預(yù)設(shè),精于隱含,長于推理,省力高效。語用能力低則相反,常常在自己造成的各種語用失誤上磕磕絆絆,失意丟面。至于聽者的語用能力,則是相應(yīng)的合理解讀。

      那么,如何提高或發(fā)展語用能力呢?第一,語用能力以語言能力(和其他能力)為前提和基礎(chǔ),因此,提高語用能力的前提是發(fā)展語言能力。第二,在語言習(xí)得初期,學(xué)習(xí)者應(yīng)該實施無意識的語用能力習(xí)得。例如,習(xí)得“請問”的語詞不能脫離在什么語境下使用“請問”的知識?!癟his way,please”的語言習(xí)得離不開手勢和微笑的使用。第三,語用能力可以視為較高層次的能力,可以開辟針對性的課題、話題、習(xí)題等進行教學(xué)和訓(xùn)練。例如,我們可以設(shè)計一些題目來幫助學(xué)生提高話語的關(guān)聯(lián)性、正確性、條理性、合適性等,或提高其推理(預(yù)設(shè)、含義、目的等)的能力,巧用預(yù)設(shè)、含義、語境、修辭等的能力,尤其是避免語用失誤的能力。第四,鑒于語用能力是“兜攬其他全部能力的綜觀性能力”,教學(xué)者對學(xué)習(xí)者可以采取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的語用能力培養(yǎng)方案,如針對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基礎(chǔ))的習(xí)題、話題、課題,然后才是針對交際能力(核心)的習(xí)題、話題、課題,最后才是針對隱喻能力、轉(zhuǎn)喻能力、幽默能力、正確施為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克服語用失誤的能力(最高任務(wù))的習(xí)題、話題、課題。

      (二)提高語用能力方法舉要

      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方法,但就提高學(xué)生語用能力的方法而言,我們認為大體上不外乎以下這些方法:

      其一,開“語用學(xué)”課。對本科生和碩士生,可以開設(shè)語用學(xué)課程。在一學(xué)期的語用學(xué)課上,精講語用學(xué)教材(如Pragmatics[24])的核心內(nèi)容,讓學(xué)生做大量的附加閱讀以及語用分析和語用思考的練習(xí)。

      其二,語用失誤分析。教師集結(jié)各種語用失誤的案例,讓學(xué)生各自或分組/集體分析,繼而給學(xué)生點評和講解。

      其三,做語用能力問卷或自測題。當(dāng)然,做完了要知道大致的對錯。

      其四,在日常生活、工作或?qū)W習(xí)中體現(xiàn)語用精神,尋找、分析、評論、糾正自己(以前)或他人的語用失誤。

      關(guān)于第一種方法,要注意選擇恰當(dāng)?shù)慕滩?。本科生教學(xué)不妨選擇Yule[25],Peccei[26]或類似書籍。研究生教學(xué)則選擇 Mey[27],Thomas[28],Huang[24]或類似書籍比較好。若選擇 Levinson[29]或 Sperber &Wilson[30]則太難⑩。最好是以英語教材為主要教材,以相應(yīng)或相當(dāng)?shù)臐h語教材為輔助教材或課外讀物○11。關(guān)于第四種方法,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件事都有語用問題值得思考。學(xué)習(xí)中的大小事件更是如此。對任何學(xué)習(xí)材料都要多動腦筋,多問怎樣和為何之類的問題。例如,學(xué)Sylvia Plath的詩Metaphors,就要問為什么用“I’m a riddle in nine syllables”類隱喻? 為什么是“in nine syllables”? 其他還有為什么用“大象”“大房”“大甜瓜”“紅果”“佳木”“象牙”“發(fā)酵膨脹的面包”“新鑄的貨幣填得錢袋鼓鼓囊囊”“工具”“舞臺”“懷小犢的母?!薄俺粤税牖j筐青蘋果”“一列不許停車的火車”等隱喻?這些隱喻的更換或取舍,這些措辭的更換或取舍,如此這般的詩行排列的解構(gòu)和重組,題目的更換,等等,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詩人的詩意?當(dāng)然這是文學(xué)語用學(xué)視野的思考。

      下面我們重點舉例說明第二種方法:

      語用失誤例析1 2007年3月28日下午,CCTV-5某記者采訪在世界斯諾克中國公開賽中失利的Stephen Hendry時,開始便用“Mr Stephen”來打招呼,講了幾句話以后說“Welcome to Beijing”。你有何高見?

