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凱
(鐵嶺師范高等??茖W校)
語言和文化緊密相連,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體現(xiàn)在語言交流當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老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時,對生詞、俚語、句子經(jīng)常只能理解其表面含義,所以,他們的英語表達方法也有許多不符合英、美人講話的習慣。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缺少跨文化意識的輸入。
跨文化意識,是指跨文化交流中參加者對文化因素的敏感度的認識。即對不同文化和共同文化的不同點、相同點和在使用英語時依據(jù)目標語言文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造成的自覺性。對英語學習者來講,當他們接觸差異文化時,應該依據(jù)所具有的跨文化意識充分調動自己的差異文化的敏感度,也就是語言學習者一定要注意理解和運用目標的每個方面,特別是文化底蘊,這樣才能順利實行跨文化交流。
毫無疑問,若英語學習只機械記憶一大堆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而缺少對所學知識賴以生存環(huán)境的了解,特別是跨文化意識的了解,那么他們就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這種語言。所以,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顯得十分重要。
學生作為學習知識的主體,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生詞和語法,有的甚至超越了教學大綱的需求,他們在寫作上有獨到的建樹,但是在閱讀理解水平上卻停止不前,在口語表達和交流上有許多出路。造成這種嚴重的后果的原因不是詞匯或發(fā)音出現(xiàn)了錯誤,而是他們對外國文化缺少了解,在文化方面遇到了和本國(族)文化的矛盾。因此,在文化方面遇到了諸多障礙。所以,英語學習者在學習時不能忽略對文化意識的探究。
多年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許多本國與英美國家語言和文化的差距,課堂知識輸入多,抽象理論多、具體感悟少,實際交流能力重視少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老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總是有過多的語音進行強調,所以使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受到非常大的作用。不能正確表達語言載體所承載的所有信息,致使交流失敗。
課堂是老師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表演場所,在這里學生能把在課堂中所獲取的知識投入到真真正正的跨文化交流中去。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老師在教學中可以使用的一些具體的教學方法:
1.實物與圖片的使用
因為學生對國外社會文化知識一般無親身經(jīng)歷,僅僅依靠閱讀方面材料或講解抽象的概念很難理解跨文化知識的教學方法。所以,為使得學生感受到外國文化,在教學當中老師應該盡可能的使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收集一些能表示中西文化的實物。
2.課堂模擬教學
模擬教學可以通過提供場景,要求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吧場景充分展示出來,其中涉及的文化知識能夠可以通過形式來表現(xiàn)出來。例如,學生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但是,在教學中老師或學生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語法或生詞上,而忽略了特定場合和人物身份對使用語言的需求,這就失去了模擬練習的意義。因此,老師在采取模擬教學時,應該注意文化差異的表現(xiàn)。
隨著各大高校多媒體和網(wǎng)絡教學的普及,這種教學方法也為我們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有效地方法。在大學英語的試聽課堂上,老師應該利用各種視聽材料,介紹了英美文化。老師還應該充分使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一個豐富的內容,形成生動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親自體驗,感受和效仿。
在跨文化交流中,人們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試圖明確英美文化后,他們也在研究我們國家社會文化特點。所以,任何參加交際的人不但是一般的對話人員。他們在交流中也帶來了自己的文化,也一定要了解其他參加者的文化。例如,談話的對方涉及相關的中國文化,假若你知道的少,會把自己置于很尷尬的境地。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強化學生母語文化意識,進而有效地、準確地、得體地進行各種文化交流活動。
外國文化對于自己并不是一學一看就會的,一定要通過培訓。所以,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與外國社會文化知識的教學就非常必要,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提高了學生的交流水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進一步增強跨文化交際的敏感程度,利用各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把語言和文化兩個要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培養(yǎng)能夠準確表達思想、溝通情感的優(yōu)秀英語愛好者。
[1]吳麗芳.在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J].外語界,1997,(04).
[2]鄧炎昌.語言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