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迂,袁 婷
(宜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西 宜春 336000)
糖尿病是一種由多病因綜合作用導致的慢性高血糖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因為胰島素分泌和胰島β 細胞的作用缺陷,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升高外,其蛋白質(zhì)和脂肪代謝也存在紊亂的情況;另外,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有些患者還會出現(xiàn)眼、神經(jīng)、血管、腎臟等組織器官的并發(fā)癥,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颊呷绻情L期控制不佳,將引發(fā)一系列身體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較非糖尿病患者人群高出24 倍,因此如何更好的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所以糖尿病患者想要更好的控制血糖,自我注射胰島素則為最有效的且不良反應最小的治療手段[1]。教會糖尿病患者正確自我注射胰島素也就成為護理人員健康宣教的一個重要部分。
胰島素治療的適應癥分為:①1 型:終身應用。②2 型:口服降糖藥繼發(fā)失效者。③合并急、慢性并發(fā)癥者。④發(fā)生酮癥酸中毒及高滲非酮昏迷者。⑤孕婦,哺乳期婦女。⑥意外情況如感染、外傷、手術、心腦血管意外者。⑦分型不清的消瘦者。
糖尿病是一種終生性疾病,病程漫長,血糖水平的反復波動易導致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需注射胰島素患者的心理負擔尤其突出。很多患者誤認為一旦注射胰島素,將會上癮,需終生使用胰島素,給家庭經(jīng)濟帶來沉重的負擔,而放棄胰島素治療。護理人員應主動與病人介紹糖尿病有關發(fā)展過程,向患者強調(diào)糖尿病可防可治,同時應當向患者講解注射胰島素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不良反應,告訴患者注射胰島素不會上癮,從而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讓病人以樂觀、平和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
胰島素種類有短效、中效、預混三種。護理人員可以總結一些小竅門教于患者,讓患者便于記憶,如諾和諾德公司產(chǎn)的諾和靈系列,就可以根據(jù)其藥瓶蓋的不同顏色來教會患者分別為何種胰島素,短效人胰島素諾和靈R 的瓶蓋為黃色;中效人胰島素諾和靈N 的瓶蓋為綠色;預混人胰島素諾和靈30R瓶蓋為紅棕色;諾和靈50R 瓶蓋為灰色。
胰島素應儲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勿存放在冷凍層。在室溫低于25℃以下時,可放置在通風、陰涼、避光的地方;避免過冷或過熱;必要時準備一個儲存胰島素的隔離包以備外出時用。
注射胰島素后30 分鐘即發(fā)揮降糖作用,所以一般是用餐前15 ~30min 注射。注射后應定時定量進餐,以防止低血糖事件的發(fā)生。但諾和銳應在注射后立即進食,護理人員需向患者交代,以免引起低血糖反應。
糖尿病患者應保持身體清潔,故應告知患者用清水清洗身體,尤其是時常清洗注射部位,以保持皮膚清潔。人體的防御屏障為皮膚和黏膜,且皮膚和粘膜其表面有一定數(shù)量的微生物,而糖尿病患者處于一種高糖狀態(tài),更有利于各種微生物生長繁殖,所以糖尿病患者較普通人更容易發(fā)生和加重皮膚感染。故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的部位的消毒工作就顯得尤其重要。注射胰島素時首先洗凈雙手,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消毒范圍直徑≥5cm,待干后注射。護理人員應針對安裝筆芯針頭、注射部位的選擇,和消毒注射部位以及注射完畢后的處理等內(nèi)容對患者進行全程化無縫隙指導。
一般自我注射胰島素可選的部位為大腿內(nèi)側和上腹部。因長期注射胰島素可引起局部皮膚反應,紅腫、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出現(xiàn)硬結,所以糖尿病患者注射時不能固定一個部位,應選左右對稱的部位輪換注射;待輪完,換另外一個左右對稱的部位;注射點之間至少相距2 厘米,間距均勻利于吸收;如果針孔距離近或近期反復注射同一點,就會使局部組織增生肥厚,重者局部萎縮。長短效胰島素混合使用時,應先抽短效再抽長效混勻后注射[2]。
使用諾和特充筆注射胰島素,劑量準確、無痛、方便,按照使用說明,注射器與皮膚呈45°—75°進針,使2/3 的針頭進入皮下組織。特別需注意的是在應用諾和特充筆注射胰島素后,針頭需在皮下停留時間15s 以上,這樣藥液不易隨拔針而帶出,從而保證胰島素的足量注射,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臨床實踐證明,注射胰島素后立即較大幅度或長時間地活動注射的肢體,可使血流加速引起胰島素在皮下吸收加快而引發(fā)低血糖反應。告知患者低血糖反應的表現(xiàn),有饑餓、頭暈、軟弱、心悸、出冷汗、震顫、脈速等癥狀,重者可出現(xiàn)驚厥、昏迷或休克等。告訴患者如果發(fā)生低血糖時的處理措施,如出現(xiàn)以上癥狀,應立即休息并進食含糖食品或糖水;如癥狀不能緩解,應送醫(yī)院急救?;颊邞侠戆才佩憻挄r間和注射胰島素的時間,如患者在大腿內(nèi)側注射胰島素,30 分鐘內(nèi)應避免劇烈運動,因為運動會加速機體對胰島素的吸收,導致運動后低血糖。洗熱水澡或按摩均可加速胰島素的起效時間,所以為防低血糖的意外事件發(fā)生,故注射胰島素后,在未進餐的情況下勿洗澡。
適當?shù)倪\動有利于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抵抗,促進葡萄糖的利用,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還可以減輕病人壓力和緊張情緒。根據(jù)患者自身身體情況選擇運動種類:如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最好采取有氧運動,遵循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運動最好選在餐后半小時左右進行,有勞累感應減速或停止。運動時隨身攜帶糖果,以免低血糖時備用。
在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中飲食治療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飲食教育??梢酝ㄟ^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各種常見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和熱量以及食物交換份的計算等基本方法;熟悉飲食與體重評價、血糖檢測自制、食譜熱量、消耗與正餐搭配等的關系;建立合理飲食結構,控制總熱量。要指導他們保證固定的進餐時間,因無法避免的原因延遲進餐時間時,應臨時加餐并調(diào)整降糖藥物及正餐量。
糖尿病是一種較常見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是目前公認的減緩糖尿病并發(fā)癥和降低糖尿病病死率的最有效手段,護理人員應通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一系列的健康宣教,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正確注射胰島素,從而達到穩(wěn)步控制血糖的目的,減輕家庭負擔,提高生活質(zhì)量。
[1]巫海娣,崔焱,胡艷,等. 糖尿病患者院外胰島素筆注射針頭更換頻次的調(diào)查[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0,16(19):2268
[2]薛雅卓. 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島素的健康教育[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9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