      建議分析 蘇格蘭人Stephen Hendry勢必是十分不悅。臺球皇帝打了一天的臭球,已經(jīng)郁悶至極,加上你這么一說,讓他改姓小名,豈有高興之理?這主要是語用語言失誤,其次也算是社會(文化)語用失誤。

      語用失誤例析2 女外教上完第一次大學(xué)口語課,“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某男生起立問,“How old are you,madam?Are you married?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Do you live alone?”外教當(dāng)場(文化)休克。

      建議分析 老師指望的問題是關(guān)于學(xué)習(xí)而非其他。就算關(guān)涉其他,也不能問及她的隱私。雖然隱私具有社會文化的相對性,但是上述問題在漢語文化中也具有很高程度的隱私性(因為涉外交流和媒體傳播),因此就算是對國內(nèi)老師,也是不能輕易問的,何況是在課堂教學(xué)這個語域(register)里。這個“帥哥”的幾問犯了社會語用失誤,使得外教文化休克,使得自己摔個狗啃泥。

      語用失誤例析3 1995年11月6日上午,廣東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介紹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兇手時分別稱之為“這位世界人民尊敬的政治領(lǐng)袖”和“這位猶太青年阿米爾”。

      建議分析 說明其語用能力低,所犯為語用語言失誤?!斑@位”表示尊敬,對刺殺兇手應(yīng)該用“這個”(中性)[31]。

      語用失誤例析4 在北京工作的張三對長輩和上級說話總用“你”而非“您”,在一個小職位上干了一輩子沒有升職/升值。

      建議分析 在法語、日語、德語、漢語等T/V差別很明顯的語言文化中,了解并正確使用T式(你)和V式(您)是有語用價值的。北京人的“你、您”是比較講究的,可惜這個差別在很多方言區(qū)縮小甚至匿跡了,這些方言區(qū)的人操普通話時也未必能正確使用T式和V式,有時沒有給人該給的尊重,出了問題還不知為何。這既是語用語言失誤又是社會語用失誤。建議:(1)對長輩和上級說“您”;(2)對幾乎是長輩或上級的人說“您”;(3)對陌生人(尤其是女性)盡量使用“您”(除非對方年齡明顯比你小);(4)對同級和同輩盡量使用“您”;(5)有事相求時對下級或晚輩也可說“您”;(6)用方言時要盡量使用該方言里的“您”變體,如上海話的“儂”和武漢話的“你那噶”(相當(dāng)于“您老人家”);(7)在雙語和外語交際中多用“您/V”式;(8)不確定時以使用“您”為佳。

      語用失誤例析5 一個中國富商在歐洲的某豪華賓館招待許多賓朋,他禮貌有加地說,“只是粗茶淡飯,沒有好招待,不好意思。”(I am sorry that the food and drink are not very fine.)結(jié)果,賓館的工作人員和經(jīng)理很不悅,甚至認為受到羞辱,打算控告他。這是怎么回事呢?

