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文化條件

      2014-08-15 00:51:18段文芳
      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法治法律傳統(tǒng)

      □段文芳

      (山西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太原030006)

      寫入憲法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基本方略是我國法制建設的里程碑,也是黨的執(zhí)政方式的進一步完善,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耙婪ㄖ螄北蛔鳛橹螄幕痉铰钥隙ㄏ聛?,雖然只有短短四個字,但是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貫徹實施這一方針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除了需要一定的政治、經濟條件外,尤其還需要特定的文化條件。一個社會中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的基礎是文化,同樣,文化也是法治的根源,沒有文化、回避文化而談法治,法治便也成為沒有根基和空談無力的。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建設法治中國的今天,法治文化、法治的文化條件以及鞏固我國的法治文化、培育本民族的法治文化精神也不可避免地成為法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要對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文化條件進行研究,則必須將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包括在內,即傳統(tǒng)法律文化與現代法律文化的關系、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碰撞、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所特有的民族區(qū)域法律文化問題等。因此,本文著重圍繞上述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1 關于法治建設的文化條件中幾個基本概念的厘清

      (1)談到中國法制建設的文化條件,首先必須清楚文化的含義。正式使用“文化”一詞的是英國的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書中,認為所謂“文化”,即是一個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習慣、法律……及作為社會一分子能獲得的社會習性或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并且是一個有層次的系統(tǒng),不僅包括人們活動的對象性成果,如勞動工具、生活用品、藝術作品等,還包括人們在活動中所發(fā)揮的主觀力量和能力。至20世紀50年代,文化一詞的定義更多達150 種之多。雖然如此,眾多學者所定義的“文化”的根本方向卻是基本一致的,即文化是人類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為人類所獨有,并且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統(tǒng)一體??v觀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文化常是一個民族精神的體現,它的產生往往自然而然。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文化發(fā)展更是延續(xù)了幾千年,一以貫之,包容而持久。

      (2)作為文化現象之一的法律,是人類活動的對象性成果。而所謂法律文化,“是指在一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作用下,掌握國家政權的統(tǒng)治階級所創(chuàng)制的法律規(guī)范、法律制度或者人們關于法律現象的態(tài)度、價值、信念、心理、感情、習慣以及學說理論的復合有機體?!笨梢钥闯觯晌幕彩且粋€發(fā)展的、歷史的、多層次的、立體的范疇。一國之內的法律文化,就像語言一樣,誕生非常早,伴隨著本民族的法律甚至早于法律誕生便已出現,過程更是如河流入海一樣自然而然。隨著法律文化的發(fā)展,成為法律規(guī)范、法律制度、法律運行整個動態(tài)過程背后的支撐,并且指導著社會主體的心理、認知和行為。

      (3)法治文化被視為法律文化的一部分,包含于法律文化之中。也有學者認為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發(fā)展中的一個過程或階段,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產生的。這一觀點可以從世界各國法律文化,包括我國法律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得到印證。

      中國的法律文化綿延千年,在其影響之下的以五刑、十惡、八議、官當為主要特征的“民刑不分、諸法合體”的中國法律傳統(tǒng)及其伴隨的追求口供、刑訊、無訟、厭訟等法律觀念,自近代開始發(fā)生脫胎換骨的變化:一套又一套從前被認為“大逆不道”的法律觀念,譬如“民主”、“平等”、“自由”、“法律至上”、“契約自由”,以及現代的控權法律觀念,經由一代又一代先進人士的介紹,在人民心中漸漸生根發(fā)芽,以上羅列的觀念可以視為法治文化應有的題中之意。因此,法治文化是以民主、自由、平等、控權為價值取向,并以此作為治國理念,以及著眼于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制度體系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社會文化形態(tài)和社會生活方式。需要強調的是,在我國歷史的大變革時期,存在過法家所主張的“法治”,但它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法治”。

