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是指課堂中突然發(fā)生的教師意料之外的事件。這類事件不同于一般的問題行為,常常嚴重擾亂課堂秩序,危害較大。作為教師應該時刻注意控制教學中可能發(fā)生或已經(jīng)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提高教學管理水平。那么,到底應該如何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呢?下面結(jié)合我遇到的幾次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談?wù)勎业目捶ā?/p>
熱處理是教師對一些突發(fā)事件剛發(fā)生時就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或正面教育或嚴肅批評,“長善救失”、“揚正抑邪”。記得有一次,天下著大雨。我正在教室給同學們上語文課。突然,教室門“砰”的一下被推開了,一個從頭到腳都被淋濕的中年婦女闖進了教室,她仿佛沒有看見我一樣,徑自走到后排一個男生桌前大聲說道:“明明,今天雨好大,這把傘你拿起來,放學后早點回去?!彼倪@一舉動使全班同學都愣住了,隨即教室里便哄堂大笑起來。我等那位婦女走出教室后,便在黑板上寫下了“偉大的母愛”,借剛才送傘一事對同學們進行教育,讓他們知道母親對兒女的疼愛和期望,教育他們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更要為父母而刻苦學習。同時,也通過這件事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像以上這種熱處理方法需要有較快的反應速度,當機立斷,迅速采取對策,這樣既有效解決了事件,又使學生在思想上引起了震憾,留下深刻的印象。
冷處理是指教師對突然發(fā)生的事故采取冷靜、冷落的方式,暫時給予凍結(jié),仍按原計劃上課,等到下課后對學生做處理。這種方式一般用于處理學生的惡作劇問題上,教師對這種事見怪不怪,不驚奇,不慌亂,也不追究誰干的,也不批評。冷處理的方式使教師有充裕的時間來了解事件真相及根源,把問題處理得更恰當。冷處理需要教師憑自身的意志力,克服對某些學生的反感情緒,用理智戰(zhàn)勝無益的激情和沖動。
教師對學生突然出現(xiàn)的惡作劇或危害性不大的問題,該寬容時要寬容,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的重要條件,也是機智地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藝術(shù)。教育家斯賓塞說過:“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對待學生沒有同情,他們就變得沒有同情,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了他們就是培養(yǎng)他們友情的手段?!闭n上發(fā)現(xiàn)某學生在寫其他學科的作業(yè)??梢宰哌^他身邊,輕輕敲一下他的課桌,示意他停下來。回到講臺繼續(xù)講課,并注意該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有需要提問的問題,可以向他提問,促使他保持注意力。課下,可找他私下談一談,告訴他這樣學習不是好習慣,付出同樣的努力卻不會取得好效果。這種處理方式,既不會專門占用時間,也不會分散其他學生的注意力,輕而易舉,效果理想。
課堂中的突發(fā)事件激起了學生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想讓學生重新回到教學目標上產(chǎn)生困難時,可以隨時挖掘突發(fā)事件中的積極因素,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的教育和教學活動。有一天我正在上課,突然飛進一只小蜜蜂,一個女學生驚叫“蜜蜂”。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這時,我傻眼了,學生都在看小蜜蜂,還有的離開座位用書去打它。我把課停了下來,打開門窗,把小蜜蜂放出去;接著就跟學生們說蜜蜂是益蟲,它采蜜給人類吃,而且它們是勤勞的化身,我們應該放它回大自然去;然后幽默地說:連小蜜蜂都想來參加我們的學習了,可見學習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讓我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吧!接著繼續(xù)上課。
學生的生活閱歷不太豐富,對許多問題的認識缺乏切身體驗,但只要把道理講透,學生還是能理解接受的。教師用形象的比喻方式,不僅能吸引學生,引起興趣,還能增加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
爆炸式教育主要針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嚴重破壞性行為,采用大刀闊斧的處理方式。例如:在一節(jié)體育課上,兩個學生為爭籃球打起來,一個騎在另一個學生身上,卡住他脖子時,教師就應該趕到現(xiàn)場,命令其“住手!”,一邊拉開他們,一邊義正嚴辭地批評他們,平息風波。像學生中的這類激化的矛盾,已經(jīng)危及學生的生命安全的行為,不容教師慢聲細語,該有張飛“喝斷長坡水倒流”的氣勢,勇武果斷地命令其住手,讓學生絕對服從,沒有任何解釋的余地,一旦學生態(tài)度老實,再循循善誘,進行心平氣和的說服教育。這種“爆炸式”教育法不可不用,但不可多用,不可濫用,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用得恰到好處。
通過對課堂突發(fā)事件的較好處理,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
遇到突發(fā)事件時,要因勢利導,把突發(fā)問題當作課堂資源來利用。在教學過程中,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產(chǎn)生許多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并不是如老師課前所想的。教師要看準學生思想的癥結(jié)和可能的走向并隨時調(diào)整教學過程,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軌道。
在課堂中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意外,無法回避時,就應該認真面對,用你的真誠換取學生的理解。新課標指出: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更應該是師生共同建構(gòu)知識的過程。
任何時候都要給學生留足自主思維的時間和空間。相信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分析和解決部分問題,讓他們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要比教師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摘自: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桃李互動社區(qū),作者為“zw f123”)