      建議分析 這個富商犯了社會語用失誤。他的自謙禮貌無意中得罪了提供飲食服務(wù)的賓館。你說人家豪華賓館提供的是“粗茶淡飯,沒有好招待”,就等于說人家的賓館是三流服務(wù)。若是在他家中招待還說得過去。即便如此,也是社會語用失誤,只是程度較低(例子來自洪崗2011年7月24日在太原的中國語用學(xué)研討會上的報告)。

      最后,關(guān)于第三種方法即做語用能力問卷或自測題,何自然和閻莊[32],姜占好[33]等就曾編制了一些很好的問卷。此外,侯國金也編制了20套語用能力自測題,每套25道題目,每道題目4分,合計100分。每套自測題都包含10道(左右)英語題目和15道(左右)漢語題目,多數(shù)題目涉及語用能力,有極少數(shù)題目涉及作為學(xué)科或科學(xué)的語用學(xué)。自測題要求學(xué)生在45分鐘內(nèi)用所問問題的語言(英語或漢語)完成,并要注意關(guān)聯(lián)、正確、充分(而簡潔)、策略。包含上述20套語用能力自測題的《語用學(xué)精要:語用能力對陣語用失誤》即將出版,因此本文不再贅述。

      四、結(jié)語

      本文首先辨析和厘清了語言能力、交際能力和語用能力的所指、含義和相互關(guān)系,著重討論了語用能力及其發(fā)展方法。我們持Verschueren[23]的語用綜觀論視角,認為語用能力是“兜攬其他全部能力的綜觀性能力”,以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為基礎(chǔ),以交際能力為核心,以隱喻能力、轉(zhuǎn)喻能力、幽默能力、正確施為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克服語用失誤的能力為最高任務(wù)或目標。就如何提高學(xué)生的語用能力,筆者提出了四個方法,即開“語用學(xué)”課,語用失誤分析,做語用能力問卷或自測題,在日常的分分秒秒中“體現(xiàn)語用精神”,要保持高度敏感性并及時糾正自己的任何類別的語用失誤。每個方法又可衍生出很多小方法。末尾筆者進行了語用失誤案例分析和語用能力自測題介紹。

      我們知道,語用能力與心理(學(xué))、社會(學(xué))、(交際)傳播(學(xué))等有關(guān),又分言語層面和非言語層面的語用能力,母語和二語/外語語用能力等,且二語/外語語用能力的習(xí)得、遷移和提高又離不開“語際語/過渡語語用學(xué)”(interlanguage pragmatics)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因為能力和篇幅有限,本文沒有涉及相關(guān)問題。本文所提的一些想法來源于語用學(xué)先驅(qū)的調(diào)研和論著以及筆者多年的研究生課程“語用學(xué)”和“語用翻譯學(xué)”的教學(xué)實踐,對前輩的貢獻我們必須繼承和感謝,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則誠惶誠恐地求教于大方。

      注釋:

      ①實施(perform)言語行為(speech act),或?qū)嵤┌ǚ茄哉Z行為的語用行為(pragmatic act,簡稱pract(語為))。參見Mey J L: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Blackwell1993版。也可參見Brown K:《語言與語言學(xué)百科全書:10》,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版,第5至11頁。

      ②轉(zhuǎn)引自何自然,陳新仁:《當(dāng)代語用學(xué)》,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4版,第167頁。

      ③ 原文是“knowledge of conditions and manner of appropriate use(of the language),in conformity with various purposes”。Chomsky補充說,語用能力意味著交際者能夠把語言設(shè)置于使用的制度或機制背景下,把意圖和目的與語言表達方法聯(lián)系起來(places language in the institutional setting of its use,relating intentions and purposes to the linguistic means at hand)[8]。

      ④Stemmer就此(以及其他問題)采訪Chomsky時,后者三次坦言(聲稱“一貫認為”)語用學(xué)不僅是(普通或綜合——他一會兒說“general linguistic study”,一會兒改說“comprehensive...”)“語言學(xué)的有機成分”,而且是“核心、關(guān)鍵成分”(a central and crucial component)。參見Stemmer B:An on-line interview with Noam Chomsky:On the nature of pragmatics and related issues,Brain and Language,1999 年第3 期,第393 至401 頁。

      ⑤轉(zhuǎn)引自冉永平:《語用學(xué):現(xiàn)象與分析》,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版,第63頁。