      2 傳統(tǒng)法律文化與現代法律文化之間的關系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其傳統(tǒng)文化以及傳統(tǒng)法律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自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以西周禮樂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上古文化,經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百家爭鳴,通過秦、漢之際的社會變革后,形成了漢代法律文化的主題模式,之后歷次補充、夯實,至唐代成熟、定型,造就了漢唐文明,并且一直延續(xù)至近代。

      (1)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經過多年的法制宣傳和大規(guī)模的普法教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有了一定的基礎,具體表現在:第一,廣大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有所增強,法律素質有了極大提高。法首先是一種觀念,一種思想,這一點已經被近代以來的歷史所證明。人類近代社會法治的確立,其標志并非在于具體法律規(guī)范、法律制度的誕生,而在于一種有別于以往的全新的法律意識得以確立并普遍化和制度化。法制建設的進行與發(fā)展從一定意義上說亦是文化的變遷,生活中的法律不過是法的思想的外化,同時,它只有在公眾普遍給予文化認同,實現文化整合的基礎上,才能取得成效。第二,通過對法治運行過程中的立法環(huán)節(jié)的完善,社會公眾對于所制定的法律和國家機關活動的了解與知悉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和實施便是一個重要的例證。第三,通過法律監(jiān)督中公眾的參與,也使得法制建設的進程得以進一步加快。

      (2)傳統(tǒng)社會是一個人治社會,我們有的是集體本位,道德本位;有的是人情、宗法、習慣、禮制的規(guī)范秩序。統(tǒng)治者的個人意志凌駕于整個社會之上,法律僅僅是皇權統(tǒng)治的次要工具,依附于皇權。當主流的儒家道德規(guī)范,即“禮”與法律發(fā)生沖突時,統(tǒng)治者往往舍法而求禮,因此儒家道德規(guī)范是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法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各級官員并非法律專業(yè)出身,他們無一不是聆聽著圣賢的教誨,按照皇權統(tǒng)治的要求,進行司法實踐,另外還不乏官員自身對于案件的各種道德考量。甚至在當今社會,歷經幾千年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形成的某些傳統(tǒng)、習慣等,其幽魂猶在,其所產生的惰性特別是在公民的日常生活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中仍然可以折射出來。

      所以,正確處理好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法律文化與法治所倡導的現代法律文化的關系至關重要。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怎樣認識我們當下的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怎樣認識我們的過去,而怎樣構建未來,又取決于怎樣認識我們的過去和今天。

      3 中西方文化及法律文化的相互碰撞問題

      在法治現代化過程中,我國不是自發(fā)型國家,而是個受到外來影響的外源型國家。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由于傳統(tǒng)的血緣宗法社會的基礎即小農經濟向現代工商經濟的轉變,社會結構發(fā)生著深層變化,以“孝”為核心的禮制秩序不可能再恢復,事實上禮治已不可能。并且伴隨著西方帝國主義的殖民侵略,同時帶來了西方的近代文化,西方資本主義幾乎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所有領域向中國發(fā)起全面挑戰(zhàn)。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為挽救國家于危難,開始向西方努力尋求救國真理,從羨慕西方的船堅炮利、機器精奇,進而重視西方的聲光電之類的科學技術、科學文化、思維方式、價值標準……更進而看到了西方的政體法制的重要力量。故學習西方成為當時的唯一要旨,隨即從西方舶來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術語,并初步建立了現代意義上的法律制度,包括立法、執(zhí)法、司法等環(huán)節(jié)的體系。與此相伴的是一系列現代法治觀念,慢慢在民眾的心中產生革命。自此,歷經兩千多年并曾給周邊國家?guī)砭薮笥绊懥Φ闹腥A法系被迫終結。

