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第一中學,山東 聊城 252004)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使課堂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都學會他應該學會的知識,這一直是一大難題。筆者經過反復研究和實驗,并吸取外地先進經驗,研究確立了“面向全體”的教學思想體系,即低重心運行的教學策略,教學案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和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對全體學生負責的教學思想。
以前的教學,只關注學習成績中上等的學生,教的難,練的難,考的難,使部分學生經受一次次失敗的打擊,從而喪失了學習的自信心。為了全面落實“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對全體學生負責”的教育思想,自2006年開始,筆者提出了“低重心運行”的教學策略,即“面向的低重心”、“要求的低重心”、“難度的低重心”、“考試的低重心”。落實四個低重心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因為只有學生有了自信心,教育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學生才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才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身于教育教學活動中,才能使全體學生都能夯實雙基,掌握最基本的能力,實現人人成功。
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生,即面向的低重心。一個班級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基礎是不同的,教師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應該學會的知識。由于我們只關注中等以上的學生,致使各班都有一大批學生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徹底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我們教學的目標是縮小學生成績之間的差距,為所有孩子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因此,“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應該學會的知識是每位教師的職責和義務。
降低教學要求,讓全體學生每節(jié)課都有所收獲,即要求的低重心。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說:“教學效率不是決定于教師打算交給學生什么東西,而是決定于學生本身在課堂教學時間里掌握了什么東西?!狈此嘉覀冞^去的教學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過高估計了學生的水平,給學生布置了讓他們不能勝任的作業(yè),學生因不能勝任而有挫敗感;再加上有的教師課堂上講的、作業(yè)中做的和考試時考的內容三者不一致,這樣就造成相當多的學生被丟棄。因此,降低教學要求,每節(jié)課提煉出讓所有學生必須掌握的幾個問題,使課堂、學案、作業(yè)、考試一致起來,反復訓練,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會,都能掌握,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以較少知識點訓練和考核為主,適當降低試題的難度,即難度的低重心。只有降低教學難度,學生才能學會,堅決摒棄一步到位的思想,高一、高二年級都是打基礎的階段,要把基本知識學會。做綜合題的能力到高三后段才能形成,所以基礎年級平時考試要嚴格控制命題難度,做到每次考試優(yōu)秀率須達80%以上,即100分試題80%學生應達80分以上,否則就是一次失敗的考試,因為至少有20%的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
落實教學案中的練習和作業(yè),減少學生手中的學習資料,即落實的低重心。教學最容易走空的問題是落實不到位,講過了不等于會。筆者緊緊圍繞落實做文章,落實教學案批改的要求,落實學生糾錯的要求,落實百分卷要求,落實每周一頁的錯題再現,圍繞落實想辦法,向落實要質量。為了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我給有能力的學生配發(fā)“自主餐”或提供帶*號的選做題,給學生提供一本學習資料,但均不做要求,完全由學生自己掌握使用(實際上也是一種自主餐)。教師教學的著眼點放低,能學習會學習的學生也就多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才能變?yōu)楝F實,同時也能使優(yōu)秀生得到發(fā)展。
給學生減輕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所必須追求的目標。據此我把改革的指導思想確定為:讓教師跳進“題?!保寣W生跳出“題?!?。每堂課讓教師編寫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案材料,將編印好的教學案發(fā)給學生,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合作討論、筆記、展示、課堂練習、課后作業(yè)。“教學案一體化”具備教師的教案、學生的自學提綱,課堂筆記本、課后作業(yè)、錯題本等多重作用。編寫教學案強調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體現層次要求,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
“教學案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主要研究教學過程中“教師教什么?怎么教?學生學什么?怎樣學?”的問題。教師在準備教案的同時,要為學生設計“學案”。所謂“學案”,其實就是教師為學生設計的一種自學提綱,旨在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學,獨立完成并掌握所學的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獲取最佳的學習效果。學案設計應具有藝術性,能夠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看、想、記、寫等各種能力。將教案和學案合二為一形成的教學案,能集中體現一堂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做到一堂課上大容量、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要求。
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質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選擇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出發(fā)點應該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要實行真正的低重心運行,讓所有學生都學會他應該學會的知識,單靠教師傳統(tǒng)講授是不可能完成的,畢竟教師的講不可能面向全體。我認為合作學習教學形式是真正面向全體的教學方式,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實現課堂上學生個體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才能真正使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同學的幫助下學會知識,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具體做法是:每個班分成若干個小組,一個組4~6人,按討論的要求擺放桌凳。在課堂上按六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完成一節(jié)課的學習。
所謂的六環(huán)節(jié)是指:提出問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分組展示→點撥提升→檢測歸納(1~5環(huán)節(jié)循環(huán)往復)。
提出問題:問題就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應是本節(jié)的重點、難點。設計時要緊扣課標,難度適宜,能夠通過自學、討論、展示、點撥得到解決;提出問題時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自學:這是靜思過程,要讓學生動手、動腦,每人備一練習本,邊思邊寫;此過程不能省略、不準討論。
小組討論:在自主靜思的基礎上,針對知識的疑惑提交小組討論合作解決,這是互幫互學過程,是優(yōu)幫中、中幫差過程,是兵教兵過程。
分組展示:各小組把討論的結果分別進行展示。(1)盡可能多的讓小組展示討論結果,或展示不明白的問題,展示時前后黑板可都用上;(2)展示形式多樣化,可以板演、可以表述、可以動手試驗等;(3)盡可能讓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均等,由學科小組長根據問題難易安排展示人員。
點撥提升:根據學生自學、討論、展示的情況,發(fā)現問題,教師啟發(fā)誘導點撥或點評小組展示情況,達到提升的目的,點評時教師要給展示的小組等級性評價,包括展示、補充、質疑等。這一過程是教師動態(tài)備課發(fā)現問題的過程,要求語言簡練、點撥準確到位。
檢測歸納:通過題組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達標度,然后教師歸納升華本節(jié)知識。
實施六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課堂收到良好效果,不學習、不聽課的學生沒有了,學生的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學生展示的機會增多了,表達能力增強了,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全體同學、特別是學習困難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合作學習”的教育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愉快地接受知識;從設置情境入手,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用媒體資源喚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發(fā)形象思維;以問題為中心,引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從而調動起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學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