      ⑥《高等學(xué)校英語專業(yè)高年級英語教學(xué)大綱(試行本)》(1990:81-101)認為語用能力隸屬于交際能力,是“基礎(chǔ)能力與促成技能”[17]26。這實為不妥。語言能力、交際能力、認知能力、公關(guān)能力、社會語言(學(xué))能力、話語能力、應(yīng)對能力、隱喻能力等不是平級的,前三個是平級的,后面的隸屬于它們。例如,社會語言(學(xué))能力、應(yīng)對能力、公關(guān)能力均屬交際能力范疇,而隱喻能力則屬于認知能力。

      ⑦功能知識指對以下語言功能的理解和認知: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即達意的功能),操作功能(manipulative function,使人服務(wù)于己或改變現(xiàn)實的功能),想像功能(imaginative function,即產(chǎn)生虛擬世界和幻想的功能)[18]69-70。

      ⑧Tirassa認為,“交際就是認知能力”(communication is cognitive competence)。筆者用“先天/天生/內(nèi)在的”(innate)這個詞代替了“認知”這個詞,而在別處用“一種有別于語言,有別于其他能力,有別于普遍語法,而同時與它們有緊密關(guān)系的,明顯的、特定的認知子系統(tǒng)或本領(lǐng)/官能”來解釋它。

      ⑨轉(zhuǎn)引自冉永平:《語用學(xué):現(xiàn)象與分析》,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版,第201頁。

      ⑩ 筆者堅持認為Pragmatics[29]和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30]是最壞的“開胃菜”和“甜食”,但它們是研究生后期學(xué)習(xí)提升的理想經(jīng)典讀物。

      ○11最近十幾年來國內(nèi)出版了好幾本語用學(xué)書籍,如,何兆熊《新編語用學(xué)概要》(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版),何自然《語用學(xué)講稿》(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3版),何自然和陳新仁《當(dāng)代語用學(xué)》(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4版),侯國金《語用學(xué)大是非和語用翻譯學(xué)之路》(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8版),姜望琪《語用學(xué)——理論及應(yīng)用》(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版)、《當(dāng)代語用學(xué)》(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3版),冉永平《語用學(xué):現(xiàn)象與分析》(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版)等。

      [1]Chomsky 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Cambridge,MA:MIT Press,1965.

      [2]Widdowson H.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J].Applied Linguistics,1989(2):168.

      [3]Ellis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1994/1997/1999/2009.

      [4]Hymes D H.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Philadelphia,P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1.

      [5]Hymes D H.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Pride J B,Holmes J.Sociolinguistics:Selected Readings.Harmondsworth:Penguin,1972:269-293.

      [6]Yule G.The Study of Language[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0:197.

      [7]Bachman L.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UP,1990:84.

      [8]Chomsky N.Rules and Representations[M].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0:224.

      [9]Radford A.Transformational Grammar:A First Course[M].Cambridge:CUP,1988:3-44.

      [10]Lakoff R.The logic of politeness:Or minding your p’s and q’s[C]//Corum C,et al.Papers from the Ninth Regional Meeting of the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Chicago: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1973:292-305.

      [11]Thomas S.Practical Reasoning in Natural Language[M].NJ:Prentice-Hall,1973:94.

      [12]Frase B,Waters J.An approach to conducting research on the acquisition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a second language[C]//Larsen-Freeman D.Discourse Analysi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Rowley,MA:Newbury House,1980:75-91.

      [13]侯國金.語用學(xué)大是非和語用翻譯學(xué)之路[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8.

      [14]侯國金.語言學(xué)百問和碩博指南[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9:211-213.

      [15]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

      [16]洪崗.英語語用能力調(diào)查及其對外語教學(xué)的啟示[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1991(4):56-60.

      [17]劉紹忠.語境與語用能力[J].外國語,1997(3):24-31.

      [18]Bachman L F,Palmer A 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UP,1996:69-70.

      [19]Brown K.語言與語言學(xué)百科全書:14[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101.

      [20]Tirassa M.Mental states in communication[R].I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Science.Manchester,UK,1997.

      [21]Tirassa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mind/brain[J].Brain and Language,1999(68):419-441.