      建國之后,在建設社會主義法制以及全面推行社會主義法治的過程中,中西方文化和法律文化有著交匯、融合,但也一直存在著碰撞和沖突。法律制定者、法學研究人員及法律實踐過程中的參與人員,以及學者們一直都在努力吸收和利用西方法制建設的合理內容為中國的法制建設服務,并且這種努力已經由最初的直接照搬西方的具體制度發(fā)展為關注具體制度背后的更深層次的文化因素。

      例如,目前被很多學者所關注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作為現代社會糾紛解決機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指導思想就在于,從社會糾紛解決的需要出發(fā),圍繞法律制度和社會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以及法律制度在社會中的具體實踐,根據法治原則,尊重社會主體的個體需求的差異性和不同的個體主張;在注重解決社會糾紛的公平公正的原則的同時,兼顧糾紛解決的效益與效率原則;在鼓勵、提倡保護個體權利,在法律允許的方式、途徑進行維權的同時,提倡當事人協(xié)商與共贏的精神;在健全民事訴訟制度的同時,重視發(fā)揮傳統(tǒng)的和訴訟之外的各種解決方式的作用,并使這兩種機制達到協(xié)調和互補,建立適應我國社會糾紛解決現實需求的多元化機制。

      4 中國特殊的傳統(tǒng)社會制度對法律的影響

      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特殊的經濟地理因素使得中國的各個民族擁有其各自的傳統(tǒng)社會制度模式,包括宗教、習俗、民族心理素質等。雖然發(fā)達的法律體系是現代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之一,但是從法社會學的觀點來看,除了那些“書本中的法”之外,還存在著許許多多“行動中的法”。法社會學家曾經做過一系列社會實驗,以此證明上述種種“行動中的法”才是法學家們以及法律實踐者們更應該關注的對象。雖然在我國,這種“行動中的法”的效力不能與成文法的強制執(zhí)行力一致。但是,傳統(tǒng)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孕育的眾多的鄉(xiāng)規(guī)、民約等“民間法”,此時此刻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深刻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依靠外源影響下建立起來的現代法律制度的國家而言,法治文化和其存在的法律文化都賴于社會法律實踐的展開,由于上述這些習慣是在社會中自然生成的,它們的基礎便是現實的社會生活,它們密切聯(lián)系社會生活、服務于社會生活,相對于國家制定的法律制度,更容易取得民眾的心理上、情感上的認同,因而比“寫下來的法”往往更具生命力,從而真正服從它們、信仰它們,即便是在過去漫長的君主極權統(tǒng)治下的社會里統(tǒng)治者也不能隨意取消它們。可以說這些眾多的民間社會規(guī)范有著穩(wěn)定的社會基礎,對中國法律傳統(tǒng)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綜上,“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歷史學家不可能使自己完全擺脫他所處的時代、社會環(huán)境以及民族立場。在筆者看來法學家同樣也是如此??v觀我國歷史發(fā)展可以發(fā)現,凡是處于國家興盛、繁榮的歷史時期,其民族精神和文化一定也是極其繁盛,并且積極向上的。因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直接關系到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而在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進程中,符合現代法治文化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培育,對于整個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以及建立有益的文化價值系統(tǒng)至關重要。

      [1]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謝根成.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法制建設與文化變遷[J].周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1).

      [3]范 愉.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4]伯爾曼.梁治平,譯.法律與宗教[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法治法律傳統(tǒng)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老傳統(tǒng)當傳承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人大建設(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卢龙县| 明溪县| 应用必备| 北海市| 牟定县| 讷河市| 孝昌县| 故城县| 东阿县| 钦州市| 东莞市| 扎囊县| 拜城县| 同德县| 闻喜县| 博爱县| 砚山县| 民丰县| 博野县| 安达市| 仙游县| 阜南县| 宿迁市| 双辽市| 侯马市| 井陉县| 达尔| 温泉县| 万山特区| 大方县| 瓮安县| 长葛市| 北安市| 揭阳市| 邯郸县| 同仁县| 霍山县| 共和县| 满洲里市| 芒康县|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