      [22]王寅,李弘.語言能力、交際能力、隱喻能力“三合一”的教學(xué)觀——當(dāng)代隱喻認知理論在外語教學(xué)中的應(yīng)用[J].四川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4(6):140-143.

      [23]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1999.

      [24]Huang Y.Pragmatics[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9.

      [25]Yule G.Pragmatics[M].London:OUP,1996.

      [26]Peccei J S.Pragmatics[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0.

      [27]Mey J L.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1993.

      [28]Thomas J.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95.

      [29]Levinson S C.Pragmatics[M].Cambridge:CUP,1983.

      [30]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31]錢冠連.漢語文化語用學(xué)[M].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1997:1.

      [32]何自然,閻莊.中國學(xué)生在英語交際中的語用失誤——漢英語用差異調(diào)查[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1986(3):52-57.

      [33]姜占好.過渡語語用學(xué)視角下的語用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3.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Proposal for Its Development

      HOU Guojin

      (Center for Linguistic,Literary & Cultural Studies,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China)

      Starting by a distinction between(linguistic)competence(LC),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C)and pragmatic competence(PC),I expound PC and the methods of PC development.If,according to Chomsky,LC is the‘ideal’command of one’s native language,it does not guarantee CC,which,according to Hymes,means that,among other things,one communicates effectively in real situations,having a good understanding in his knowledge repertoire of‘possibility,feasibility,appropriateness’of language and expressions used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Nor does LC or CC guarantee PC,though CC approaches PC to a great extent,for PC means that one knows a language(as required by LC)and communication rules(as required by CC)well enough,and that he not only means(explicates or implies/implicates)well,but also infers well,as far as meaning gen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re concerned — most significantly,he can stay safely away from all kinds of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s and socio-pragmatic failures.Armed with this PC depicted above,he can calculate accurately the pragmatic distance between speaker and hearer,and the face-threatening power according to various contextemes,and can,accordingly,adopt relevant effective pragmatic strategies(of politeness,for insta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rschueren’s‘pragmatic perspective’,the paper maintains that PC is a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embracing all other competences,based upon LC and cognitive competence.The core of PC lies in CC,highlighting the goal of metaphor competence,metonymy competence and humour competence,on top of the capacity of performing speech acts and inferring in pragmatically appropriate ways and overcoming various pragmatic failures.Believing in universality and teachability of PC to students and intercultural transferability(be it positive or negative),I put forward four macro-methods of PC development:1)Offering pragmatics classes to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s with the help of textbooks like Huang(2009)plus plenty of critical reading exercises;2)Analyzing pragmatic failure cases from books and real life ev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or with his commentary as well as accounts;3)Questionnaires about PC and PC assessments followed by the key or suggestive answers;4)(Realization of)pragmatic spirit in everyday life,work and study,and introspective examination and discussion of as many pragmatic failure examples as can be available.I close the paper with some illustrative analyses of pragmatic failures and PC self-assessment.

      pragmatic competence;linguistic competence;pragmatic perspective;pragmatic failures

      H03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2074(2014)02-0024-08

      2014-02-14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12BYY017);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項目(12XJA740008)

      侯國金(1963-),男,湖北大冶人,四川外國語大學(xué)外國語文研究中心教授,文學(xué)博士。

      猜你喜歡
      交際語言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情景交際
      交際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大興學(xué)習(xí)之風(fēng) 提升履職能力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抄能力
      我有我語言
      万全县| 涿州市| 璧山县| 五家渠市| 蒲城县| 察雅县| 星座| 无锡市| 文化| 宝鸡市| 汽车| 南雄市| 苍梧县| 墨脱县| 武鸣县| 渭源县| 和硕县| 同心县| 商洛市| 安福县| 弋阳县| 来安县| 哈尔滨市| 文成县| 池州市| 伊金霍洛旗| 桃源县| 靖江市| 苏州市| 黎川县| 榆树市| 子洲县| 杭锦旗| 米脂县| 家居| 水城县| 太仓市| 博爱县| 陵川县| 奉节县|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